王靖宇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泌尿外科,吉林 132011)
對比分析后腹腔鏡術與傳統開腹術治療腎上腺腫瘤的臨床效果
王靖宇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泌尿外科,吉林 132011)
目的 對比分析87例腎上腺腫瘤患者應用后腹腔鏡術與傳統開腹術的臨床療效。方法對87例腎上腺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采用隨機數字表的方法將患者均分為觀察組(44例,后腹腔鏡術)與對照組(43例,傳統開腹術),并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一般情況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100.6±12.7)min、住院時間(8.2±1.4)d、術中出血量(81.8±31.3)mL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152.8±17.6)min、住院時間(11.6±1.9)d、術中出血量(197.4±35.8)mL,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術后出現1例腹膜損傷、1例胸膜損傷、1例切口感染,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2例腹膜損傷、1例胸膜損傷、1例大血管損傷、2例切口感染、4例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相比具有顯著差異性,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腎上腺腫瘤患者實施腹膜后腹腔鏡手術方法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縮短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減少對腹腔臟器的干擾,利于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后腹腔鏡術;傳統開腹術;腎上腺腫瘤
腎上腺腫瘤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疾病,由于腎上腺的解剖位置較深,靠近胸膜與腹膜,位于腹膜后狹小的間隙內,手術治療具有較大的困難。傳統開腹手術雖然能夠切除腎上腺病變組織,但由于手術切口較長,極易損傷胸膜,導致術野暴露不佳,腫瘤切除困難,術后復發率較高[1]。后腹腔鏡術也被稱為經腹膜后間隙入路手術,無需打開腹膜,對患者腹腔內臟器的干擾較小,不易誘發腔內干擾,對患者胃腸道功能的影響較小[2]。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87例腎上腺腫瘤患者分別采用后腹腔鏡術與傳統開腹術治療,并對比分析其臨床療效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7例腎上腺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手術經患者本人及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2)術前經B超、CT檢查明確腎上腺腫瘤的位置與大小[3]。
排除標準:(1)臨床資料不全者;(2)腎上腺轉移癌;(3)手術治療期間同時進行其他手術,如膽囊切除術,婦科手術,避免干擾統計數據;(4)患者住宿較遠或者不方便訪問者。觀察組44例患者,年齡33~62歲,平均年齡(43.1±11.8)歲,其中10例腎上腺囊腫、12例無功能腺瘤、8例醛固酮腺瘤、7例嗜鉻細胞瘤、7例皮質醇腺瘤;對照組43例患者,年齡31~64歲,平均年齡(43.6±13.4)歲,其中9例腎上腺囊腫、11例無功能腺瘤、9例醛固酮腺瘤、8例嗜鉻細胞瘤、6例皮質醇腺瘤;兩組患者的上述基礎資料構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手術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43例患者采用傳統開腹術治療,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保持健側臥位,墊高腰部,于十一肋間行切口,逐層打開皮膚、皮下組織、肌層,切開腎筋膜,游離腎上極的上方與外方,顯露腎上腺,自下而上游離腎上腺,確定腎上腺腫瘤,將其切斷,充分止血后,放置引流管。
1.2.2 觀察組 觀察組44例患者采用后腹腔鏡術治療,患者全麻后保持健側臥位,于腋后線12肋下行2 cm切口,此刻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損傷腹膜與胸膜,建立起有效的腹膜后空隙,開通氣腹機向腹膜后間隙內注入CO2,保持壓力12~14 cmH2O,置入腹腔鏡,游離腎周脂肪囊,明確腎上腺腫瘤,將其徹底切除,充分止血后,置入腹腔后引流管,縫合切口。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經錄入后,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一般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狀況 兩組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術后出現1例腹膜損傷、1例胸膜損傷、1例切口感染,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2例腹膜損傷、1例胸膜損傷、1例大血管損傷、2例切口感染、4例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相比具有顯著差異性,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狀況
腎上腺腫瘤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疾病,主要包含腎上腺囊腫、無功能腺瘤、醛固酮腺瘤、嗜鉻細胞瘤、皮質醇腺瘤等良性腫瘤,造成機體內部紊亂、血壓升高、內分泌紊亂等病癥,若不及時治療,則會誘變為惡性腫瘤,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4]。腹腔鏡手術是治療腎上腺腫瘤的重要措施,但手術操作過程中分為經腹腔途徑與經后腹腔途徑,傳統開腹手術雖然能夠切除病變組織,但由于腎上腺的位置較深,傳統開放術式對患者臟器的暴露較多,創傷較大,極易損壞胸膜,在處理腎上腺血管時較為困難,不利于術后患者機體康復[5]。因此,本研究選擇后腹腔鏡術治療,以提高其臨床療效。
由于腎上腺屬于腹膜后位器官,與傳統開腹術相比,后腹腔鏡術的手術路徑更符合腎上腺的生理解剖,具有入路直接、腎上腺顯露好、并發癥少等特征[6]。后腹腔鏡術中應用良好的腹腔鏡成像系統,具有2~3倍放大作用,擴大了手術視野,有助于開展精細的腫瘤切除術[7];該術式以較小的腹壁戳孔代替了傳統開腹術的腹壁切口,減少了手術對腹壁組織造成創傷[8]。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后腹腔鏡術的手術切口小,能夠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減少對患者腹腔臟器的干擾,利于促進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本研究發現,兩組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術后出現腹膜損傷、胸膜損傷、大血管損傷、切口感染、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等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腎上腺腫瘤患者應用后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優于傳統開腹術,對患者機體的創傷小,術后并發癥較少,利于減輕疼痛,促進術后機體康復。
綜上所述,腎上腺腫瘤患者實施腹膜后腹腔鏡手術方法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縮短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減少對腹腔臟器的干擾,利于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1]黃杰,余閆宏,張德清,等.48例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腎上腺嗜鉻細胞瘤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學,2015,44(21):2933-2934.
[2]王養民,郭秀全,呂海迪,等.后腹腔鏡下巨大腎上腺腫瘤切除術5例并文獻回顧[J].中國內鏡雜志,2014,20(2):196-199.
[3]程文,傅點,邢瀟瀟,等.后腹腔鏡下優先阻斷腎上腺中央靜脈并機械切除腎上腺腫瘤術式的臨床價值[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2015,9(4):43-46.
[4]吳濤,沈洪,冷國雄,等.后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臨床應用分析(附20例報告)[J].浙江創傷外科,2014,12(4):673-674.
[5]何竑超,戴軍,祝宇,等.后腹腔鏡腎上腺部分切除術治療庫欣綜合征腎上腺皮質腺瘤的臨床研究[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4,19(4):226-229.
[6]王凱,邢念增,張軍暉,等.后腹腔鏡八步法行巨大腎上腺腫瘤解剖性切除術[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4,8(6):15-18.
[7]吳學杰,李乘龍,韓青,等.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腎上腺腫瘤103例回顧性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4,9(10):41-44.
[8]常德輝,張斌,藍天,等.單孔后腹腔鏡與傳統后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的比較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4,14(2):134-1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