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勝
(江西省九江學院附屬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探究PDCA護理管理模式對預防口腔拔牙術后感染和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徐勝
(江西省九江學院附屬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 探討PDCA護理管理模式對預防口腔拔牙術后感染和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隨機選擇進行口腔拔牙的200例患者,將200例患者分為兩組(研究組、對照組),各100例,給予不同的護理方式進行護理。研究組使用的護理方式為PDCA護理管理模式,對照組使用的護理方式為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在接受預防口腔拔牙術后的感染率及護理滿意程度。結果研究組有16例患者出現感染現象(感染率16%),對照組有48例患者出現感染現象(感染率48%);在護理滿意程度上,研究組滿意度高達98%,對照組滿意度僅為70%;由此可見,研究組在感染控制與護理滿意程度上,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預防口腔拔牙術患者,術后采取PDCA護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感染率,促進患者康復,并且能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避免出現護患糾紛。
PDCA護理管理模式;口腔拔牙術;護理滿意程度
口腔拔牙術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拔牙技術,采用該技術進行拔牙,存在一個缺點,就是術后容易出現感染,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為了降低術后感染率,護理是關鍵,PDCA護理管理模式的運用,有效解決了術后感染問題,并讓患者享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本文對進行口腔拔牙的200例患者護理情況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擇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進行口腔拔牙的200例患者,將200例患者分為兩組(研究組、對照組),每組均為100例。研究組,男55例,女45例,年齡20~65歲,平均(35.89±10.28)歲;對照組,男53例,女47例,年齡20~63歲,平均(35.27±10.38)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采用的護理方式不同,對照組 患者采用的常規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即嚴密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告訴患者術后的注意事項[1]。研究組患者采用的是PACD護理管理模式,具體方式如下。
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患者入院之后,根據患者生活環境、職業、文化程度等,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在患者開展拔牙工作之前,向患者講述關于口腔拔牙的知識,術后的注意事項,以及預防感染的方法等,讓患者為拔牙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PACD護理管理模式的實施階段:根據患者的病情資料,對患者開展等級護理,每1個等級采用的護理方式都不同[2]。在開展護理工作時,第一步進行的是心理護理,面對拔牙術,患者難免會存在緊張害怕的心理,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心理指導,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決定心理指導的方式,在心理疏導中,向患者講述成功案例,樹立患者的信心,讓患者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治療工作,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并向患者介紹口腔疾病相關知識,患者了解關于口腔方面的知識后,會放松心情,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治療[3]。在接受拔牙術后,感染是常見的現象,為此,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講述預防感染的方法,并讓患者明白術后出現感染的原因,在術后如何從生活上避免感染的發生,避免不良生活習慣引起感染。
檢查階段的護理:為了掌握術后患者的情況,護理人員需要定期對患者進行監測,一旦發現患者存在感染的現象,立馬采取相應的措施處理。檢查時,檢查患者的身體情況、感染的程度等,均一一進行詳細檢查[3]。一般在手術完成兩周后,進行隨訪調查,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所收集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完成術后,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給予不同的護理方式進行護理,發現研究組有16例患者出現感染現象(感染率16%),對照組有48例患者出現感染現象(感染率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從調查中得知,研究組有98%的患者對護理表示非常滿意,對照組有70%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表示滿意。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感染情況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飲食習慣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由于飲食習慣等因素,造成口腔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臨床治療口腔疾病方法眾多,拔牙是患者常常選擇的一種治療方法[4]。牙周炎、齲牙患者必須要采用拔牙的方式才可根治,拔牙之后,由于患者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常常引起感染,為此,為了有效降低感染的發生率,要給予患者良好的護理。PDCA護理管理模式的運用大大降低了感染率。
PDC護理管理模式與傳統的護理方式不同,該護理模式是一種動態護理方式,在預防口腔拔牙術后使用,可有效預防感染[5]。其護理模式主要包含護理計劃、護理實時以及病情檢查與護理等過程,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服務。開展PDCA護理管理模式,第一步進行的是護理策劃,掌握患者的基本情況,為患者制定適合的護理方案,在后期的護理工作中,嚴格按照計劃實施,在確定護理方案時,護理組進行討論,詳細分析患者情況,確保制定出適合患者的護理方案[6]。護理方案確定之后,進入的是實施階段,在實施過程中,當患者對護理人員提出問題時,護人員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耐心的回答患者的問題[8]。由于患者存在焦慮的情緒,護理人員從日常工作中揣摩患者的情況狀況,為患者消除焦慮。并根據患者當前的病情,評估患者的治療效果。患者接受拔牙術后,需定期進行檢查,在檢查中一旦發現存在感染現象,護理人員第一時間采取措施處理,避免病情惡化[9]。
本研究對進行口腔拔牙的200例患者護理情況進行分析,發現研究組有16例患者出現感染現象(感染率16%),對照組有48例患者出現感染現象(感染率48%);在護理滿意程度上,研究組滿意度高達98%,對照組滿意度僅為70%;由此可見,研究組在感染控制與護理滿意程度上,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楊微等[1]研究指出,對性預防口腔拔牙術患者采用PDCA護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術后感染率的發生;曲愛華、郭艷麗在《PDCA護理管理模式對預防口腔拔牙術后感染和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一文中指出,PDCA護理管理模式對預防口腔拔牙術后感染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并且有效提高了護理滿意程度[10]。于本研究結論相符,可見本研究結論成立,PDCA護理管理模式運用于預防口腔拔牙術中,能有效促進患者康復,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表示滿意,避免發生護患糾紛,值得大力推廣[11]。
[1]楊微,張莉,方威蘇,等.PDCA護理管理模式對預防口腔拔牙術后感染和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4, 24:3820-3822.
[2]中華口腔醫學會.中國口腔護理工作發展論壇[A]//全球華人口腔醫學大會暨2010中國國際口腔醫學大會論文匯編[C].中華口腔醫學會,2010:22.
[3]肖煒,張獻珍,劉海燕.健康教育對拔牙患者牙科焦慮心理的效果評價[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17-118.
[4]寇澤友.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干預對拔牙患者影響的I晦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39-140.
[5]張艷,田歡歡,聶圣肖,等.出院患者對優質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與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27-30.
[6]王淑艷,王艷鳳,劉東玲.優質護理在口腔頜面部手術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2,33:2208-2209.
[7]《護理實踐與研究》雜志2014年文題索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2:1-21.
[8]張欣.應用 PDCA循環管理方法在持續提高醫院優質護理服務質量的效果[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3.
[9]黃璐,龔洪玲.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武警醫學,2013,24:87-88.
[10]曲愛華,郭艷麗.PDCA護理管理模式對預防口腔拔牙術后感染和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 17:262-263.
[11]王淑艷,王艷鳳.劉東玲優質護理在口腔頜面部手術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2,33:2208-220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