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英,王鑫,占永紅
(1.德興市人民醫院120急救中心,江西 上饒 334200;2.德興市人民醫院120急救中心,江西 上饒 334200;3.德興市人民醫院腦外科,江西 上饒 334200)
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對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質量的影響
趙海英1,王鑫2,占永紅3
(1.德興市人民醫院120急救中心,江西 上饒 334200;2.德興市人民醫院120急救中心,江西 上饒 334200;3.德興市人民醫院腦外科,江西 上饒 334200)
目的 研究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對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接診的90例危急重患者,按就診編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5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給予觀察組三維護理管理模式進行護理。將兩組急救效果展開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撥打求救電話至得到救治時間及搶救時間分別為(18.62±2.56)min、(45.36±5.13)min,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的(35.57±3.78)min、(70.68±15.36)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搶救成功率為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護理模式的滿意率為91.1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對院前急救的危急重患者進行護理,可顯著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臨床優勢明顯。
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危急重患者;急救質量;影響
臨床將急救的過程分成院前急救、急診處、ICU觀察三個階段[1]。院前急救是指從第一救援者到現場并應用必要措施,待救護車到達現場實施急救處置并將病者送至醫院急診室的過程[2]。院前急救是最先接觸患者的階段,因此對于患者的救治尤為重要。由于院前急救條件相對較差,再加上醫療設備不足,導致院前急救對患者的搶救難度較大,因此不同護理模式對于搶救結果影響具有一定差異性。目前,各醫院尚沒有統一的院前急救護理模式。據國內相關文獻報道[3],應用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對院前急救的危急重患者進行護理,可顯著提高搶救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基于此,本研究為探討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對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質量的影響,分組給予90例院前急救的危急重患者常規護理模式和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并將兩組護理效果展開對比,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急診科于2014年8月~2015年3月接診的90例危急重患者,按就診編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3.26±3.18)歲;疾病類型:急性中毒14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嚴重創傷10例,急性呼吸道梗死5例,其他疾病3例。觀察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19~66歲,平均年齡(42.68±2.97)歲;疾病類型:急性中毒15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嚴重創傷11例,急性呼吸道梗死4例,其他疾病3例。本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對照組和觀察組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模式。給予觀察組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如下具體措施:(1)時間維。護理人員應清楚搶救時間的重要性,并按照計劃實施,以提高時間的利用率,避免浪費時間。(2)邏輯維。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讓其可以在急救時護理分清主次,對于生命垂危的患者,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進行病情分析并確定出合理的護理方法。(3)知識維。護理人員要加強對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掌握院前急救的專業知識,做到以人為本。在急救的過程中,對于護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總結分析,并進行處理,找到最合理的護理方法,以確保制定的護理措施具有可行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撥打求救電話至得到救治時間、搶救時間、救成功率、死亡率及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在患者出院時,采用本院自擬調查問卷表讓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得分超過80分的為滿意,得分為60~80分為一般滿意,得分低于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率+一般滿意率[4]。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撥打求救電話至得到救治時間及搶救時間比較兩組撥打求救電話至得到救治時間及搶救時間相比,觀察組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撥打求救電話至得到救治時間及搶救時間對比(±s,min)

表1 兩組撥打求救電話至得到救治時間及搶救時間對比(±s,min)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項目撥打求救電話至得到救治時間搶救時間觀察組(n=45)18.62±2.56a45.36±5.13a對照組(n=45)35.57±3.78 70.68±15.36
2.2 兩組搶救結果比較 觀察組搶救成功率與對照組相比更高,失敗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搶救結果對比
2.3 兩組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對比
先救命、后治病是院前急救的原則,救護人員到達現場,應迅速、果斷地將威脅患者生命的癥狀或傷情實施處理[5]。院前急救具有隨機性強、流動性大、急救環境條件差、病種多樣和復雜、對癥治療為主、體力勞動強度大等特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患者對護理模式的要求越來越高,常規的護理模式已不能滿足院前急救患者的需求,因此選擇何種護理模式對院前急救患者進行護理,是目前醫護人員面臨的棘手問題[6]。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創新,三維護理管理模式被廣泛應用到院前急救中,其包括時間維、邏輯維、知識維[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撥打求救電話至得到救治時間及搶救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將三維護理模式應用到院前急救中,可顯著縮短撥打求救電話至得到救治時間及搶救時間,讓患者可以在最短時間得到救治。本研究中,觀察組的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將三維護理模式應用到院前急救中,可顯著提高搶救的效果。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三維護理模式更容易得到院前急救患者的接受,可顯著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率。分析原因為三維護理管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應用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可提高醫護人員對于疾病的預見性及評估能力,在最短時間找到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的問題,并選擇合理的措施進行解決,可提高搶救的成功率。通過三維護理管理模式的培訓,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相關專業知識,提高其反應能力,同時護理人員的默契配合和嫻熟的技術,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屬的安全感,進而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模式滿意度[8]。
綜上所述,將三維護理模式應用到院前急救中,可顯著提高搶救效果,改善護患關系,縮短搶救時間,促進患者身體早日康復,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1]劉敏杰,張蘭鳳,劉諄諄,等.采用結構-過程-結果三維質量評價模式實施延續護理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74-78.
[2]陳赟,施雁,郭欣.上海市三級綜合醫院護理質量評價關鍵指標體系的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2):125-128.
[3]向克蘭,王青麗,徐雯,等.《急危重癥護理學》三維無縫隙教學模式對應急能力教學效果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29):3744-3747.
[4]呂博文,趙德明,李榮杰,等.規范院前急救流程對提高院前急救質量的臨床作用[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5,36(1):59-61.
[5]張琴,簡潔,羅翠蘭.“序貫評估病情”指導腦卒中的院前急救護理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4):2165-2166.
[6]繆明鳳,高先鳳.院前急救護理流程在基層醫院胸腹聯合傷患者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4,39(7):980-982.
[7]胡景春,劉曉梅,楊成,等.院前急救心肺復蘇條件差異對心臟驟停病人的療效影響[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1):27-28.
[8]石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特點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16):41-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5.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