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敏,林 漢 川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市100029)
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研究
趙 敏,林 漢 川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市100029)
將具有非經濟目標等特質性的家族企業引入創新研發能力測評領域,構建由5個二級測評指標和23個三級測評指標構成的指標體系,從創新研發投入能力、產出能力、企業家特質及企業創新傾向、企業內部環境、企業外部制度環境五個方面測評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其中,創新研發投入能力是家族企業進行創新研發的基礎條件;創新研發產出能力是企業將研發成果轉化應用后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對后續創新研發的積極性和導向性產生重要影響;企業家精神是影響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的重要因素;企業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是家族企業順利進行創新研發的基礎和重要保障。前2個二級指標由12個三級指標構成,共同體現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的普適性;后3個二級指標由11個三級指標構成,在測評體系中共同體現家族企業創新研發的特質性。
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社會情感財富;治理結構;模糊層次主成分分析
根據家族企業研究院(Family Firm Institute)的數據,家族企業占世界自由經濟體所有企業的80%以上,創造了全世界7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1],創新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對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科學而合理地測評,是認識國家、區域、行業或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創新研發能力和創新研發能力測評的研究起步較早,各區域、各行業、各所有制性質、各類型企業均有所涉及,唯家族企業的創新研發能力測評研究尚屬空白。由于家族企業獨特的非經濟目標和治理結構等特性增加了測評難度,創新研發能力測評一直未有突破。本文嘗試性地將家族企業引入創新研發能力測評領域進行探索。
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是家族企業能夠進行創新研發活動并取得成功的能力或潛力,是為成功進行創新研發活動所提供的資源支持、制度保障及主觀驅動力。為準確、全面地反映家族企業的創新研發能力,本文以家族企業創新研發特征為基礎,將家族企業創新研發各影響因素及創新測評指標相結合,以家族企業創新研發各影響因素體現指標體系的特質性,以創新能力測評已驗證指標體現測評體系的普適性,嘗試性地創建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體系,步驟如圖1所示。
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構建,第一步,明確測評目標及家族企業創新研發的相關特征;第二步,指標設計與構建;第三步,甄選測評模型;第四步,數據驗證,綜合測評。
(一)構建原則
1.目的性原則
構建測評指標需要與家族企業創新研發測評目的保持一致,要真實地反映被測評家族企業創新研發的潛力和能力,保證測評的有效性。
2.系統性原則
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本質上是一個整體性的綜合體系,強調對所有測評指標的綜合,每一個測評指標都是構成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必須服從測評體系的整體性。同時,家族企業創新研發測評指標的構建需要注意層次性。
3.重要性原則
首先按重要性將指標納入測評體系,同時要充分結合全面性和重要性原則,甄選指標時應選擇重要指標,而非全部指標。
4.全面性原則
應充分考慮各個指標之間存在的聯系,從而使創新能力實際效果的評價更為系統,同時,指標體系的選擇應綜合各個重要方面,以準確、全面地測評家族企業的創新研發能力。
(二)測評指標來源及構成
創建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需遵守以上四項原則,測評指標既要體現創新研發能力,又要體現家族企業的特質性。在構建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過程中,首先,將家族企業創新研發影響因素納入到指標體系中,從家族企業特質性角度抓住提高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的關鍵節點。其次,借鑒相關文獻,將反映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普適性的已有文獻研究測評指標納入指標體系,進一步對測評指標進行補充和確認。

圖1 構建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的步驟
根據反映家族企業特質性的創新研發影響因素及反映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普適性的文獻研究測評指標,篩選、補充、歸納后,指標體系將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的構成分解為創新研發投入能力、創新研發產出能力、企業家特質及企業創新傾向、企業內部環境、企業外部制度環境五個方面,如圖2所示。這五個方面為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體系的二級指標,其中,創新研發投入能力、創新研發產出能力為反映創新研發能力的普適性指標,企業家特質及企業創新傾向、企業內部環境和企業外部制度環境為反映家族企業特質性的影響因素指標。
將家族企業創新研發影響因素嵌入到指標體系中,企業家特質及企業創新傾向、企業內部環境及企業外部制度環境等二級指標,家族治理結構[2]、所有制性質、社會情感財富[3]、社會資本[4]、制度環境[5]、行業環境[6]、企業特征等三級指標反映家族企業創新特質性。同時,將反映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普適性的指標嵌入篩選和確認的過程中,主要借鑒國家標準GB/T 31043—2014《品牌價值技術創新評價要求》《技術創新測評模型及其在中小工業企業的應用》中關于中小工業企業技術創新測評變量體系構建等已有文獻內容,并輔以其他相關技術創新能力測評文獻,對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進行補充、篩選。最后,經過歸納、篩選和確認,最終得出由1個一級測評指標、5個二級測評指標和23個三級測評指標構成的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體系。

圖2 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構成
(三)指標體系構建
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在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中,創新研發投入能力是家族企業進行創新研發的基礎條件;創新研發產出能力是企業將研發成果轉化應用后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可以反向為家族企業后續的創新研發活動提供必要的資金、技術支持,并對后續創新研發的積極性和導向性產生重要影響。這2個二級指標由12個三級指標構成,共同體現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的普適性。
企業家精神是影響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的重要因素,既包括企業家的創新意識,也包括家族企業的創新導向,為家族企業創新研發提供決策支持,由企業家教育程度、企業家專業背景、企業家社會情感財富(SEW)[7]導向和企業創新策略導向4個三級指標構成;企業內部環境是家族企業順利進行創新研發的基礎和重要保障,為家族企業創新研發提供財力支持、人力支持、管理支持、內部制度支持等,由企業規模、資產負債率、多元化程度、家族治理結構和所有制性質5個三級指標構成;企業外部環境是企業能否順利開展創新研發活動的重要保障,法律保護、金融支持、區域研發水平、政府補助等有利于提高企業創新的研發能力。企業外部環境由企業所屬區域創新指數和企業主社會資本這兩個三級指標構成。此3個二級指標11個三級指標在測評體系中共同體現家族企業創新研發的特質性。

表1 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體系
(一)甄選測評模型
創新測評是選用恰當的測評方法或者模型對一系列的變量進行綜合評價,為企業自評、政府、科研等部門評價區域、行業等相關創新情況提供依據。而測評過程和測評模型的選擇需遵守綜合性原則、實用性原則、可比性原則等等,以保證真實、系統地反映企業的創新情況[8]。同時,在充分考慮創新研發測評模型的實用性之外,還需充分考慮家族企業的特性。創新研發測評模型與真實情況的耦合性非常重要,理論模型與真實模擬情況越好,越能真實反映企業創新實力。
自熊彼特引入創新策略以來,創新研發測評體系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隨著理論研究的發展,創新研發測評方法越來越多,層出不窮。具有代表性的模型主要有模糊綜合測評模型[9]、線性加權綜合測評、灰色綜合測評模型、聚類分析測評模型[10]、BP神經網絡分析測評模型、主成分分析測評模型[11]、偏好順序結構評估法(Promethee)[12]、模糊層次線性加權綜合測評模型[13]、模糊層次主成分分析測評模型[14]等。
由于家族企業創新研發指標體系由三級指標構成,結構與數據相對復雜,測評指標中數值型指標和屬性指標共存,且各指標間具有一定相關性。本文在甄選測評模型的過程中,從家族企業創新研發測評指標體系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操作簡易性、對測評指標屬性的要求、對變量一致性和獨立性等要求、測評復雜系統和多個單元能力、綜合測評結果等方面對各主流測評模型進行比較、篩選,最終甄選出模糊層次主成分分析模型(如圖3所示)。模糊層次主成分分析模型更為合理,主要因為其具備以下特征:對測評指標要求相對簡單,不需要對屬性變量進行定量化處理,也不需要對數值型測評指標進行等級化處理,變量間不必相互獨立,不必賦權重,但必須進行一致性、標準化和獨立性處理。操作難度較大,但對復雜系統的測評能力較強,能同時測評多個單元并進行多層綜合評價,具有較強的排序性,雖存在一定的信息折損問題,但真實反映測評對象實際創新水平的能力相對較強。
(二)模糊層次主成分分析測評模型
1.模型主要原理和構建
哈羅德·霍特林(Harold Hotelling)于1933年首先提出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ets Analysis),模糊層次主成分分析模型則為模糊層次加權理論與主成分分析理論結合構建而成。


圖3 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模型篩選
其中,l=1,2,…,g;i=1,2,…,n;s=1,2,…,q;g≤p。
2.模型運用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運用模糊層次主成分分析模型對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進行數據測評,按測評指標構建、原始數據處理等7個步驟進行。
(1)構建測評指標。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已構建。
(2)原始數據標準化。若原始數據類型和度量一致,則不需要進行標準化處理,若原始數據類型和度量不一致,則需要先進行標準化和一致化的數據處理。
(3)測定變量相關系數矩陣。在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和一致化處理后,先計算變量間的相關性。相關系數在0.3~1.0之間則適合使用該模型。
(4)求解相關矩陣特征根。求解矩陣特征根并求解特征值方程式,并計算各新測評指標權重,公式為:

(5)確定主測評分量指標。對新測評指標進行排序,可在盡量減少信息折損的前提下重新選擇測評指標并計算g個主測評指標信息比重。

(6)計算主測評分量權重。主測評分量確定后,各分量權重為:

(7)測評家族企業創新能力
(三)數據檢驗
為檢測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和選用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擬進行數據檢驗。數據來源于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業行業分會2016年北京市家族企業創新調研數據,調研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39份,有效問卷103份。由于數據處理及論文篇幅所限,本文選取有效問卷中的10家家族企業數據進行驗證,實際應用對測評對象數量并無限制。10家家族企業規模、行業、營運狀況等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過程使用SPSS 21.0軟件。樣本家族企業統計性描述如表2所示。
由于家族企業創新研發測評指標為三層指標體系,數據驗證過程按各層次指標依次計算,按第三層、第二層、第一層的順序進行數據分析。首先,利用SPSS 21.0對原始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對變量進行獨立化處理,從第三層次的23個原始測量數據中提取11個主測評分量,從第二層次的5個原始測評指標中提取2個主測評指標;其次,在完成每層的主測評分量提取工作后,分別計算第三層和第二層主測評分量值,并利用方差貢獻率方法為主測評分量賦權重;最后,依據主測評分量值和權重值,應用模糊層次主成分分析模型進行測定,并使用模糊評價等級方法對各變量進行等級確認和排序,綜合反映樣本家族企業的創新研發能力。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體系第二層指標的評級結果如表3所示,綜合評級結果如表4所示。

表2 樣本家族企業統計性描述
從評級結果來看,10家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的第二層指標、第一層指標的模糊等級評價分明,排序性強,能清晰地反映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通過數據檢測,本文認為家族企業創新測評體系的構建及模型的選取是成功的。

表3 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體系第二層指標評級結果

表4 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體系綜合評級結果
本文嘗試性地將家族企業引入創新研發能力測評領域,對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進行探索,并首次將代表家族企業特質性的創新研發各影響因素與代表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普適性的已驗證相關指標相結合。同時,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能夠量化反映被測評家族企業創新的研發潛力和能力水平,方便企業決策者自評、市場測評及領導部門測評,為了解和掌握區域內、行業內家族企業創新潛力和能力提供量化支持,抓住影響家族企業創新研發的關鍵因素并有針對性地制定行之有效的創新引導措施。
(一)企業決策者自評
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體系選用模糊層次主成分分析模型進行量化測定,按最末層測評指標直到第二層、第一層指標的順序進行多層次評定,家族決策者不僅能掌握家族企業本身創新研發能力綜合概況,還能根據二級指標、三級指標測評數據獲取家族企業在各層次、各分項的創新研發能力情況。企業決策者不僅能獲取家族企業總體創新研發能力評級數據,還能獲取家族企業在二級指標創新研發投入能力、創新研發產出能力、企業家特質及企業創新傾向、企業內部環境、企業外部制度環境5個分項的創新研發能力。因此,本文創建的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體系,能夠幫助企業決策者更準確地掌握家族企業自身創新研發能力的相關情況,為維持家族企業競爭優勢、推動家族企業長效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二)市場評測
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體系為市場測評提供了重要的量化依據,有利于更真實、準確地反映區域間、市場間、行業間的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現實中,在咨詢公司市場評級、投資公司甄選投資對象、證券公司進行上市家族企業股票投資甄選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三)政府政策制定
當前,推動企業創新已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國家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推動家族企業創新也成為政府政策制定的重要目標。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為抓住影響家族企業創新研發的關鍵節點并有針對性地制定行之有效的創新引導措施提供量化依據,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紫石,奚希.新常態下商業經濟的創新發展[J].商業經濟研究,2015(1):7-9.
[2]周立新,楊良明.家族涉入、網絡結構與家族企業的網絡交易成本[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5):49-55.
[3]GOMEZ MEJIA L R,CAMPBELL J T,MARITIN G,et al. Socioemotional wealth as a mixed gamble:revisiting family firm R&D investments with the behavioral agency model[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4(38):1351-1374.
[4]趙晶,孟維烜.繼承人社會資本對代際傳承中企業創新的影響[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30(3):90-105.
[5]梅菲菲.家族所有權、制度環境與企業研發水平研究[J].財政監督,2016(15):99-103.
[6]李婧,賀小剛,連燕玲,等.業績驅動、市場化進程與家族企業創新精神[J].管理評論,2016(1):96-108.
[7]吳炳德,陳凌.社會情感財富與研發投資組合:家族治理的影響[J].科學學研究,2014(8):1233-1241.
[8]胡瑞卿.科技人才創新能力的模糊綜合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07(6):159-162.
[9]薛巖松,盧福強.基于隨機層次分析法的紡織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J].工業技術經濟,2012(1):113-119.
[10]唐娟莉,朱玉春.西部區域農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與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8-43.
[11]默漢,楊克磊.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環渤海技術創新能力綜合評價研究[J].價值工程,2012(8):3-5.
[12]陸建芳,戴炳鑫.基于Promethee法的省級技術中心技術創新能力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10(24):34-38.
[13]胡瑞卿.科技人才創新能力的模糊綜合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07(6):159-162.
[14]胡瑞卿,張岳恒.科技人才合理流動程度的模糊層次主成分分析測評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8):189-193.
責任編輯:林英澤
Research on Capability Evaluation of Family Firm Innovation
ZHAO Min and LIN Han-chuan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100029,China)
By introducing family firms with such special natures as non-financial targets into the field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evaluation,the authors establish an indicator system with 5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23 third-level indicators,and evaluate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family firms from such five aspects as the capacity for R&D investment,capacity for R&D output,the nature of entrepreneur and enterprises’intention for innovation,the internal environment,and extern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The capability for R&D investment is the basic condition for family firm to make innovation;the capability for R&D output is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effect after the R&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an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is the basis and guarantee for the family firms to make innovation.The first 2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re comprised of 12 third-level indicators,which will b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inclusive nature of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and the other 3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re comprised of 11 third-level indicators,which will b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specific nature of family firms in innovation.
family firm;innovation capability;social emotional wealth;governance structure;fussy hierarchy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F276.5
A
1007-8266(2017)06-0082-07
10.14089/j.cnki.cn11-3664/f.2017.06.010
趙敏,林漢川.家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測評指標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7(6):82-88.
2017-05-03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提升中國產品海外形象研究”(13JZD017)
趙敏(1982—),女,山東省濰坊市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博士研究生、北京企業國際化經營研究基地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組織變革與戰略創新;林漢川(1949—),男,重慶市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特級教授、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企業國際化經營研究基地首席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與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