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等政策文件對專科高職院校功能與地位進行了界定。“做優做強”專科高職院校,并使其具有鮮明特色,進行科學的科研定位是學校發展的關鍵因素。以專科高職院校在現代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功能任務為邏輯起點,四個相一致的科研定位原則與自身內外兩方面延伸出的科研定位內容和對象,構成了專科高職院校的科研定位理論。
關鍵詞:專科高職院校;科研定位;科研定位原則;科研定位內容
作者簡介:于書偉(1972-),男,河南南陽人,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副教授,2016年北京師范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教學科研管理研究。
基金項目:河南省軟科學項目“基于勝任力模型的我省高等院校創業師資隊伍研究”(編號:162400410577),主持人:全麗;鄭州市軟科學項目“專科高職院校科研績效評價體系的重構及其科研能力提升研究——以鄭州為例”(編號:20150584),主持人:于書偉。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09-0027-04
在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專科高等職業教育與專科高等職業院校承擔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如何發揮好專科高等職業院校的功能作用,科研將居于重要的位置。而要發揮好科研功能,首要的是應根據專科高職院校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的定位來重新審視確定專科高職院校的科研定位問題。科研定位一旦明確,專科高職院校的科研性質、方向、內容、任務等就可以順序明了,存在的科研功能不能有效發揮等問題就可以得以破解,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的能力就將突顯出來,自身的價值就能彰顯。
一、專科高職院校科研定位的必要性
2009年關于高職院校是否能進行科研在職教界舉行了一場大討論。《中國青年報》在2009年11月16日、23日分別刊出了《誰說高職院校不能搞科研》和《勿讓科研成高職院校的“短板”》兩篇文章,引起了職教界內外人士的關注。但反對者認為“《高職院校少提搞科研》”[1],使雙方對“高職院校要不要搞科研”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到2011年6月,在天津召開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全國職業教育科研工作會議為此爭論做出了積極的回應,會議指出“職業教育科研擔負著重要的使命,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2]。之后不少研究者從眾多方面對專科高職院校的科研進行了理性思考和積極探討,促進了專科高職院校科研工作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但時至今日,專科高職院校科研總體上仍然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科研整體水平偏低,社會認可度低。據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和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高職研究中心對我國200所國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職院校2010年至2014年間的主要科研成果量化分析研究顯示,“我國高職院校科研總體水平偏低”[3]。這一結論筆者認為是符合當前專科高職院校的科研實際水平的,并且這一現狀目前沒有根本改變,雖然這一研究報告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中的部分指標是否適用于高職院校有待商榷。社會認可度低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教育等相關政府部門的認可度低,表現在各類縱向課題下達的指標和立項數目少于本科院校。這一點至少可以從筆者所在省份科研部門下達的有關申報科研項目指標即可看出;二是社會、企業等的認可度低,表現在合作的橫向項目很少。
2.科研內容上下不能。一方面,對上步以教學、科研為主的大學的后塵而當科研的二傳手、三傳手,沒有創新,滯后或“抄襲”于本科等研究型高校的理論研究;另一方面,對下不愿也不能同市場與企業結合,深入生產、管理、服務一線做一些實用的小而精的技術研究,科研成果無轉化或轉化少,科研服務能力差。
3.科研動力不足。教師做科研以評職稱為主,功利性過強,沒有形成真正的科研興趣團隊或者技術推廣團隊,導致教師的整體科研能力較弱。教師一旦評過教授,科研動力盡失。
以上問題究其原因,除了重視不夠的傳統觀念和自身實力較弱等問題外,沒有找到科研的準確定位與面向是高職院校科研功能難以有效發揮的根本因素。因此,定好專科高職院校科研的“位”是明確此類院校科研工作的前提,有了明確的定位,才能有明確的科研發展方向和工作目標,才能使自身的科研與其它性質類型不同的高校錯位發展,才能有效實現自身的科研功能,提升學校的總體能力和實力。
二、專科高職院校科研定位的概念及構成要素
何為定位?現代漢語詞典中這樣解釋:“用儀器對物體所在位置進行測量或者經測量確定的位置。”這是一個物理學上的概念。而將定位(Positioning)及其理論運用于市場營銷方面,是由美國著名營銷專家艾·里斯(AlRies)與杰克·特勞特(Jack Trout)于20世紀70年代早期提出。他們認為“定位,是從產品開始,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項服務,一家公司,一個機構,甚至于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你自己”,定位“就是令你的企業和產品與眾不同,形成核心競爭力”[4]。從根本上來說,定位就是找準某物或人或機構區別于其它物或人或機構的位置,并以所在位置為基點進行內涵和外延的擴展與發展。
科研,從大的方面來說一般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三個方面內容。選取哪一個方面或幾個方面進行研究是科研方向和內容上的定位問題。科研定位是指科研主體在科研方向和內容上的選擇。基于科研主體的研究目標、自身實力和著力點的不同,決定了科研方向和內容選擇上的不同,這種選擇同時也影響到科研主體的科研功能的有效發揮。
因此,確定專科高職院校科研定位需要基于兩個方面的要素。一是內部要素。從內部看學校發展與科研的定位,就是科研(包括科研內容、科研條件、科研管理工作等)在整個學校發展中應居于什么樣的位置,體現在學校的戰略規劃、整體工作中扮演何種角色、擔當何種責任,起到何種促進作用。
二是外部要素。從外部明晰整個高等教育科研與專科高職院校科研的區別與聯系,也就是從專科高職院校居于整個高教體系和職業教育體系中的位置來明確高職院校科研的“定位”,也就是在高校分級分類管理和發展的大背景下,專科高職院校的科研在整個高等教育科研體系細分中居于何種位置,扮演何種角色,起到何種作用。在與市場、行業、企業互動中居于什么樣的關系。
三、專科高職院校科研定位的原則與內容
(一)專科高職院校科研定位的原則
雖然專科高職院校的科研定位有了前提和依據,但要明確、準確地定好位,理順好科研與相關因素的關系,并良性互動還需要把握好科研定位的原則問題。一般地,科研定位原則主要有以下四點。
1.與學校定位相一致的原則。學校自身在高等教育體系中位置決定了專科高職院校的科研定位要與學校自身定位相一致,不能偏離學校自身的性質類型定位。在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中專科高等院校與本科應用型院校的不同定位,決定了兩者科研定位的不同。二者科研定位的差別需要有關理論和實踐來回答,更需要從政策層面來區分。目前應用型本科正在轉型,相關研究尚未展開,更無定論。
2.與中心任務和多功能協調發展相適應原則。形成圍繞人才培養中心工作,與學校其他功能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科研格局。科研定位是為了進一步明確科研的方向、目標及科研著力點。對于專科高職院校來說,科研并不能獨立地實現其功能,必須使科研工作與教學等人才培養工作相結合,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形成合力。在圍繞人才培養工作中再與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功能相結合構成提高優化人才培養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3.與地方社會經濟相結合的原則。專科高職院校是立足于當地的社會經濟之中的,為當地行業、企業、社區服務體現了專科高職院校的區位優勢。科研在這個過程中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企業進行技術研發、改進工藝、生產管理流程、培訓技術工人等是專科高職院校的科研定位,也是該類高校的良好聲譽度和社會存在感所在。在研究內容的深度和難度上,專科高職院校的實力和自身所處的區域決定著高職院校的科研對象面向,主要地既不是面向國際或國內視野的宏觀性、戰略性科研,也不是關注自身區域以外的或不以自身區域為主要內容的研究。
4.與本校科研實力與能力相匹配的原則。做自己能做的事或可以努力做到的事是科研定位與本校科研實力能力相匹配的原則寫照。統籌規劃,整合現有科研信息資源,創新管理手段,完善系統人、財、物整體功能和監督管理環節[5],既不能高出,也不能低于自身實力。但這一原則又是動態的。它并不是不考慮學校的實力變化僅將本校的科研定位在應用研究、開發研究或小工藝小技術方面,如有實力也可以在基礎研究方面大力進行。若實力不濟,則可向更小領域研究,縮小研究內容和領域及合作對象。最終是根據學校自身實力進行相應調整。因此,高職院校的實力和定位決定著高職院校在科研內容的選擇上既不是前沿、高尖端型的科研,也不是純基礎、純理論的難以有效快速轉化的科研,而在于應用性研究和技術服務等輕研究。
(二)科研內容定位:兩個面向
專科高職院校的對內和對外功能決定了專科高職院校科研內容定位在兩個方面:一是面向自身進行研究,二是面向自身之外,對如何為社會企業提供服務進行研究,也即對外研究。
1.面向自身的研究。對自身的研究就是專科高職院校將科研工作和研究內容放在自己所在院校的專業發展、人才培養質量、培養模式、教學質量、教學教法、教學管理、創新創業、學生管理等的發展提高上。
對自身的研究首要的和中心的工作是如何進行人才培養研究。對于專科高職院校而言,培養不同職業所需的專門人才是其存在的目的和價值,是其服務于社會的主要任務和功能,離開了人才培養專科高職院校就難成高職院校,因此科研在專科高職院校并不能獨立發揮作用,只有在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中才能體現出價值和功能。
具體言之,一是教育教學研究。也就是圍繞人才培養對具體的專業教育教學進行研究。“高職院校的科研必須針對學院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困惑、管理人員在管理過程中出現的障礙進行開展”[6]。對自身的研究是基礎,是提升自身實力的前提,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
二是結合教學開展職業科學與專業教學論研究。與研究性大學不同,高職院校承擔的主要是應用導向、實踐導向的人才培養任務。讓學生學會工作,培養綜合的職業能力是職業院校重要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高職院校應該研究與專業設置密切相關職業領域、職業內容、職業認同、職業壓力等內容。此外,高職院校還應開展專業教學論研究,研究如何將職業任務與專業教學建立聯系,如何將職業領域轉化為學習領域,將職業工作的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及與此密切相關的教學方法。
三是還應對專科高職院校、現代職業教育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進行研究。“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職業教育科研要加強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辦學機制、系統培養技能人才制度、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職業教育專業和課程體系、職業教育招生制度、職業教育國家制度、職業教育質量標準、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等重大問題的研究。”[2]另外還要加強對以MOOCs為代表的新型教育傳播方式和在線教育服務模式對傳統教育教學體制結構模式等全方位的沖擊與如何利用進行研究。
2.自身之外研究。對自身之外研究內容的確定實際上是專科高職院校對外在服務對象的界定。專科高職院校科研服務的外在對象是其堅持科研服務地方的宗旨使然。它應立足于區域性、地方性,緊密圍繞區域產業及社會、大眾需求,與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企業相結合,在相互合作中發揮高職院校科研的功能和服務優勢,實現校政、校企雙贏或多贏。
因此高職院校科研對外服務對象和內容主要有兩個定位:一個是面上的定位;一個是點上的定位。
面上的定位就是面向地方區域,比如進行校政、校社之間的合作,服務當地政府和社區社會。服務的內容一是主要是面向地方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文化建設,提供發展建設方面的決策性、咨詢性研究報告和地方發展研討論壇等;二是面向城市社區,為其提供文化教育、養生保健、心理咨詢、培訓講座等社區服務;三是面向當地廣大農村,提供文化科技服務。
點上的定位就是面向行業或中小微企業(廣義上的生產、管理、服務單位)進行產學研合作。一是為企業提供軟科學方面的管理、決策咨詢服務;二是為企業提供針對性的技術難題、小而精的發明、工藝革新和新產品等科技服務,三是為企業進行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的素質和工作能力。總之,在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和行業企業發展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價值。
四、結語
隨著新型工業化的推進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越來越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專科高職院校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極其龐大的數量決定了它必須在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任務中,發揮科研的催化劑、潤滑劑和“鋼架”支撐作用,進而更大地實現自身功能和價值。
高職院校必須準確地定位科研并與其它類型高校和職業院校錯位發展才能更好地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服務,為國家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建立鞏固的、可持續的人才和技術競爭優勢貢獻自己的力量。
合理的科研定位既可以使專科高職院校的科研跳出盲目跟從傳統本科院校科研的窠臼,發揮出自身的科研功能和優勢,探索符合自身研究能力的科研之路,又能夠適應新時期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加快自身的發展,突出自身的特色,在當前經濟社會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王旭明.高職院校少提搞科研[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02f740100guzs.html,2009-
12-01.
[2]新華網.全國職業教育科研工作會議在天津召開[D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6/29/c_121601653.htm,2016-12-25.
[3]石偉平,唐林偉.我國高職院校科研總體水平偏低[N].中國教育報,2015-07-09.
[4]定位學習網.什么是定位理論[DB/OL]].http://www.dingweililun.com/news/dingweililun/2.html,2016-11-29.
[5]廖雯柵,周芝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機制:問題、成因與對策[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169-173.
[6]李海.高職院校科研定位:基于問題的研究[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2(5):24-26+92.
責任編輯 蔡久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