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竹霖
《學徒的神仙》是日本白樺派作家志賀直哉的代表作。全文無論是各個人物形象,還是情節發展都貫穿了作者的調和思想。本篇論文將采取文本分析法,著重分析文中的調和思想并探討該思想帶給我們的啟示,從而幫助讀者從新的角度更加深刻地理解《學徒的神仙》這部作品。
一、引言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刻畫了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其中A好似作者的化身,但筆者卻不以為然。最后作者改變了初衷,這一改變的原因就是作者和A在故事發展中都融入了調和的思想,只不過調和的程度不相同,所以最終呈現的形象也不相同,其他人物也是如此。全文就是在這種調和的思想作用下得以發展,并暗含本質與人生哲理。
二、調和思想
(一)自我調和思想
第一章,仙吉正襟危坐在少掌柜身后,兩手規規矩矩地放在圍裙下面,他聽著二人的對話,心理也在不斷地暗想:自己知道那家店的,好想在那樣上檔次的店里打著官腔。這是仙吉內心的自我調和。當聽了兩位掌柜下一段對話,仙吉不禁反問,這時他流出了口水,又小心、沉默地咽了下去。這里仙吉由內心暗想轉為外在表現,自我調和著生理和心理的差距。
第二章,仙吉趁著出差,在心理作用下故意從壽司店門前經過,想象著一片美好的樣子,此刻,他肚子餓了,將剩下的四錢硬幣弄得咔嚓作響,但是最終他還是放棄了起初的念頭,從店門前經過。這里仙吉生理與心理的差距進一步拉大,這是自我對追求美好事物與現實殘酷差距的調和。當他把S店的公差辦完后,卻不知不覺沿路返回,本想就這樣拐進那家店,但他最終卻不緊不慢朝著另一家店走去。這里的情節好似上天安排好的,但實際上卻是作者融入了自我調和的思想,他最終會來到這家壽司店。
第三章,A來到早就打聽好了的壽司店,他在店外和店內都躊躇了一會。這是A好奇心與階級觀念的自我調和。
第五章,A想詳細知道兒子長大了的具體數字,便打算買個體重秤,很巧來到了仙吉所在的那家店,他買了一臺很可愛的磅秤,想家人一定會很高興,然后他想趁此請仙吉吃飯,又由于讓人家知道自己的名字會感到汗顏慚愧,所以他在賬本上胡亂寫了假地址和假姓名。這里有A對親情觀的自我調和,還有A對階級觀念的自我調和。
第七章,A和學徒分開后,他一直感到落寞和不快,原文中大量描寫了他的內心獨白,直到在和B見面以及欣賞Y夫人的獨唱會期間,他的落寞感才幾乎消失。這里A深層剖析自己的內心,他的落寞感一直不消失都是他自我階級觀念調和失敗的表現。
第八章,作者描寫了仙吉的內心獨白:仙吉不經意間想起了前些天在那家壽司店出丑的事,他將前前后后所有事聯系了起來,覺得A絕非凡夫俗子。這些巧合的情節仿佛是命運的安排,但實際上卻是作者融入了自我調和的思想,并將仙吉引向朝著A是神仙方面想。這里表明作者也認為調和A與仙吉的階級貧富差距是不可能的,仙吉產生這種想法便是作者自我階級貧富觀調和失敗的表現。
第九章,A的落寞感隨著時光流逝已經消失殆盡了,但他心里還是不舒服,不想經過那家秤店,不愿自己一個人去那家壽司店就餐。表明A內心自我調和還是失敗,只有通過自己的行為去緩解那份“不舒服”。
第十章,作者描寫了仙吉衷心地感謝A,由于擔心自己習以為常,所以沒再去那家店吃,而且每當自己悲傷或痛苦的時候,他總會想起A,他堅信A還會出現在他面前,并給他帶來驚喜。這里仙吉自我調和了內心的不平衡,懷抱著希望去迎接未來。
結尾處,作者描寫了自己的內心獨白:原想續寫后文結局,但考慮到這樣寫對學徒太過殘酷,所以就此擱筆。從這可以看出作者與A形象是有出入的,確實小說和現實還是存在差距,作者在這種自我調和過程中改變了初衷。
(二)相互調和思想
第一章,掌柜是坐在柜臺的格子門里,百無聊賴地吸著煙,少掌柜則是坐在火盆旁邊看報紙。這是他們“富人”間生活習慣的相互調和。搭話更促進他們間的這種調和,他們休閑地談論著時節性食物,互相毫無顧忌地講著心中所想,仿佛他們所講就是最好的。
第三章,年輕的貴族院議員A聽了同事B關于壽司吃法的談話,便想親自體驗那樣吃的感覺。這是富人對“外界”事物的好奇,相互調和心中的詼諧。然后,小學徒來到店里,他與店老板間的談話,以及他們的動作與狀態,便是調和他們間的社會地位的差距,這樣小學徒便可勇氣十足地走出去,店老板便可將被學徒拿過的壽司丟進自己的嘴里。
第四章,A將自己在那家壽司店的所見所想告訴B,B對此也一一回答。A說出了對小學徒的同情和如果幫助他就會產生不安感,B對這種不安感難以置信,然而A還是說出了想請小學徒吃一頓,B也表示贊成。這里顯示了A與B思想道德的差距,成功地結束談話便是相互調和了這一差距,他們保留對對方的意見。
第五章,A與掌柜間的談話中,掌柜是那樣有禮貌,A也很禮貌地、平常地應對,A對他并沒有產生其他的“想法”。這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相互調和。
第六章,作者描寫了A與仙吉的談話,這是“富人”與“窮人”間的談話方式,他們的動作與狀態仿佛在情理之中,又仿佛在情理之外。A想調和他與仙吉的階級貧富差距,但A的行為卻暴露了這是不可能的。仙吉與老板娘的談話,又暴露了仙吉“窮人”的身份,老板娘用這種談話方式與語氣,就是在調和他們的地位差距,這樣才能不尷尬。
第七章,A聽完獨唱會回家后和妻子的談話,表明了A想通過相互調和來消除自己心中的不安。而他并沒有和B講自己幫助小學徒的感受,這是因為他的落寞感有部分就是因為B,B是他的同事,但他卻不能對B表露自己的真實感受。B或許也并不想聽A講這方面的事,這是兩個不知心的朋友間的相互調和。
第九章,A對妻子打趣地說的話并沒有笑,反而說自己這么膽小,不應草率地做那種事。表明A在與妻子相互調和的作用下,放棄了沖破階級枷鎖的思想。
三、啟示
無論怎樣的人,在心中都存在某些不平衡,要想生活下去,就必須不斷地自我調和與相互調和這些不平衡,人類就是在不斷地調和的過程中發展的。其次,勞動分工、階級有無等都可以說是調和的方式,也可以說是調和的結果。一個社會的穩定程度在于自我調和與相互調和的力度,社會的維持也是在這種不斷地調和的過程中進行。同樣,在物種區分、季節變換等自我調和與相互調和的共同作用下,產生自然現象,自然得以形成,因此,自然也是在不斷地調和的過程中形成的。
四、結語
本論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對《學徒的神仙》中的調和思想進行了詳細分析,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將調和思想融入了各個人物的方方面面,并且在調和的作用下,情節得以順利發展,各自達到新的平衡點。最終A沒有擺脫階級觀念的束縛,作者繼續努力讓調和思想最大化,仙吉懷抱著那份信仰生活下去。這部作品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為我們今后對人、對事等帶來了調和的思想,以尋找到自己的平衡點。
(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