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銳
2017年,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和有效供給的不斷增加,綜合考慮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者信心指數逐步回穩向好、有效供給不斷增加、市場環境不斷優化等因素,在信息產品及服務、住行相關商品、便民生活服務、醫療保健和養老服務、文化旅游服務等消費熱點的帶動以及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支撐下,預計2017年北京市場消費總額增長8%以上,其中商品消費增長6%以上,服務消費保持雙位數增長,服務消費占市場消費總額的比重約為47%,是拉動全市消費增長的重要力量。
信息服務需求潛能不斷釋放
隨著2017年4G網絡在北京五環外的全面覆蓋和5G試驗網建設的推進,寬帶網絡和移動網絡繼續提速降費,公共場所熱點區域內免費WiFi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加之居民日益注重產品的智能、美觀、節能、可穿戴性能等需求,預計屬于較高層次的與信息硬件相關的商品以及智能手機、智能家電消費將延續快速增長勢頭。
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普及和移動通訊網絡環境的不斷改善,移動互聯網應用向用戶各類生活需求深入滲透,手機用戶黏性不斷提高,網絡購物、即時通信、下載應用等最常用的信息消費服務將呈穩步增長態勢,上網體驗要求的逐步提升也促使更多用戶愿意為提升網絡性能體驗額外付費。
隨著大數據、云服務、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產業的發展,互聯網與金融、教育、醫療、旅游等跨界融合加速推進,新興信息服務業態不斷拓寬,信息服務范圍、產品和內容更加豐富,居民對于信息消費的選擇更加多元化與個性化,消費意愿進一步增強,有利于信息服務消費需求潛能的釋放。
住房略有降溫
新能源汽車有所減緩
在“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居民對于居住空間、交通狀況、醫療教育等配套要求逐漸提升等影響下,預計2017年改善型需求仍是帶動住房相關商品消費增長的重要力量。隨著2017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推進,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遷入通州;2017年棚戶區15萬戶改造任務完成;自住房建設的持續推進,也會帶動住房相關商品消費需求增長。但在2017年“3.17”新政及一系列嚴格調控政策的影響下,預計2017年房地產銷售將會有所回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家具、建筑及裝潢材料等住房相關商品相對于2016年將會略有降溫。
2017年,我市再淘汰老舊機動車30萬輛,國一、國二排放標準輕型汽油車工作日限行政策開始實施,逐步提高城市公交、出租車、環衛、物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的應用比例,分時租賃汽車網點布局加速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在這些積極因素支撐下,預計2017年新能源汽車消費仍將快速增長。但隨著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的退坡、汽車消費需求的提前釋放、我市公共交通體系的日趨完善、共享單車及共享電動車等新型交通工具的興起,將會對新能源汽車消費造成一定的拖累,新能源汽車消費增速將會有所減緩。
便民生活服務消費快速增長
隨著北京市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的三年行動計劃不斷推進,2016年北京新建和規范提升800個以上便民商業網點、200家以上連鎖便利店,建設10個以上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新建150個末端配送網點,完成155個以上固定早餐便民網點的新建或改造。預計隨著“一刻鐘生活服務圈”覆蓋范圍不斷擴大,社區便民網點和便民消費體系不斷完善,北京市便民生活服務消費需求將不斷增加。
此外,“互聯網+”戰略下“懶人經濟”帶動生活服務O2O到家服務市場有望持續火爆,生活服務領域的APP如大眾點評、58到家、京東到家等使用率大幅上升,便利的服務和更低的折扣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消費者持續使用的忠誠度。生活服務領域市場的精細化發展、品質和服務的提升、信息的精準推送,也為生活服務消費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醫療和養老
成為市場消費支撐點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齡化時代的來臨和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識不斷增強,消費者對醫療保健服務和養老服務需求不斷上升。2016年,北京市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增速在八大類消費支出中居于前列,增長10.2%,高出人均消費支出5.4個百分點,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
在推進“健康北京”建設、實施分級診療方案、逐步完成“北京通”的發放,推廣微信掛號、醫養結合逐步推進的形勢下,陪診、護理、婦幼健康服務等醫療服務的供給將會持續增加,潛在需求將得到進一步釋放。
在目前北京老齡人口占比約為23.4%的嚴峻形勢下,北京市全面放開養老市場,圍繞養老產業積極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推進養老照料中心和養老驛站建設,探索出臺適老化住宅標準,開發適老社區,探索居家養老,推廣置換房產政策福利集中養老等,養老供給不足將有效緩解,供需錯位將得到有效改善,預計2017年養老服務需求將進一步釋放。此外,面向北京市中高端人群的私人健康管理、高端醫療服務、高端養老服務等個性化需求領域仍有巨大空間有待挖掘。
文化旅游
步入大眾消費時代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和“互聯網+”的融合,文化旅游已經步入大眾消費時代。2016年,北京市旅游區接待旅游人數2.85億人次,增長4.6%,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旅游總收入5020.6億元,增長9%,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隨著國民旅游休閑綱要的落實,北京通過構建郊區旅游“五十百千萬億”的旅游供給體系,推動傳統村落基礎設施改造的“五個一”工程,打造古北水鎮等休閑度假品牌,帶動京郊鄉村民俗游快速增長,逐步提升旅游休閑消費。
與此同時,通過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影視產業示范區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加快生態涵養區綠色發展、打造中醫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旅游線路、推進環球主題公園建設、開展惠民文化消費季等,逐步拓寬北京文化旅游的領域和范圍,提升文化旅游的發展水平,促進帶動消費增長。
新興消費模式孕育新動力
在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應用快速發展下,“互聯網+商業”融合發展、分享經濟、移動支付等新興消費模式蓬勃發展,以其便利性和良好的消費體驗得到眾多消費者的重視和認可,具備成為孕育消費增長新動力的優勢。
北京市傳統商業企業通過開展網上零售、增加品牌及售后服務、推廣體驗式消費等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眾多零售企業借助電子商務平臺探索更大發展空間,“互聯網+餐飲”模式使網上訂外賣成為新趨勢。與此同時,居民服務業與互聯網融合程度也不斷加深,諸如家政、美容、維修、汽車服務等業務給消費增長帶來新動能。此外,隨著北京市跨境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的積極推進,跨境O2O直購體驗店的消費體驗模式也被消費者認可并推廣,未來跨境電商體驗店也將逐步成為北京商業業態的創新點。
隨著滴滴、UBER等軟件的走紅,分享經濟模式成為令人矚目的新型商業模式。國家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預計,未來五年分享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場規模占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目前北京市分享經濟從移動出行、空間分享、生活服務、知識技能分享、資金分享、生產能力分享等不同領域、各個行業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消費方式。未來分享經濟將開放、無邊界、眾人參與、多維度地融入各個行業,有可能形成新的消費生態,蘊含的消費市場潛力不可忽視。
此外,移動支付正在快速覆蓋政務服務、生活服務、交通出行、金融理財等各個領域。隨著北京市對第三方支付企業給予扶持,移動支付快速發展,居民已形成使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進行消費的習慣。移動支付不僅降低線下消費的交易成本,提高運營效率,而且正在成為不同消費場景的粘合劑,聯動刺激不同業態的消費需求。預計日益成熟的移動支付生態系統將會提升北京市移動支付活躍用戶的數量、每位用戶移動支付交易的平均數量以及總交易額,成為拉動消費市場的重要驅動力。
推動消費需求
進一步釋放
北京市需要通過進一步完善消費品的品質標準和服務標準、創新消費供給、優化消費市場環境,促進消費需求潛力釋放,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一)提高居民收入,增強消費預期
一是不斷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政府稅收結構和社會保障服務,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健全收入分配調節功能。二是大力發展金融、科技、信息、商務服務業,創造更多的中高端崗位,提高就業收入,增強消費預期。三是積極發展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要素市場,支持在“互聯網+”背景下新涌現的行業和職業,支持雙創發展,擴大居民收入來源。四是堅持以人為本、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發展理念,加快新城建設和薄弱地區崛起,帶動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釋放消費潛力。
(二)增加與消費需求相匹配的有效供給
一是增加與需求相匹配的綠色、健康、環保、品牌、品質提升的中高端商品性產品供給力度。二是深度開發從衣食住行到身心健康、從出生到終老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的生活性服務業,規范提升商業便民網點建設,發展品牌連鎖經營和“互聯網+”便民商業服務業新模式,滿足大眾對生活服務業全方位需求。三是增加文化旅游、信息服務、醫療健康、養老服務、文娛消費等發展型服務消費熱點的高質量、多樣化、便利化服務供給。四是加大個性化、定制化、多樣化的新型消費供給力度,滿足消費者日益追求獨特與差異化的消費需求。
(三)進一步優化市場消費環境
一是加強農村生活消費基礎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地區生活必需品、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等消費規模的擴大。二是加快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發揮北京市企業信用監管和綜合服務平臺以及第三方資信機構認證和信用評價的作用,推進電子商務平臺自身信用控制體系的改進,不斷完善電子商務信用評價體系并推進信用信息共享。三是不斷完善消費監管體系。廣泛運用大數據開展監測分析,建立健全產品質量風險監控和產品傷害監測體系。四是不斷完善消費者維權服務網絡信息和數據共享平臺,進一步完善網絡交易平臺消費維權先行賠付制度,加強網絡交易消費者權益保護。
(作者單位: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經濟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