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慶
加快推動非首都功能對外疏解是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內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以來,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很大進展,首都的大城市病問題得到一定緩解。但由于前一階段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主要采取分散的、自發的、市場的方式進行,整建制、大模塊、產業化的功能疏解進展不快,非首都功能對外疏解還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首創集團是立足首都、服務全國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在京津冀地區實施了一批建設項目,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者和排頭兵。首創集團希望把京津合作示范區打造成為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平臺。
一、打造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之舉
(一)從京津冀協同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看,打造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可以大幅縮減京津冀三地之間的發展落差。京津冀地區經濟規模占全國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是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但京津冀三地之間發展極不平衡,從產業結構看,北京第三產業比重已經超過82%,進入后工業化發展階段,天津、河北則仍處在工業化中前期階段。產業結構的不同導致京津冀三地發展水平上的明顯落差,在京津冀地區形成了明顯的虹吸效應。近年來,北京企業向外轉移的趨勢增強,但由于產業層次落差過大,北京一些轉移企業寧可到江浙地區尋求合作,也不愿意到河北進行對接,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河北的產業生態不能滿足轉移企業內在需求。在京津冀地區打造一批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統籌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京津冀產業和服務落差過大的問題。
(二)從非首都功能亟需疏解的主要領域看,打造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可以有效緩解北京城市發展中的大城市病。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點領域為一般制造業、服裝建材批發市場、部分教育醫療機構和行政管理機構。從這四個領域看,一般制造業和部分建材批發企業采取分散疏解的方式相對比較容易,教育醫療屬于公共服務領域,這些領域的發展必須依賴一定的人口聚集、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規劃建設,為北京城市功能的提升和疏解打開了一條新的思路,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功能的疏解也應該按照這樣的思路,通過采取整建制集中疏解的辦法解決北京功能淤積問題。
(三)從非首都功能疏解遇到的主要問題看,打造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可以不斷增強疏解單位主動疏解的積極性。受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和發展預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北京一些搬遷企業主動疏解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一些搬遷出去的企業,由于經營環境變化和經營收入減少也出現部分“回流現象”。造成這種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搬遷企業擔心失去北京的發展條件,影響企業的產品信譽和人才穩定。如果能夠在北京周邊打造一批集中承載平臺,搞好跨區域政策對接,可以很好地解決轉移企業的后顧之憂,為一些企業和機構主動向外疏解創造條件。
二、京津合作示范區具備集中承載非首都功能疏解轉移的有利條件
京津合作示范區位于天津寧河縣茶淀地區,距離北京80公里,天津25公里,濱海新區15公里,是北京在天津的一塊“飛地”,可以同時享受京津兩市的支持政策,具備承接非首都功能轉移的雙重優勢。
(一)京津合作示范區具有承載非首都功能的歷史基因。京津合作示范區占地面積38平方公里,歷史上曾屬北京市監獄局清河農場,1999年劃轉北京市經中實業開發總公司,2010年隨經中實業總公司整體并入首創集團。2013年,京津兩市政府簽署《關于加強經濟與社會發展合作協議》,提出共同規劃建設京津合作示范區。同年,天津市啟動未來科技城建設工作,將示范區納入未來科技城總體規劃范圍。2014年,京津兩市簽署《關于共同推進天津未來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區建設的合作框架協議》,提出“京津優先支持教育、醫療、科研等資源向示范區集聚”。同年,天津濱海高新區與首創集團及首創經中公司簽署《共建天津未來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區的合作協議》,把京津合作示范區納入天津濱海新區規劃范圍。
(二)京津合作示范區榮升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戰略平臺。201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京津合作示范區被確定為4+N重要發展平臺,成為非首都核心功能轉移的承載地和支持共建的協同發展試點示范區。2016年,工信部會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政府聯合發布《京津冀產業轉移指南》,將示范區產業方向確定為“環境技術研發、健康醫療、休閑旅游”。京津合作示范區擁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與非首都功能疏解重點領域十分契合,可以成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基地。
(三)京津合作示范區擁有京津兩市深度合作政策優勢。京津合作示范區是京津兩市戰略合作的重要基地,其土地所有權歸北京市,行政管轄權在天津市,可以同時享有京津兩市的政策覆蓋。2016年,首創集團全資子公司首創經中公司正式獲得該地塊(約34km?)的土地證,為集團未來發展儲備了巨大的戰略資源。
(四)京津合作示范區具備跨區域發展先行運作成功經驗。首創集團是北京市國資委所屬大型國有企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壯大,已經構建起環境產業、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金融服務四大核心產業,成為具有良好國內外品牌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的跨國企業集團,連續多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京津合作示范區既是首創集團體現政治和社會責任的重點項目,更是首創集團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的戰略資源。搞好京津合作示范區的建設,不僅可以為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有效載體,也可以為集團的長遠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加快形成有利于京津合作示范區建設的政策環境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實施三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北京,明確提出非首都功能疏解要確保“疏得出、留得住”。認真落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大非首都功能疏解力度,關鍵是圍繞重點疏解領域,建設一批集中承載地,為整建制功能疏解創造條件。
(一)明確細化示范區集中承載非首都功能的戰略定位。京津兩市政府應盡快明確京津合作示范區“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的發展定位,將示范區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建立非首都功能疏解對接機制,與首創集團共同組建示范區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專項工作小組,梳理制定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的相關目錄,協助首創集團對接有意愿遷址、擴建的醫院、學校及科研機構,推動疏解項目與示范區的對接。
(二)加快推動連接京津兩市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京津兩市應聯合鐵路總公司,爭取將京唐城際鐵路和京津第二城際鐵路納入國家層面的建設計劃,協調京津第二城際鐵路在示范區周邊設立站點,盡快推動兩條城際鐵路開工建設,重點打造京津1小時經濟圈,為示范區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轉移提供交通條件。
(三)研究制定有利于示范區承接非首都功能的支持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將示范區建設發展的重大事項納入國務院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的決策議事范圍。積極協調國家發改委、教育部、衛生部、科技部等相關部委研究出臺支持示范區承接高校、醫院疏解的相關政策。共同設立示范區功能疏解促進基金,實施支持社會化辦醫、辦學的財稅和價格政策。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引導基金,為示范區旅游休閑度假、健康醫療、高技術研發等產業提供支持。
(四)推動示范區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制度與京津兩市并軌運行。完善促進跨區醫療發展政策,推動異地醫保直付結算試點,將示范區內的醫院納入北京市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定點醫院范圍。允許在京的專科醫院和綜合性醫院在示范區開辦分院,鼓勵北京醫師赴示范區異地執業。比照自貿區對外資醫療機構落地政策,支持外資醫療機構進入示范區發展。研究制訂社保、就學、住房等鼓勵政策,推動北京市高端人才到示范區工作。實行更為寬松的人才落戶政策,在示范區工作的高端人才,可以選擇辦理北京或天津市戶口。
(五)落實一批具有支撐帶動作用的重大建設項目。圍繞打造“京津產業發展協作區、首都學研功能轉移區、京津醫療健康合作區”三大特色載體,聚焦環境技術、健康醫療、高技術研發等重點領域,推動一批工程中心、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向示范區轉移。以大學和職業教育為先導,積極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打造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高地。按照“強專科、小綜合、精康養”的思路,重點引進一批高端醫療機構,打造京津醫療健康合作區,每年轉移北京就醫就診病人1000萬人次。
(作者:首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