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第二十三中學
【摘要】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是通過知識的綜合、能力的綜合及教學活動形式的多樣化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種課程形式。
【關鍵詞】初中生;語文綜合性學習;興趣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已接近九年,在相對閉塞的農村學校周而復始地上著傳統的語文課,自己都覺得毫無新意,更何況學生呢?每當想要改變現狀時又覺得無從下手,時間長了也就安于現狀。一次偶然的外出學習機會,我聽了大連的一位專家老師的語文課,從那時起我才感覺到什么是真正的語文課,才品嘗到語文課堂的真正味道。語文課不只是教學生識字、寫字,還可以和學生一起暢談生活,這就是綜合性學習有趣的一面。那么什么是綜合性學習?中學語文教師如何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興趣呢?我試圖結合自己在實施新課程標準過程中的嘗試,對以上問題做一些探討。
一、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認識
什么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綜合性學習是一門課程,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而我們有些語文教師偏偏忽略了這種方法,使語文課失去了語文的味道。所謂綜合性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己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提出的專題活動并且在實踐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并在親身參與體驗中獲得經驗。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培養了分享與合作的意識,也培養了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了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等。語文新課標中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強調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教育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開闊視野,結合新時代知識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教學。
(一)綜合性學習是學生展示自己能力的大舞臺
每位語文教師和學生都應盡快樹立“語文大課堂”的觀念,拓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將單一的學習目標轉變為綜合的多元目標、開放目標。如我們班級在一項“征集班歌”的活動中,就把音樂和語文兩門學科密切地聯系在一起。學生在評選班歌時,既要注重歌詞積極樂觀的一面,又要挑選音樂韻律明快向上的一面,很難明確區分這是音樂活動還是語文活動。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之一是“固守學科陣地”,稍有越軌便招來“這不是語文課”之類的指責。的確,語文有自己的學科性質,但語文又是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語文教師要把語文教學放在生活大課堂之中,打破學科界限,要形成“語文大課堂”的意識。
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各種資源、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使課堂的外延更為寬廣,更富有時代氣息。如組織學生調查學生上網情況,讓每個小組寫成調查報告,采取多種形式宣傳上網的利與弊,比如手抄報是我們最常用的宣傳手段,辯論賽也是辨別利弊的好途徑。只有如此,綜合性學習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能力的舞臺。
(二)綜合性學習能夠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
語文的工具性這一特征決定了語文學習必然是綜合性學習。新版語文教材中每學期都設計了綜合性學習,但由于各地各校情況不同,所以一味生搬硬套也不合適。城市學校有其優點,農村學校也有其長處。我認為課本中的“綜合性學習”只是一個例子,而我們廣大教師應根據各地各校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綜合性活動,從而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
(三)綜合性學習是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語文素養包含語文能力、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學習方法習慣、思想道德品質、審美情趣等豐富內容。這些內容在語文素養的形成中,不是割裂的,而是如水中鹽,花中蜜,無痕有味的融合。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重探究,重應用,培養學生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與問題意識,因為這是綜合性學習的前提。如果學生在課內學到的東西能夠馬上運用于實際生活中,那么他就獲得了鍛煉的機會,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綜合性學習的目標要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設計的活動應該是“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等。比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調查家鄉環境污染情況,利用物理、化學知識研究污染狀況,然后做成板報進行宣傳。這就利用了語文課堂,結合了各種學科知識,這既了解了身邊的實際問題,也鍛煉了能力。
二、如何培養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興趣
語文教師要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的教育活動。
(一)利用校園物質文化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
語文課堂教學因教學目的、教材的限制,不能隨意安排內容,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卻有很大的自由度,它強調在活動中學習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提高。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對學生來講,那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正因為熟悉,所以往往熟視無睹。因此,教師不能忽視校園物質文化資源對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校園物質文化資源,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如依托節日、紀念日等開展綜合性學習系列活動。2014年1月1日,我校各班開展了“我知道,我快樂”的活動。活動的主要內容:提前搜集關于元旦的詩詞和各地習俗,在活動當天由各小組展示成果并且在課后每人要完成一篇活動感想片段作文。各班充分利用這次機會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把節日教育自然地貫穿到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這不僅使學生情感得到了升華,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更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繼承和發揚。
(二)挖掘農村環境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
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家鄉不是很了解,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去了解家鄉歷史。陶行知先生說:“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會上去,以社會為學校。這樣,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來。”是的,“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農村有其特有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農村學校應該充分挖掘這些資源,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在暑假,我讓學生搜集家鄉歷史及變化的資料,調查、采訪家鄉老人,搜集照片和影像資料等。每人整理一個假期筆記,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人合作完成。學生的興趣特別高。假期后檢查,全班47位學生都完成了任務。看著他們收集的豐富多彩的資料,我非常驚嘆:學生們真棒啊!
總之,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教師應充分開發和利用身邊的資源,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使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語文,然后將語文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樣就達到了語文學習的最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任麗芬.有效備課——初中語文[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
[2]殷海燕.課堂教學小策略——初中語文[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
[3]支德銀.現代教學理念及經典運用[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