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漪
當共享單車、順風車成為人們外出的交通工具時,共享經濟在民宿短租領域也正在迅速滲透。除了商業化的酒店,人們出行時有了更具個性化和親和力的選擇。在途家、小豬、Airbnb三足鼎立的基礎上,美團點評日前也宣布進入這一領域,業內預計伴隨該行業的不斷成熟,以及新一代消費群體的追捧,將使國內民宿短租市場在今年實現爆發。
個性出行提升短租需求
民宿短租最早起源于歐洲鄉村地區,經歷長期發展,逐漸從鄉村、農場走向城市和景區。伴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降低了住宿信息的分享成本,在線短租概念在全球日益興起。通過互聯網構建的交易平臺,房東將空閑房源結合當地文化加以修整從而提供住宿服務,房客通過搜索篩選房源,雙方在線完成實時溝通、預定支付等相關操作。因其文化包容性、信用體系完善等特點發展為較為成熟的模式。早在2011年,歐美在線短租市場已有850億美元的規模。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今年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國內住房分享市場交易額約243億元,用于住房分享的房源數量約為190萬套,參與住房分享的人數超過3500萬人,比上年增長一倍多。而早在兩年前,我國政府便出臺了相關政策,為短租市場助力。2015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聯合出臺《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將民宿短租作為國家支持發展分享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當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也提到“積極發展客棧民宿、短租公寓、長租公寓等細分業態”,并將其定性為生活性服務業。2016年11月,《北京市旅游條例(草案修改稿)》對民宿經營的基本條件進行了明確,并對民宿經營者的行為做出規范。政策的陸續出臺給了旅游從業者發展民宿短租的信心。
在此基礎上,隨著旅游市場,尤其是自由行的不斷增長,民宿短租也是滿足個性化出行需求的新型居住方式。有大數據分析,近三年民宿在我國的關注度一直在上升,從2016年7月份開始,搜索量呈井噴式增長,到8月份甚至一度超過“酒店”。《全球自由行報告2016》也顯示,民宿在得到更高關注的同時,也逐漸成為近年來最熱的旅行住宿方式,其中2016年自由行用戶對民宿的關注增長率高達500%,一線城市中20-29歲的年輕人是民宿的粉絲,其中女性房客占到52%。這些數字表明在線民宿短租的市場認知度和使用率正在大幅提高,用戶出門住民居的習慣日漸形成。
喜愛旅游的90后張逸晨在出國游玩時,曾通過國際旅行房屋短租平臺Airbnb預訂民宿,通過輸入價格、位置、房間類型、便利設施等條件進行多方比較,選擇出自己中意的房源。預訂成功后,房東就會通過平臺發來短信,告知具體地址、聯系電話及微信號等,很多房東收到咨詢后都會迅速回復。在入住前一天,房東們都會主動和租客聯系,詢問到達時間和指定乘車路線等。到達住處后也會耐心介紹室內各項設施使用的注意事項等。相比于住酒店,他表示越來越喜歡這種能真正了解旅游目的地、當地人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的住宿形式,豐富了旅行的意義。
酒店行業的新對手
自2011年互聯網民宿短租進入我國后,螞蟻短租、途家、住百家、小豬短租相繼出現。通過對國內已有的住房分享平臺企業的房源量、用戶量、融合等情況分析,目前我國的民宿短租市場主體已基本形成,行業頂端由途家、小豬短租與Airbnb等構成。自去年下半年,這三家企業動作不斷,相繼發力,讓民宿業成為酒店行業不得不正視的新對手。
2016年6月,小豬短租宣布更名為“小豬”,去掉“短租”一詞,開始進入整個住宿市場甚至更廣的領域。6月底,途家對外宣布與螞蟻短租達成戰略并購協議,并已完成相應資本交易,螞蟻短租成為途家的全資子公司。9月初,作為在線短租行業鼻祖的Airbnb 正式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很快便在深圳、上海、重慶、上海等多座城市簽訂合作協議。10月底,途家宣布并購攜程旅行網、去哪兒網旗下的公寓民宿業務。這兩家網站的公寓民宿頻道入口、團隊和整體業務將并入途家,使之成為國內房源最多的短租平臺。
經過幾年發展,2012年僅有5.2億元市場規模的在線民宿短租市場,在2016年已達到86.8億,且后續呈現持續擴大的趨勢。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7年中國在線短租行業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17年將達到125.2億元,市場仍然有增量空間。
于是,想要瓜分這塊大蛋糕的美團點評成為新的加入者。有消息稱,美團點評的首批房源將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以及杭州、成都等重要熱門旅游城市,預計今年年底覆蓋房源將達15萬套。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擁有10萬套房源的小豬。
這不禁讓酒店行業感到有些壓力。根據國家旅游局統計數據,國內約有35萬家酒店,單體酒店超過80%。但是僅2016年,單體酒店的大型收購案就有13起。而目前民宿房源不斷增長,平均入住周期和入住率也均高于酒店。為了轉移壓力,許多酒店也開始布局民宿業務。經濟型連鎖酒店布丁酒店的民宿業務目前已經上線。
對于未來的市場規模,《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預測,住房分享市場潛力巨大,從房源供給和旅游住宿需求的角度來看,尚未達到最大潛力的3%,時刻可能迸發出新的發展需求和機遇。
但業內人士表示,民宿短租行業在信用體系、市場培育、品牌傳播、服務體驗等多方面均有待提升。行業法律法規制度保障缺乏、平臺監管機制有待完善、房源較為分散與特色化不足、房屋與游客的安全問題、客源市場認知偏低、企業文化品牌建設不足等諸多問題均有待解決和改善。因此,有專家建議行業建立數據統籌機制,所有民宿短租平臺均提供統一用戶實名入口,以此解決安全和穩定問題。其次,針對短租市場推出新的稅種,收取介乎酒店營業稅和普通私營企業稅之間的費用。此外,還可通過引入保險,解決安全問題和鄰里投訴的問題。與此同時,就消費端的服務來說,大量用戶習慣從平臺入口預訂房源,因此需要整合平臺共享行業庫存,從而方便用戶預訂。不斷突出民宿短租的體驗性、個性化、便利性、高性價比等優勢,使其成為人們外出旅行的放心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