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舟
一、背景及意義
法定貨幣通過中央銀行控制貨幣的供給,并且在實體貨幣上面加上了防偽標識,這些安全屬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貨幣的安全。同理,加密的數字貨幣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護措施,確保系統不被破壞,數據的丟失。同時,還要防止交易的混淆。保證每筆交易只能被使用一次。所以,必須要有一個第三方數據中心來保存所有的交易總賬,確保每一筆的現金只能被使用一次。比特幣的出現解決了數字貨幣中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雙花問題。雙花難題是指電子貨幣具有無限可復制性。比特幣使用的區塊鏈技術確保了每筆貨幣被支付后,不能用于其他支付,并且不再需要一個中心化的信息系統保存所有的交易數據,確保了數據的安全性和真實性。隨著比特幣的快速發展,區塊鏈技術也逐漸被社會大眾關注。
二、區塊鏈在主要金融行業的應用
(一)區塊鏈在銀行中應用
(1)中央銀行。數字貨幣。英國央行發布了RScoin,即英鎊的數字貨幣概念。瑞典央行受到國內現金使用下降的壓力,考慮發行數字貨幣。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籌備組組長、科技司副司長姚前公開表示,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原型的方案已經完成第二輪的修訂。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的目的是替代實物現金,降低傳統貨幣發行、流通的成本、提升經濟交易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數字貨幣包含的方面比較寬廣,包括電子貨幣、虛擬貨幣和法定數字貨幣。央行研究發行的數字貨幣是指數字化人民幣,從各國央行方案看屬于法定加密數字貨幣,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法定貨幣,不僅僅是支付工具。
(2)商業銀行。區塊鏈支付結算應用。區塊鏈實現支付結算的去中心化:通過區塊鏈技術,跨境支付的兩個開戶行之間可以直接進行支付、結算和清算。這樣就可以繞開中轉銀行、清算行、結算行、SWIFT,降低中轉過程中產生的手續費。由于區塊鏈的安全、透明等特性,使交易雙方能夠實時監管資金的流動情況,提高跨境轉賬的安全性。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性能夠加快結算和清算速度,減少資金閑置時間,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區塊鏈節省跨境支付成本:在區塊鏈時代,銀行和銀行之間可以直接打造點對點的支付方式,省去第三方金融機構等中間環節,實現全天候支付、實時到賬、提現簡便以及沒有隱形成本,也有助于降低跨境電商的資金風險及便捷性需求。銀行票據鏈金融。與傳統票據相比,數字票據出現將實物票據虛擬化,節省了票據的印刷成本。其次屏蔽了電子票據的中心服務器,降低了服務器的維護和成本,也節省了中心系統的開發成本。同時也不會因為服務器宕機和人為誤操作導致數據的丟失等嚴重問題。其次數字票據具有不可修改時間戳的特性,使任何交易交換可以被追溯和查詢。一旦票據流轉和清算發生法律糾紛可以在區塊鏈上按時間進行追溯。同時,區塊鏈中紀錄的所有交易參與者的行為數據,易于形成征信體系和評估機制,最大程度降低違約人跑路風險。
在票據生命周期中,一共有三個環節:承兌、流轉和托收。在承兌環節,傳統票據需要物理憑證或電子商業匯票系統對出票方提供第三方擔保。數據票據可以直接進行票據承兌。承兌環節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算法,包括承兌人對出票人的授信、出票人票面信息等信息。生成相應的數據塊紀錄完整的承兌環節的交易信息。在流轉環節,可以利用智能合約將票據流轉交易賦予可編程模式,實現票據流轉、貼現、再貼現、回購等一系列業務。例如:數字票據不需要向多家銀行詢價、直接廣播融資尋找對口銀行貼現即可,票據回購也可以通過編程在約定的買入返售到期日自動執行。在托收環節中,通過編程的程序會在持票人承兌時相約日期自動向承兌行發出托收申請,承兌人一方完成托收請求,另一方面完成資金清算。第三方將全部信息按一定規則紀錄生成數據區塊。將托收和資金清算自動化,避免逾期。
(二)區塊鏈在證券中應用
(1)區塊鏈優化網絡證券發行流程。隨著信息技術發展,網絡的內涵發生了新的變化,證券交易所發行系統改變了傳統證券發行和交易方式,轉而向互聯網延伸,使得其開放性和實效性更強。使用區塊鏈技術能簡化前期準備過程和審批流程。區塊鏈可以搭建一個私人的股權市場,可以把很多的初創公司股票期權系統放在架構中運行,實現點對點的直接交易。此時事前審核的可行性將逐漸下降。
(2)區塊鏈證券發行。企業公開發行股票需要三個階段。準備階段、申報階段和審核階段。除此之外,上市過程還需要3~4個月。需要經歷初步詢價、確定價格區間、網下申購、股票正式上線等諸多環節。這種先審核在負責發行和傳統的IPO流程發行上市周期過長、時間資本成本巨大,增加上市風險。區塊鏈技術可以徹底打破現有的IPO流程。實現先審核的高效流程,任何有發行證券需求的個人或者機構可自行設定資產憑證并在區塊鏈上發行和銷售。
(3)區塊鏈與傳統證券清算結算。證券的清算結算工作需要中央結算機構、銀行、證券和交易所四大機構相互協調。歐洲證券交易所探索利用區塊鏈更迭證券結算系統,將來區塊鏈的應用為證券結算系統帶來一次跨越式的創新,提高證券發行、交易和結算效率。區塊鏈能夠實現實時結算過程,到時候所有交易都將實時清算。能將結算效率提高到分鐘級,從而降低資金成本和結算風險。
(三)區塊鏈在保險中的應用
(1)區塊鏈重建保險業基礎設施。將智能合約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能夠很大程度簡化投保和理賠服務流程,通過機器的程序化運行,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操作的成本和風險,也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區塊鏈中各個區塊按照時間順序相連也便于監管機構及時發現違規操作。并且在信息可用性和安全性方面提供了基礎性信息服務,這些服務覆蓋客戶資產、優先級別、偏好及第三方信息各個方面。由于記載于區塊鏈上的數據都經過了加密處理,能有效的避免數據泄露、丟失等風險。可以在區塊鏈上存儲相關標的信息、承保信息及理賠信息,從而最大限度保證數據的安全。
(2)區塊鏈與互助保險?;ブkU是指面臨同樣風險而產生共同保險需求的人自愿組織起來,共同協商制定風險補償規則,預繳風險補償分攤資金,從而保證每個參與者的風險損失?;ブkU占到全球保險市場27%的份額,為10億人提供保障。區塊鏈點對點的特征特別適用于互助保險業務,通過智能合約設計,當一個人出險,其他人自動向出險人支付賠償款項。并且區塊鏈共享透明的特性有保證了信息對稱,降低逆向選擇的風險。降低了互助保險管理費用和管理難度。區塊鏈技術也許會通過互助保險應用模式顛覆今天的保險業務。國內首家應用區塊鏈技術的互助保障平臺“眾托幫”,其首款保障計劃“眾托1號抗癌互助醫療計劃”,上線僅僅一個月,繳費人數就迅速達到40萬。
(3)區塊鏈與保險信息不對稱。保險行業的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信息嚴重不對稱。投保人和投保公司均有可能欺騙對方。要建立保險行業的公信力,需要三個主體——政府、大眾與保險公司協力完成。區塊鏈可以建立一個分布式的公信力平臺,以規范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