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念山
【摘要】實施森林撫育經營,旨在對急需撫育的幼中齡林采取科學合理的森林撫育措施,優化森林結構,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森林質量,探索森林經營技術模式和管理機制,為全面推進森林經營,推進生態文明奠定基礎。
【關鍵詞】森林撫育 工程技術
一、森林撫育的作業設計
在工程作業前,要首先進行作業設計的編制工作。按照《森林撫育技術規程》和國家林業局《森林撫育作業設計規定》和關于規范森林撫育經營有關問題的通知及相關文件,聘請組織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有資質的人員調查編制作業設計。
森林撫育經營作業設計包括透光伐、生長伐、疏伐、衛生伐、撫育補植、人工促進天然更新以及割灌修枝等。撫育區內簡易道路修道維護,剩余物處理利用,林地清理等專項作業設計。首先,營林部門、森調隊、林場按規定要求共同踏查地塊,確定后,凡需要撫育的林分要在規定時間內進行調查設計,必須嚴格執行雙掛號制度和作業小號GPS定位制度,無林地面積0.5公頃以上無需作業的地塊,累計實測從作業面積中扣除,保證設計的權威性、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外業調查設計結束后,森調隊自檢,驗收合格后寫出書面申請和森林撫育經營作業設計審批請示報告,經森林撫育經營領導小組審核驗收合格后,由撫育經營領導小組寫出森林撫育經營調查設計質量自檢驗收告,報總局森林撫育經營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批。
二、森林撫育方式
根據森林發育階段、培育目標和森林生態系統生長發育和演替規律,應按照以下原則確定森林撫育方式:
(1)幼齡林階段由于林木分化差異還不顯著而難于區分個體間的優劣情況,不宜進行林木分類和分級,需要確定目的樹種和培育目標。
(2)幼林株數成林后、郁閉成林前期(即幼林管護空檔期),主要是目的樹種和藤蔓、灌草之間的競爭,應以割灌除草為主。
(3)幼齡林階段的天然林或混交林由于成分和結構復雜而適用于進行透光伐撫育,幼齡林階段的人工同齡純林(特別是針葉純林)由于基本沒有種間關系而適用于進行疏伐撫育,必要時進行補植。
(4)中齡林階段由于林木個體的優劣關系已經明確而適用于進行基于林木分類(或分級)的生長伐,必要時進行補植促進形成復層混交林;只對遭受自然災害顯著影響的森林進行衛生伐;可以進行澆水、施肥等其他撫育措施。
確定森林撫育方式時,要有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使每一個作業措施都能按照培育目標產生正面效應,避免無效工作或產生負面影響。同一林分需要兩種及以上撫育方式時,要同時實施,避免分頭作業。
三、森林撫育工程的作業管理
(1)學習培訓。撫育作業設計經批復后方可組織施工,沒有作業設計或作業設計未經審批的,不得組織施工,不得隨意變更撫育對象。營林部門要嚴格依據批準的作業設計組織施工作業、撫育管理、作業的監督、檢查和指導,負責責任狀和勞務合同的審核管理,任務的分解落實,作業設計的審批,負責工作任務的完成檢查驗收,任務的推進,負責工作的檔案管理工作等技術技能培訓和安全知識教育。
(2)制定實施方案。作業前林場要制定撫育經營工作實施方案,組織所有參加撫育經營作業人員進行培訓學習,對考試不合格者堅決不準上崗。林場要強化作業質量管理,管理人員跟班作業,依事定責,事前指導、事中檢查、事后自檢驗收的全過程質量管理。作業質量不合格的,必須返工。施工作業實行合同制管理,方正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對林場簽訂責任狀、林場對班組簽訂施工作業合同,依據已審批調查作業設計,明確作業地點、面積、方式、方法、時間、質量要求、驗收程序、合同金額、付款方式、責任人及違約責任等事項。要按照規程規定合理確定采伐木,嚴格禁止作業時采優留劣、撫育質量不達標、人為降低等級等違規作業現象的發生。
(3)割灌管理。割灌,林內下木生長旺盛與林木生長爭水爭肥嚴重的林分中,采取機割、人割等不同方法。砍除影響目的樹種生長發育的灌木,藤條和雜草,促進林木增長,提高林分質量。為保護物種多樣性,在割灌時要注意保留有經濟價值的灌木及藤本植物。
四、森林撫育技術
(一)透光伐
透光伐主要是在林分幼齡林階段進行。撫育時,伐除上層或側方遮蔭的劣質次等林木、霸王樹、萌芽條、大灌木、蔓藤等。通過間密留勻、去劣留優,調整林分樹種組成和空間結構,改善保留木的生長條件,促進林木高生長。根據森林演替的相關理論,進行透光伐的林分主要處于森林演替的早期先鋒階段。
(二)疏伐
疏伐主要針對同齡林進行的。撫育時,需要伐除密度過大、生長不良的林木,通過間密留勻、去劣留優進行間伐,進一步調整林分樹種和空間結構,為目標樹或保留木創造適宜的營養空間。其作業目的與透光伐相同,但是,采伐階段為林分郁閉后的幼齡林(主要是幼齡中后期)或中齡林階段(主要是中齡前期),從森林的演替的角度看,疏伐主要在林分的(種內)競爭生長階段進行。
(三)生長伐
在中齡林階段進行。生長伐與疏伐的差別在于,進行生長伐需要確定目標樹或保留木的最終保留密度(終伐密度)。采用目標樹分類的,首先選擇和標記目標樹,采伐干擾樹;采用林木分級的,保留級Ⅰ、Ⅱ級木,采伐Ⅴ、Ⅳ級木。為目標樹或保留木保留適宜的營養空間,促進保留木徑向生長。
(四)衛生伐
衛生伐主要伐除已被危害、喪失培育前途的、難以恢復(正常生長)或危及目標樹或保留木生長的林木。如:枯死、瀕死木,倒木(掘根樹)、斷稍樹、劈裂樹、弓背樹等林木。
(五)撫育補植
對符合一定立地條件的的,可采用補植。
(六)人工促進天然更新
以封育為主要經營措施的復層林或近熟林中,上層母樹較多,目的樹種天然更新等級為中等以下,目的樹種幼苗幼樹株數占林分幼苗幼樹總株數的50%以下,且依靠其自然生長發育短期內難以達到成林標準的,可采用人工促進天然更新。
割灌除草、修枝、澆水、施肥暫不單獨作為中央財政補貼的森林撫育方式,可作為上述六種撫育方式的輔助措施。
總之,森林撫育應根據不同森林類型、撫育措施、區域分布等情況,選擇確定森林撫育方式。依托科技支撐,開展森林撫育,確保森林生長、優化森林結構,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