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手握創新創業核心密碼的36家“中關村前沿技術企業”在北京掛牌;2016年新增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公司25家,總數達到65家,占全國一半,在全球僅次于硅谷……
作為北京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載體,中關村緊緊抓住全球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創新思路,加大對前沿技術企業的挖掘和培育工作,持續完善雙創服務體系,各類創新主體蓬勃發展,進一步激發了創新創業活力。隨著示范區高成長企業的快速涌現,新創企業科技含量的不斷提升,中關村示范區新興業態策源地地位日益凸顯。
創新改革先行先試
中關村示范區不斷進行技術、人才、資本等高端要素的創新改革,加快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和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的建設,以敢為人先的精神推動出臺了一批先行先試政策,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北京智脈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個嘗到了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試點的甜頭。公司法人呂孟濤說:“以前辦理企業登記,要往工商部門一趟趟地跑,還得排隊,現在在家里的電腦上辦理就可以了,在手機APP上還能查進度?!?/p>
在示范區的積極爭取下,去年國家食藥總局12項試點政策、工商總局19條改革措施,均率先在示范區開展試點,進一步促進了生物醫藥研發企業和“互聯網+”服務業的發展。
不僅如此,中關村還推出外籍人才在華永久居留積分評估政策,開啟了國內首次探索市場化的外籍人才評價引進機制先河。2016年3月以來,示范區實施公安部支持的20項出入境政策措施,為外籍人才提供簽證、出入境、居留等便利化服務,其中10項政策為全國首創。新政吸引了許多在世界500強企業任職的高管人才為之點贊。目前,中關村已受理綠卡申請600余人(通過新政辦理336人)。同時啟動了“中關村外籍人才申請在華永久居留積分評估工作”,擬推薦45名外籍高層次人才辦理“中國綠卡”。
率先開展“投貸聯動”試點、籌建設立中關村銀行、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支持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推出全國首款“零保費”保投聯動產品“創易寶”……為加快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示范區推出多項金融改革。
近日,北京廣廈網絡技術股份公司創新創業公司債券在上交所成功發行,成為中關村首支創新創業債和綠色債發行試點債券。2016年,示范區新增上市公司20家,IPO融資額近140億元;新增掛牌企業808家;掛牌企業總數達1428家,占全國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的14.58%;示范區共有170家新三板創新層企業,占比達17.8%。
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不斷推進,示范區聚集了一大批眾創空間、創新型孵化器等創新創業服務資源。截至2016年12月底,示范區通過科技部備案的眾創空間125家,逐步形成了以78家創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學科技園、26家特色產業孵化平臺為代表的創業服務體系,形成了天使孵化模式、股權眾籌模式、創客孵化模式、創業社區模式、創業媒體模式等十大孵化模式。
示范區一批央企、市屬國企、跨國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等大企業,依托行業領軍優勢,通過開放資源、協同創新、變革組織模式等方式,搭建雙創平臺,涌現出了航天云網、中航愛創客等典型代表。目前,活躍在中關村的大企業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有30余家,其中行業領軍企業20余家、跨國公司6家。
與此同時,示范區全年新創辦科技型企業24607家,繼續保持高度活躍態勢。新創辦企業逐步向縱深發展,科技含量不斷提升,技術驅動型和領軍人才驅動型企業成為發展新趨勢。
在大數據技術方面,2016年7月成立的杉樹科技通過決策建模及優化算法,對海量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成立僅半年就為京東等企業提供了服務。在區塊鏈技術方面,2016年5月成立的阿博茨科技基于區塊鏈的底層技術成立“同心互助”平臺,成立僅半年就成功入選快公司的“2016中國商業最佳創新公司50”榜單。前英特爾研究院院長吳甘沙與格靈深瞳創始人趙勇等人2016年2月共同創辦的馭勢科技,專注于自動駕駛技術,并成功發布了第一輛針對城市移動空間完全重新設計的無人駕駛電動車。
中關村示范區高成長企業快速涌現,在2016年全球高成長高估值企業榜單中占據重要位置。百度、滴滴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6全球50家最具創新力科技公司”,百度位居榜單第二名;聯想、京東等7家中關村企業入選“2016年財富世界500強”;美團、滴滴等15家中關村企業入選CB Insight公布的“全球獨角獸企業”。
匯聚經濟發展新動能
中關村示范區堅持以加快構建“高精尖”結構為核心,加強前沿技術布局,不斷完善產業促進體系,努力構建新興產業良好生態,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匯聚發展新動能,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利亞德、中國普天、北斗星通等一批制造企業成為在LED應用、信息通訊、導航定位等產業領域的“綜合服務提供商”,制造業企業逐步由單純的制造商向“制造+服務集成”方向轉型升級。同時,跨界融合的新模式新業態在示范區蓬勃涌現。百度智能汽車與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宣布,雙方在智能汽車領域達成全面戰略合作。此外,示范區培育以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和分享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涌現出了滴滴出行、摩拜單車、春雨醫生、小豬短租等一批分享經濟領軍企業。
中關村在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智能機器人、生物醫療、能源互聯網、節能環保等領域技術不斷出現新突破,創新產品持續涌現,引領技術發展新潮流。
中科寒武紀開發了全球首個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架構指令集;柏惠維康公司成功開發出神經外科機器人,以微創代替過去的開顱大手術,30分鐘完成主刀醫生的手術方案;碧水源公司研發的全球首個超低壓選擇性納濾(DF)膜產品,獲得北美膜大會金獎;中國航發航材院石墨烯儲能材料研發團隊成功研制出具有快速充電、長壽命、低發熱的新型石墨烯鋰電子電池,該產品目前已實現批量制備,即將走向市場應用。
如今的中關村,在部分技術領域已完全實現從“跟跑者”到“領跑者”角色的轉變,成為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
數據鏈接
在自主創新實力的強勁支撐下,中關村發展的新動能不斷增強,質量效益不斷提高,示范引領和戰略支撐作用日益凸顯。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度,44家中關村企業參與的36項成果獲得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包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9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26項,占國家進步獎通用項目的22.5%;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7項,占國家發明獎通用項目的14.9%,凸顯了中關村企業的自主創新引領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