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要】本文基于對哈爾濱市城市化進程中平房區失地婦女生活情況的調研,分析了目前失地婦女存在的生活質量微下,再就業困難等問題,提出了盡快完善相關法律和政策,加大再就業支持力度,增加教育投入等措施,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地失地婦女再就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失地婦女 再就業 教育培訓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為解決失地農民再就業指明了方向。平房區在哈南新區建設中,把解決失地婦女就業、拓展就業渠道做為工作重點之一,努力破解失地婦女再就業難題。
一、失地婦女的基本現狀
截止2015年底平房區失地婦女約2200名,其中40-60歲約850名,35歲以下約950名。哈南征地補償主要是貨幣補償加住房安置,但是失地婦女因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能,就業處于明顯劣勢。
(一)生活現狀分析
多數人因征地失業。征地后既不能從事農業生產,又加上年齡、文化等限制,幾乎沒有再謀職業,靠征地補償金維持生活。
生活保障低。目前的貨幣加住房安置不能兼顧失地婦女就業,如果不拓展增收渠道,征地后轉化為市民生活方式,固定支出增加,為減少日常開支,她們只好克扣生活費,導致生活水平下降。
部分婦女不思進取滿足現狀。獲得巨額補償后,互相攀比購買汽車、高級服飾,出現了平樂村5個女人進城買回9件貂的新聞。這些炫耀消費的婦女由于沒能合理利用補償款,長久下去可能二次返貧。
(二)再就業現狀分析
少部分人可順利再就業。少數市場觀念強,頭腦靈活,有技術的人能夠較快適應新環境,實現再就業,或根據自己實際做些小生意,她們的生活質量比以前有所提高。
再就業渠道少,且缺乏穩定性。多數人缺乏知識技能,隨著技術進步和用工市場化而失業。一些人就近打零工,受季節性或市場需求等影響,就業不充分或再次失業。
“4050”人群就業率低。由于年齡、觀念、文化水平的限制,她們再就業更困難,失地等于失業,變成無土地、無工作、無生活來源的“三無”人員,只能靠征地補償生活。
23-30歲婦女再就業較少。這部分婦女因生孩子辭掉工作,重回工作崗位存在環境不適應、技術跟不上等情況。
自主就業意識不強。失地婦女大多過慣了自在閑散生活,很難適應按部就班的工作。平樂村鞠穎應聘藥店工作,但“一站一天,還得值晚班”最終讓她辭職。一部分人沉迷于麻將等娛樂場所,認為現在有錢了,應先享受等有了可心的工作再說。還有人認為“地被政府拿去了,下半輩子政府要負責到底”出現了等靠要的依賴思想。
(三)再就業的認識問題
有人認為失地婦女得到了大筆安置費,完全可以靠補償金過下半輩子。但是,土地被征用后,如不進行妥善安置,她們將很快成為無業、無保障的居民,醫療、養老、子女教育等新問題也將困擾這些新市民,所以失地婦女能否再就業,是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關鍵。
二、再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
(1)文化素質和技能偏低。這些婦女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尤其是40歲以上的婦女情況更加嚴重。她們文化素質低,學習能力弱,無一技之長,只能從事簡單工作,他們普遍生活負擔較重,因此年齡和技術已成為失地婦女就業的最大制約因素。
(2)信息不暢,就業門路不寬。從獲取信息看,大多數婦女都是通過自己找或親友介紹獲取,信息來源渠道狹窄。從獲取崗位看,很多都在工廠流水線工作,或從事銷售,就業領域不寬,職業穩定性差。
(3)觀念較保守,難以適應新要求。大部分失地婦女依賴性強,缺乏主動就業的積極性。就業期望值高卻不切實際,尤其是年輕婦女,普遍不考慮自身素質和技能實際,希望找到一份輕松、收入高的工作,在區域選擇上,要求在本區域內不愿外出。
三、做法
現階段,就業既是群眾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社會和諧安定之基。平房區以解決民生問題為著力點,為失地婦女提供就業創業綜合服務。
(1)積極引導,幫助失地婦女轉變觀念。廣泛宣傳鼓勵就業,加強擇業觀念教育,樹立工作不分貴賤,職業平等觀念。有百萬補償款和數套房的李艷芝,仍然接受了1200元/月的保潔工作,由于工作認真升任班長工資漲到2200元,受她影響,平樂村40多名婦女走出家門實現再就業。
(2)注重實效,抓好失地婦女教育培訓。合理制定規劃,摸清失地婦女再就業的主要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整合資源,平房區以已征地和將被征地婦女為主體,借助區內企業的人才、技術、資源等優勢,開辦居家養老、家政、餐飲等實用技術培訓,幫助她們適應城市生活,完成由失地農民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市民轉換。
(3)強化跟蹤,增強服務效果。把解決失地婦女后顧之憂和提高后續發展能力作為工作重點,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平房鎮提出“征地拆遷到哪里,就業服務跟蹤到哪里”,制定《失地婦女再就業方案》建卡登記,第一時間將全區甚至全市的就業信息,通過黨群短信平臺群發給失地婦女。
(4)主動服務,提供就業崗位和創業資金。積極與招商引資企業聯系,提供就業崗位,僅博能公司一次就安置30余人。提供政府小額貸款,積極鼓勵婦女創業。
四、幾點建議
(1)充分認識失地婦女再就業的重要性。土地被征用,使許多沒有一技之長的失地婦女面臨嚴峻考驗。雖然她們有養老保險,但未到退休年齡時,醫療、子女教育等都存在不小的壓力。對于40歲以下婦女來說,只有就業才能養家糊口,才能在社會和家庭中有地位。因此無論從維護家庭、社會穩定,還是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來講,都必須高度重視。
(2)加快城化市步伐,不斷擴大就業領域。發展是解決就業的根本出路,要大力開發商貿、住宿餐飲、中介、社區服務、文化產業等,創造更多適合婦女就業的崗位。
(3)建立完善的就業培訓體系。根據失地婦女特點,加強培訓的針對性。對年輕、有一定文化基礎的,組織職業培訓;對年齡大、文化程度低、無技術的,組織家政、餐飲等方面培訓;對開過小商店有一定基礎和創業愿望的,進行辦企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經營能力的培訓,提高創業的成功率。鑒于各地情況不同,在培訓時,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地區失地婦女再就業的科學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