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青峰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向世界打開了國門,開放成了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開放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走出去”戰略是中國政府于2000年明確提出的開放戰略,是中國對外開放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的重要標志。它無論從增加我國經濟發展動力和后勁,拓展市場空間,獲取國際資源,還是從突破貿易保護壁壘,培育中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公司等角度來看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的進程,促使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去謀發展。 本文簡述了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背景,闡述了“走出去”戰略的發展現狀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以及對其發展前景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中國 企業 走出去 發展
一、“走出去”戰略的實質和意義
(一)“走出去”戰略的內涵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預示我國“走出去”“引進來”的雙向開放向縱深發展。“走出去”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和國民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做出的重大決策,是發展開放型經濟、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重大舉措,是實現我國經濟與社會長遠發展、促進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
從宏觀層面看,“走出去”是與“引進來”相對應的,主要指通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內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更大程度地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市場競爭,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
從微觀層面,也可以稱為國際化經營戰略,主要是指鼓勵和支持更多的企業擴大對外投資,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中國自己的跨國公司,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
(二)“走出去戰略”的意義
實施“走出去”戰略便是我國政府在新形勢下,把我國對外開放推向新階段的重大舉措。它有利于促進改革開放,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有利于通過開拓國外市場,帶動產品、設備和技術出口,彌補國內資源不足,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有利于進一步發展我國的對外經濟關系,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流,積極利用和參與國際分工,分享新技術革命的成果,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有利于催生和培育中國的跨國公司,加速中國跨國公司的成長壯大;有利于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在更加市場化、更加開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國家必須考慮,通過具有宏觀影響力和國家長遠發展戰略意義的對外投資,提高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在國際資源分配中爭取一個更加有利的形勢并改善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關系
(三)“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性
“走出去”是發展我國發展型經濟的必由之路。“走出去”是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條件。“走出去”是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條件。“走出去”是我國企業發展壯大后國際擴張的必然選擇。
二、“走出去”的過程中遇到問題
一是我國大型中央國有企業在國外進行并購重組時遇到了巨大的政治阻力。我們的能源集團、礦業集團到其他國家尤其是到西方發達國家去并購時,受到非經濟因素的巨大干擾和阻撓。
二是我國企業“走出去”后只能被動適應既有的國際標準,在國際市場上缺乏話語權。當前國際市場的標準基本上是歐美的標準,我國只能被動適應,從而大大增加了成本,壓縮了利潤,制約了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發展空間。
三是我國企業“走出去”后本土化力度小,反而制約了自身的發展空間。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項目很少利用當地的人力,對當地就業貢獻少,給人留下只利用其他國家資源和能源、不幫助當地建設經濟持續發展能力的印象,這既不利于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長期發展,也不利于我國的國際形象。
四是中央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后,有一哄而上的現象。一些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和企業十分積極,盲目走出去,有些是為了顯示政績,結果損失了金錢和聲譽,這種現象要采取措施加以制止。
五是中央企業經營自主權不足,錯失投資機會。中央企業的對外投資權限小,對外投資的審批程序復雜,耗時長,常常在審批下來以后,投資機遇已經喪失。
六是中央企業的對外投資遇到不發達國家政局動蕩,事先準備不足,損失慘重。我國目前的對外投資,許多是在非洲等發展中國家,不少國家有政局動蕩的風險,在分析不足、應對不足的情況下,可能造成較大的損失。
三、推進“走出去”戰略更好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是研究和制定我國企業“走出去”的階段性戰略目標和規劃。我國企業的國際化存在若干不同的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點,不同階段的目標和任務也不一樣,應該采取不同的對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中央企業要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并加強國際公關工作。通過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增加國際市場上對我中央企業的認識和了解,在不影響我經營決策主動權的前提下,增加國際上的投資者和企業對我中央企業的參與。同時,增強中央企業的公關工作,提高企業在國際上的接受度。
三是加強自主創新,同時幫助技術先進企業爭取國際標準制定權。我們要擺脫在傳統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中處于低端環節、低附加值的被動地位,必須在自主創新和搶占產業前沿制高點上下工夫。
四是在保障有效監督的同時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政府管得太多,國有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反應遲緩,失去發展機遇;政府放得太松,國有企業也存在不小的道德風險。
總之,企業“走出去”是中央制定的重要戰略,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過去的幾年,我們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當前,我們應該認真總結和研究,促進“走出去”的戰略實施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宋亞非.中國企業跨國直接投資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邵望予.淺論加快企業“走出去”的步伐[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