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嶸婷
摘 要:體育院系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項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勝任中等學校健美操教學、課余訓練、競賽組織和裁判等工作,并能進行初步的健美操運動科學研究的專業人才。
關鍵詞:云南省 高等院校 健美操
近幾年來,云南省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項學生的專業素質呈現下降趨勢,主要反映在專業技能不突出、專業知識不系統、知識結構不健全、綜合技能水平不高,最重要的原因是:好多原來學健美操專項的學生到了大學就換其它的專項,學健美操的人越來越少,因此也出現的健美操“冷”的現象。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提高云南省體教專業健美操專項學生的專業技術,突出一專,體現多能,培養他們從事學校體育與健康的教學、訓練、競賽、體育科學研究、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是云南省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面對的重點以及難點。改革云南省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項課的培養方案,改變培養目標,改革考核標準和考試方式,使新培養方案能夠面對全國體育教育事業發展特點、學生未來職業與崗位就業特點,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培養“一專多能”的創新型體育人才。
一、健美操學習是高等體育院系教材多樣化發展的需求
2002 年我國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高校體育教材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健美操教材。《綱要》打破了幾十年來自上而下的一貫制,給各省、各地和各個高校留出了較大的研究和討論空間,也為我國國內實現“一綱多本”、“多綱多本”,引進競爭機制和實現高校健美操教材多樣化、靈活化創造了客觀條件。《綱要》頒布后短短幾年時間就涌現出上幾十種不同版本的健美操教材,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這種多樣化的健美操教材出現是體育教育現代化的好兆頭,不同層次、不同性質、不同類別、不同形式和不同風格的體育教材設計,使體育教育呈現出改革帶來的紛繁景象。當今世界在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深入發展的影響下,高等教育中的教材建設方面出現了三個明顯的趨勢。(l)教材內容的現代化。即教材要盡可能地反映現代化科學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以跟上時代的發展。(2)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即注意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如何掌握知識的方法,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和變化。(3)課程設置的多樣化。即通過多樣性課程的開設,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了解科學發展的概況。因此,為了應對以上的問題,以及適應教材多樣化的發展,研究健美操教材內容的優化是必要的。
二、健美操學習是全面貫徹全民健身計劃的需要
健美操健身是指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為目的,以健美操為練習內容的健身運動。健美操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練習者可根據不同的目的、任務以及各自的身體狀況選擇不同的內容。健美操作為一種健身運動,在當今社會的健身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健美操中的一些基本練習內容,由于不受時間、場地、年齡、性別的限制,在大眾健身活動中被廣泛采用。
三、健美操學習是適應社會對健美操人才的迫切需求
當前,新課程不斷增加,但人才培養對“健美操”課的依賴絲毫未減,學生能力培養的需要使健美操課成為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和有可能成為體育教師的學生的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健美操課正在當前人才培養與競爭中承擔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例如當前各高等體育院校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學生專業基本功、基本技能的展示活動中,隊列指揮、健美操的教學組織成為學生喜愛選擇和獲得成功的項目;例如教育實習的準備工作中,徒手健美操示范、隊列指揮能力正在成為每一個實習生進入實習學校上課要交的第一張試卷和必不可少基本功。但隨著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云南省健美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培養口徑過窄、社會適應能力較差”等諸多問題表現得日益尖銳。社會需要的健美操人才不僅要具備專業技術,以勝任健美操教學工作,而且要能夠勝任課余訓練、競賽組織和裁判等工作。尤其要使我國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項的畢業生滿足不同的社會需求,適應21 世紀對體育人才多層次、多規格、多樣化的要求,成為具有較寬現代化科學基礎理論知識和扎實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四、健美操學習有利于適應云南省經濟發展和民族地區體操人才的需求
云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同時又由于受地理、人文和歷史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文化教育相對落后。這一落后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云南省經濟的制約造成的。經濟制約教育,教育反過來又影響經濟。云南省少數地區很貧窮,越是貧困地區,生產力水平就越低下,對人才的需求更大,但是很難吸收到科技和教育人才,有限的資金無法投資于教育以求發展。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相對落后尤為明顯。高等院校是基礎教育人才的培養搖籃,因此,本文主要針對云南省高等體育院系體育教育專業體操人才培養現狀、社會對體操人才的需求狀況來探討體操教材內容的優化,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五、健美操學習提高社會對體操教材內容的認可度
國際奧委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的“體育面向所有人”。因此一個項目應當面向所有的人,而不是少數有運動天賦的體育尖子。從體育社會學角度來看,一個運動項目能否在社會中存在和發展,取決于社會的需要。一個項目如果只有極少數人參與,沒有多少人了解,沒有多少人關心和支持,那么,久而久之它必然要衰退。從2005 年4 月份由中國體育總局體操管理中心組織的2005年普及體操冬令營活動來看,其目的也正是要宣傳體操項目,擴大體操人口。體育人口指的是經常從事身體鍛煉、身體娛樂、進行專項訓練以及與其它體育事業有關的人在總人口的數量和比重。通過體操練習,可以使人體格健美,行動靈活、協調,可以培養人的頑強拼搏精神和勇敢果斷、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但是現在大部分人對體操的理解,就是世界及國家冠軍的那些高難度的動作,使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及,致使體操遠離大部分人的生活,使得對體操的理解越來越少。因此,我們應當通過對體操教學內容的優化組合,降低其內容的競技性,提高其健身性、實用性、基礎性,達到素質教育、健康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目的,提高云南省體操人口,促進云南省體操運動的發展。
六、健美操學習對高校培養體操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教材是課程內容的具體化,教材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一門課程目標的實現和功能的發揮。建國以來,為了進一步改進體育教學,國家重新制定頒發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學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全國普通高校也頒發了體育教學指導綱要,全國各地紛紛出現了各種版本的體育各科教材,尤其是體操教材,許多版本教材大同小異,如何才能提高體操課教材建設的質量,不少第一線的體育教育工作者對此進行了積極的反思與研究。
在體操教材的研究過程中,應看到,這些研究成果還沒有完全體現在教材的設計與編寫中,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現狀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這與體操課教材知識結構研究的不足有關,這些不足,主要有:(1)教材內容陳舊貧乏、繁瑣、枯燥;(2)結構封閉,不利于吸收多學科的成果和自己的新成果,其研究停留于現象描述,經驗判斷上,缺乏理論的分析;(3)對體操課教學目標的追求是否合適;(4)大量教材停留于教學原則,技術教學方法等宏觀層面上,沒有深入到教材的微觀層面,如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等方面鮮有創新。其實,作為教材來說,它是課程內容的物質載體,它的首要的基本的也是最古老的問題是“什么知識最有價值”,與之相關的是“以什么樣最有效的方式呈現最有價值的知識”,在這里,“呈現”既表現為知識編排的順序,也涉及到教學的方式、方法和媒體。①因此,從教材建設的角度來看,體操課教材改革應該深入到具體內容的設置、知識技術技能的選擇與組織方面,要集中探討和回答“什么體操知識、何種技術能力對高校學生最有價值”,這才是體操課教材改革的根本出路,也是社會招收體操人才的需要。
七、對我國體操教材內容的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教材作為教學內容改革成果重要的體現形式,突出的特點是能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人才培養的需要。體操在20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理論體系。但目前云南省所使用的體操教材在內容體系構建上,還缺乏適合不同群體需求有層次性的系統教材。這與學校教育中層次性和系統性的要求有了一定的差距。在教材建設上構建本科普修、專修和研究生不同層次的系列教材,以改變體操教材多年來不分對象、不分層次均采用同一本教材的不合理現象,已是現實對我們提出的要求。
為了加強學校體操教學改革的進程,對云南省高等體育院系人才培養及體操教材內容優化的研究,提出未來體操教材內容設置應考慮的因素,以及體操教材系統的進一步豐富與發展,提高體操教材的科學化程度提供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俞芳,崔雅平.云南省中學健美操教學現狀與發展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年10期.
[2]胡少娟.云南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課程設置的研究[J].《運動》.2013年18期.
[3]張亞慧.云南省呈貢新區各高校健美操協會開展現狀調查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