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要】蚌埠市審計局堅持推動審計工作創新,全面推進、強化政府投資審計監督工作,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重點,實行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全覆蓋,積極發揮審計保障我市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功能作用,取得了良好經濟社會效果。
【關鍵詞】審計機關 審計
一、政府性資金審計監督取得的成效和基本經驗
近三年來,我局對32個市重點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發出《審計通知書》開展跟蹤審計,項目合同價款89億元,送審金額69.74億元,審定金額48.75億元,審計核減、節約建設資金2.3億元,核減進度款18.68億元,提出合理化建議286條;對40個竣工項目進行了決算審計,審計金額4.76億元,審定金額4.36億元,在建設單位嚴格初審的基礎上核減工程價款0.3億元,為地方財政節約了大量建設資金,對提高建設資金使用效益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創新政府投資審計工作,試行協審實施方案評審制
為引導中介機構人員更多地了解政府投資審計工作,規范政府投資審計行為,進一步提高政府投資審計協審質量,我局自2014年開始,實行按照《國家審計準則》中有關“審計實施方案”規定和《政府投資項目審計規定》等,要求中介機構緊密結合協審的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內容、特點,編制項目審計實施方案,由市局組織相關業務骨干對各家中介機構提交的審計實施方案進行評審,經評審合格的方案,方可進入市招標局搖號確定項目協審中標人,以此推動中介機構擔當好政府投資項目協審的角色。
(二)規范審計行為,嚴把工程造價審核關
(1)根據項目特點確定審計內容,將工程造價審計、財務收支審計、工程項目管理審計有機結合,保障資金的使用效率,深層次地剖析政府投資領域存在的共性問題、傾向性問題,提出制度建設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同時禁止審計人員直接與施工企業接觸,禁止審計程中私自與中介機構到辦公室以外的地方進行對賬,盡量減少外界干擾,保證審計公平、公正、客觀。
(2)創新跟蹤審計工作方式,采用“四方會審”的方法,有效控制工程領域中的高估冒算等現象。針對項目施工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工程變更和簽證,各項目審計組組織建設、監理、施工等單位制訂了“四方會審”制度,即發生隱蔽工程、設計變更和現場簽證時,審計組及時組織建設、監理、施工等單位共同對工程變更簽證進行核實、測量,核查變更簽證的真實性、合理性、經濟性,杜絕重復計取和避免弄虛作假。建設、監理、審計三方定期會簽工作聯系單或現場簽證單,由三方共同確認工程量或工程價款。對審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以審計意見單的形式通知建設單位整改。
(三)健全和完善廉政監督機制,嚴格公正廉潔審計
我局加強政府投資審計廉政風險防控,建立了“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處理”有機統一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先后制定規范了《蚌埠市審計局關于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審計的統一工作原則、管理要求和程序》、《蚌埠市審計局關于組織社會中介機構協審國家審計業務考核辦法(暫行)》等5項投資審計業務操作規程,嚴格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操作規程管理,要求審計人員嚴格執行廉潔從審紀律、保守審計秘密,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公平、公正。通過市招標局采取招標方式,公開、公平、公正地選擇聘用中介協審機構參與政府投資項目審計。通過強化廉政教育、嚴格現場監督、強化過程監督,筑牢審計人員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有效控制審計風險,提高了審計效率,保證了審計質量。
二、政府性資金審計監督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分析
(一)政府投資審計任務繁重,審計力量嚴重不足
近三年來,隨著我市城市大建設全面啟動,全市共計推進超過100項、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的項目建設,使我局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工作任務日益繁重。今年,我局開展跟蹤審計32個市重點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將有近半數進入竣工決算審計,受理蚌埠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等單位送審的政府投資結算審計項目預計將有30個,已進入了項目決算審計的高峰期。雖然我局投資科和市政府投融資審計中心共計有15名工作人員,但與越來越繁重審計任務相比,政府投資審計力量嚴重不足。
(二)審計的質量難以保證,審計風險大。
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存在著工程建設范圍廣、周期長、資金量大專業性強的特點,沒有進行跟蹤審計的建設項目,等到工程竣工結算審計的時候,難以對項目實施過程中施工管理、工程質量、工程造價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準確的分析,審計的質量難以保證。工程造價審核由中介機構協助審計,但由于審計人員自身力量不足,無法對項目進行精細化管理,有時審計復核把關難以完全到位,審計風險較高。
三、實現政府性資金審計監督全覆蓋的思路和方式
(1)整合審計資源,為政府投資審計監督全覆蓋提供力量保證。政府投資審計應整合各方審計力量,為政府投資審計的全覆蓋提供了審計力量上的保障。結合審計人員的專業特長,根據政府投資審計項目類別進行合理分工,以提高審計人員審計效率,保證項目審計項目質量。探索利用國有大、中型建筑企業內部造價審計部門協審的機制,以合適的方式借用內部審計人員參與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審計工作,以克服審計力量不足的現象。
(2)加強審計人員業務培訓,建設復合型審計隊伍。積極組織開展《審計法》、《審計法實施條例》、《國家審計準則》等審計法律法規培訓,進一步規范和指導審計人員執行審計業務的行為,提高政府投資審計工作質量,防范審計風險,發揮審計對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功能。積極組織審計人員參加審計署、省審計廳舉辦的各類業務培訓班,系統的學習法律法規、工程造價、財務管理、計算機等方面知識,以拓寬審計人員的視野,建立“一專多能”的政府投資審計隊伍。
(3)繼續做好政府投資工程項目跟蹤審計,加大決算審計力度,實現全覆蓋。政府投資審計要堅持突出重點、把握全面,實現審計全覆蓋的工作方針,有計劃的將納入市政府大建設年度計劃的重點工程項目,作為政府投資審計的重點。緊緊圍繞建設項目的投資、工期、質量和效益四目標,將政府投資項目的可研、立項、招投標、工程造價的控制、建設規模和投資效果等與投資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有機結合,強化跟蹤審計和竣工決算審計。
(4)加快政府投資審計信息化建設。加快政府投資審計管理平臺建設的速度,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管理流程,實現“集中實時”管理,提高政府投資審計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加大對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各個環節的監督力度,實現審計機關和協審中介機構、工程建設單位之間有效的信息溝通、信息公開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