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啟群
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趨勢和時代的要求,是語文教師崇高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作為教師,必須適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站在改革前沿,自覺的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目標,以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為己任,用自己的青春、智慧、激情和勞動,把語文課堂開辟成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樂園。
關鍵詞:語文教學 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
語文是一門綜合學科,既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又是時代性、知識性的綜合,還是極富情感、個性和極易啟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學科。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趨勢和時代的要求,是語文教師崇高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筆者在教學中作了大量嘗試,在此略談自由膚淺和簡單的做法。
一、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
新課程指出:“把語文學習營造成培養創造力的土壤,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優化學生的整體素質,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價值取向。”可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時代的要求。
根據學生年齡特征、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等,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發掘學生的潛能,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康的人格。教師必須用師生互動的教學理念,上好每堂課。在上課過程中,堅持微笑面對學生,在“無錯”原則的指導下,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過于強調知識本位的做法,巧妙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取向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自覺成為課改的探索者,育人的實踐者、和智力的開發者。注重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敢于質疑、善于創新的勇氣,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開放心態,正確認識,彰顯個性,刺激創造。只要能為社會做貢獻的都是人才,摒棄單獨追求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觀念。教師要關注、尊重和熱愛每一個學生。
二、創設情境,設置預期,激發學生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是要把學生從被動苦學中解放出來,充分發揮自主性、創造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注重以教育民主促進創新之火花。
1、利用制度激發創造能力。班級師生共同制定“五自主”、“四不準”、“三自由”的教學制度。即對錯問題自主更改、對不完整問題自主補充,對不明白的問題自主發問,對不同想法的問題自主辯論,對老師的錯誤學生自主糾正;不準滿堂灌,不準照本宣科,不準諷刺嘲笑,不準只享受他人成果;自由選擇學習目標,自由選擇學習方法,自由選擇每章節的學習重點。
2、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創新。打破師生思維的定勢思維,放飛想象,師生共同創新。重視為班級獲得榮譽的學生,弘揚他們勤奮努力在語文、數學、音樂、美術、體育等科目中取得的優異成績,注意用他們的拼搏精神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斗志,帶動班級其他學生共同參與,一起進步;重視克服困難,勤奮自強的學生,用他們克服家庭困難、生活困難、學習困難而勤奮努力的先進事跡,帶動班級其他學生不畏逆境、敢于創新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堅定意志和決心;重視不畏勞苦、任勞任怨的班干部,帶動其他學生樹立服務意識、公民意識;重視學困生的點滴進步,用學困生的閃光點帶動其他學生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激發學生樹立理想信念。
3、用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積極性和創造性精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用興趣愛好激發學生主動性和創造力。
4、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羅切斯認為:“成功的教育依靠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求知。教師必須尊重學生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和健全的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給學生愉快的環境。教師要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和富于變化的表情,讓其自由發揮聰明才智,激發學生創造力。其次,以合作探究激發學生創造力。教師關注全體學生,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在需求,走近學生心靈,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進行親密合作,啟發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學習和探討同一個問題,求大同,存小異,激發創造思維,樹立成功理念。強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充分利用他人智慧,補自身的不足,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基礎上給語文教學注入新活力,激發創造思維的漣漪,讓理想之帆從這里起錨。
三、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引導學生從反思中創新
木槿說:“在孩子身上存在不可估量的潛在能力,只要拋棄錯誤的教學方法,則無論什么樣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壯成長。”因此,作為教師,必須關注每一個學生,在相信其潛能的基礎上發現其創造力,如果學生一節課下來什么也沒懂,什么也不會,教師就必須從實際出發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引導學生分析對本學科是否有濃厚的興趣愛好、學習的方法是否恰當、鞏固練習是否經典、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形成共同認識后,因勢利導,激發和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大膽探索,在親師信道的基礎上點撥誘導,讓創造力在反思中得到萌發,剖璞歸玉。
四、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在質疑中引發創新
在教學中,針對同一問題充分聽取不同層次的學生意見,鼓勵學生有不同見解,讓學生盡可能對自己的見解自圓其說,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看法。教師堅持在發現問題上下功夫,一切創造發明都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懷疑是發現問題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造的前提。對學生的見解,不管是亂猜的、鬧笑話的、出差錯的、只要是學生獨立思考的結果,教師都應該以不同的方式表揚和祝賀,讓其振奮精神,在同學中找到其位置,讓其他同學也受到鼓舞,讓全班同學感受到創造性學習是一種非常愉快的事,為學生創造精神的萌發插上理想的翅膀。
總之,創新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永恒主題,沒有創新就沒有生機盎然的人類社會。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堅定信念,高舉創新大旗,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總結,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畢生追求。讓創新永遠充滿旺盛的生命力,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有創新才有進步——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李紅蘭.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2).
[2]試論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研究[J].吳開源.華章.2012(31).
[3]從新課程上探索小學語文教學新觀念[A].遲慧.第四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