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園園
摘 要:舞蹈和音樂是兩個整體,是不可分割的部分,音樂在舞蹈的表演過程中是基礎的部分。舞蹈的表演在很多方面都會受到舞蹈音樂結構的影響,所以在舞蹈的編創過程中,舞蹈編者必須得具備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把音樂與舞蹈相結合,讓舞蹈作品本身的藝術質量得到提高。在舞蹈作品的展示中,音樂是我們最想想到的因素,它與舞蹈之間的關系是非常親密的,在一部舞蹈作品中,我們應該把音樂看作是舞蹈的伴侶,而不是伴奏,它們兩者相互融合,共同展現出整部舞蹈表演的感情。本文主要舞蹈音樂中結構原則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編創舞蹈音樂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舞蹈編創 音樂結構 分析
前言
舞蹈音樂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能夠將作為空間視覺藝術的舞蹈和作為時間聽覺藝術的音樂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在舞蹈的編創過程中,音樂能夠推動整個舞蹈情節的發展、主體思想的深化和人物性格的塑造。在很多優秀的舞蹈作品中,舞蹈音樂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當然舞蹈音樂的質量也直接決定著舞蹈的質量。優秀的舞蹈作品中,音樂各方面的結構都能對舞蹈產生一定的影響,好的音樂舞蹈在旋律節奏、音色和結構上都特別有感染力,對舞蹈起著塑造和雕琢的作用。很多舞蹈編創者在編舞過程中都能很好的把握音樂的這些細節因素,可是對于音樂的結構張力卻沒有把握得好,有時甚至忽視了這一因素,讓整個舞蹈作品在整體上有一定的缺失[1]。
一、舞蹈音樂結構的重要性
在一個舞蹈作品的發展過程中,音樂結構是一個總體的框架,說得簡單點,音樂結構能夠促進舞蹈作品整個情節的構成。舞蹈音樂的結構非常多,包括了舞蹈的情節、音樂、藝術風格等,這些都是舞蹈音樂的結構,所以這些結構對于舞蹈作品有很大的影響,決定著舞蹈作品的質量。
在一個舞蹈作品中,舞蹈音樂結構的構建過程非常復雜,比一個舞蹈的主題內容還要復雜。因為一個舞蹈作品除了確定主題外,還有風格的確定,舞段的確定和音樂的確定,這些結構因素的確定就好比做選擇題一樣,選擇正確了這個作品就是成功的。除了對這些結構的選擇以外,合理的安排處理這些結構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個舞蹈音樂作品最消耗時間的就是對個結構的組合形成,所以舞蹈音樂結構的重要性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
二、舞蹈音樂結構中的結構原則和表現手法
音樂在舞蹈中的展示不是一瞬間的事情,它的展開是需要過程的,隨著情節的發展而慢慢展開。在舞蹈的表演過程中,音樂出現的不同位置和時間都有它自己的作用,每個不同場景出現的不同音樂給觀眾一種美的享受,讓他們感受到舞蹈中的藝術手段。舞蹈音樂在各階段結構中形成的規律,我們稱為基本的結構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
2.1互相呼應的原則
互相呼應原則是舞蹈音樂中最基本的原則,主要的特點就是上下相互呼應,它的形式可以是重復、對比。比如蒙古族的著名祝酒歌曲《鴻雁》中,它的旋律就比較優美,音域也寬廣,這首曲子在創作的時候就用到了重復對比的形式,雖然前面的部分與后面部分在旋律上可能一樣,但是它們的關系卻是相反的,整個曲子給人一種清晰地畫面,讓觀眾的腦海中呈現出蒙古舞蹈的美[2]。
2.2三步性原則
三步性原則是處于相互呼應的兩部分中間的部分,三步性原則在很多大型的舞蹈音樂中被作為基礎結構而采用,比如《中國舞曲一茶》就是三步性原則的典型例子,這個舞曲特色就是風趣和活潑。在上半部分中,主要反映了整個舞蹈的主題,利用樂器演奏出歡快的節奏,中間部分雖然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是在風格上面卻與上半部分一樣,最后再重復上半部分一直到高潮結束,整體的音樂結構與舞蹈進行了完美的結合。
2.3起承轉合原則
起承轉合原則是相互呼應原則的衍生部分,并且與三步性原則相互發展,起承轉合是四個部分,即起部、承部、轉部、合部,起部是對整個音樂的陳述,承部是對音樂陳述的加強和反復,轉部是對比,合部就是對所有內容的綜合,在音樂結構中,起承轉合原則應用得非常廣泛,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2.4變奏原則
變奏是具備重復性的,它主要是以一個主題為基礎,然后演變成若干的部分,變奏原則的結構力度比較弱,所以在使用過程中都是配合其他原則使用的,比如《頂碗舞》就是變奏原則的體現,《頂碗舞》的舞蹈語言非常簡潔,表現出來的時代氣息也非常積極向上,所以它被評為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音樂舞蹈作品。這部作品最主要的特色就是運用了變奏原則,讓整個舞蹈音樂具備自己的主題音調。采用變奏的原則還能讓單一的音樂材料變得與眾不同,提升舞蹈音樂的魅力,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
三、編創舞蹈音樂應該注意的問題
舞蹈編創者在舞蹈的編導過程中,剪輯音樂的部分要特別注意,因為舞蹈音樂它可以獨立在舞蹈之外。現目前,很多舞蹈作品中的音樂都是以并列結構呈現出來的,如果要實現音樂與舞蹈的融合,舞蹈編創者必須根據舞蹈的類型和需求來對音樂進行剪輯和拼接,按照新的邏輯來形成新的舞蹈音樂。在很多舞蹈音樂中,很多舞蹈音樂都是由不相干的片段相聯合起來的,比如舞蹈《老伴》就可以歸到這一類中,出現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舞蹈的編創中,缺乏相應的音樂人才[3]。在舞蹈的編創過程中,專業的音樂非常少,如果要想有專業的音樂人才來配合舞蹈的編創,成本的耗費又太高,因為這些原因,舞蹈編創者只有自己從眾多的音樂中進行選取,來選擇舞蹈作品所需要的音樂。這種選取音樂的方式可能在音樂的音色、情緒上面會符合一定的要求,但是音樂的整體長度卻不合適,所以只有運用音樂剪輯的方式,用這種方式來剪輯的音樂也有比較成功的案例,但是更多的是失敗的。
一個舞蹈作品在音樂的選取上不能反差太大,如果觀賞者在觀看舞蹈表演的過程中突然發現音樂不符合,甚至會給人很奇怪的感覺,那整個舞蹈的質量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在舞蹈的音樂中,采用音樂剪輯的形式雖然是可行,但是對編舞者的要求很高,如果編舞者自身在這方面都沒有把握的話,音樂剪輯這一方法就不可行了。
四、結語
本文主要是對大量演出和作品進行分析之后,然后對音樂和舞蹈的結構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和思考,讓兩者能夠更好的融合,在溝通上面更加順暢有效。總的來說,舞蹈音樂從開始到結尾的整個過程,結構布局都應該合理和融合,既要層次分明又要富于變化,舞蹈音樂結構的好壞直接決定整個舞蹈作品的效果,好的舞蹈作品給人帶來一種強烈的藝術感,讓人能夠更好的享受和回味。
參考文獻
[1]張碧.透視音樂在舞蹈中的重要地位[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2]王波.舞蹈音樂在舞蹈中的重要意義[J].青春歲月.2013年17期.
[3]季仲玲.從舞蹈的起源與發展看舞蹈和音樂的關系[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