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晨
【摘要】醫療糾紛的上升趨勢及其處理困境已引起醫學界和法律界的共同關注。學者們對醫療糾紛新路徑創設的思考亦見仁見智。醫療責任保險具有的適法性、公正性、預防性不失為當前醫療糾紛處理的新路徑。
【關鍵詞】責任保險 醫療糾紛 醫療責任保險
近年來國內醫療糾紛呈不斷上升之勢,醫療糾紛投訴已成為全國10大投訴熱點之一。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的資料統計,消費者對醫療糾紛的投訴2015年是2731件, 2016年上升到7879件。醫療服務領域特有的專業性較強、風險性較高,行外人士對醫學知識知之甚少,對醫療行業的高風險性也缺乏應有的理解。因此,在一些醫療糾紛處理中,受害人往往心力交瘁,深感權益難保;而醫療方則鳴冤叫屈,憤憤不平;就連司法機關亦覺無所適從,相似案件的判決卻大相徑庭。上述情況表明,醫療糾紛處理步入困境在所難免。
醫療糾紛的上升趨勢及其處理困境已引起醫學界和法學界的共同關注,與之相關的學術探討與司法實踐也成為新聞媒介的焦點。其中既有依據市場經濟條件的法治需求,對我國現行醫療糾紛處理法律制度的困難與非議,也不乏借助發達國家的先進立法模式,對我國醫療糾紛法律框架的有益設計。本文擬從醫療責任保險的適法性、醫療責任保險的公正性、醫療責任保險的預防性三個層次予以闡述,以期拋磚引玉。
一、醫療責任保險的適法性
醫療服務行業是高風險性的行業,這就決定了醫療糾紛的不可避免。醫療服務行業的高風險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醫療服務的對象是患者,醫療行為直接面對的是患者的生命或身體,醫務人員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造成醫療差錯甚至醫療事故,從而給患者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二是由于人類對疾病的認知能力不足和對醫學科學技術的掌握局限,醫療意外和醫療并發癥時有發生,而患者及其家屬對此并不充分理解,過高的期望值與現實醫療效果的差距更加劇了醫療糾紛的頻發。
危險的發生通常給人類社會帶來災害,人類在長期同危險作斗爭的過程中力圖把握危險發生的規律,并由此創設出了諸如避免危險、預防危險、自留危險、集合危險、中和危險及轉移危險等多種危險處理方式。保險作為一種間接轉移危險的方式,作為一項分散危險、消化損失的制度,在近代社會得到長足發展并越來越受到現代社會的青睞。
二、醫療責任保險的公正性
醫療糾紛處理的困境,關鍵在于現行的醫療事故鑒定機制有礙公正。醫療糾紛是一類技術性很強的案件,由于涉及到專門的醫學知識,而處理者(法院、仲裁機構等)往往不具備這方面的素質,因此專家鑒定就顯得極為重要,甚至是案件勝負的決定性因素。按《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的三級鑒定體制,鑒定委員會成員所在醫院必定與被鑒定醫院同在一個地區,鑒定委員會成員必定與涉事醫務人員屬于相同或相近專業。鑒定方與被鑒定方這種同行加近鄰關系,將不可避免地影響鑒定的客觀公正。涉事醫務人員可以通過各種關系請求鑒定者網開一面,而鑒定者出于和事故責任者直接熟識或間接認識,同時也擔心自己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很可能有求于對方,往往手下留情。
醫療責任保險制度的建立,可使醫院相對超脫于以往與患者直接對立的地位,轉而由患者與保險人直接發生保險賠償金的請求與給付關系。因責任保險的目的在于分散和轉移被保險人對第三人應承擔的責任,有學者指出責任保險具有第三人性的特征。即責任保險性質上為第三人保險,第三人對被保險人的賠償請求,是責任保險合同得以成立和存在的基礎。沒有第三人,被保險人的損害賠償責任無從發生。為了避免鑒定不公的困境,投保人與保險人可以在保險合同中約定由第三人或者保險人與第三人共同選擇鑒定方式和鑒定機構,這樣被鑒定方在無需承擔經濟賠償責任和無法選擇鑒定機構的前提下,對鑒定結論施加影響的動力和可能性大為減少。
保險中的先予給付制度也有利于對醫療糾紛的公正處理。《保險法》為了保護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利益,特別規定了保險人的先予給付義務。綜觀醫療糾紛的處理,失信的鑒定結論、偏向的行政調處、繁鎖的司法裁判、艱難的執行氛圍,使受害人要討個說法,不僅要承受長期的精神痛苦,更要負擔巨大的債務壓力,不少受害人只得忍氣吞聲,知難而退。保險人的先予給付,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緩解受害人的不利處境,為其獲得公正賠償抗爭到底提供便利。
三、醫療責任保險的預防性
醫療糾紛重在預防,完善的醫療責任保險機制有助于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從源頭上解決醫療糾紛的上升走向和處理困境。大多數醫療糾紛的出現與醫務人員的責任性不強和醫療技術水平不高有關。
醫療責任保險的建立,使醫療糾紛的解決步入法制化軌道,杜絕醫療糾紛的“私了”陋習。醫療糾紛的“私了”現象比較普遍,原因在于醫院方顧及名聲,寧愿花錢買平安;患者方處于弱者地位,希望通過“私了”實際多得到點經濟賠償。醫療糾紛的“私了”主要弊端在于:一是不宜分清責任,掩蓋了醫院方可能存在的醫療過失行為。醫院方不會從醫療過失中吸取教訓,涉事醫務人員也往往逃避承擔責任。二是個別患者的私利一旦得不到滿足,往往會采取非法手段,擾亂醫院正常的醫療秩序,甚至圍毆醫務人員。醫療糾紛向“私了”告別,能夠促使醫院樹立法制觀念,自覺查找自身不足,有針對性地加強醫院的管理,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
醫療責任保險制度,還有利于醫院開展技術創新,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由于醫療行業的高風險性,在現行體制下,醫院和醫生都怕卷入醫療糾紛,不愿冒醫療風險,對危重患者和疑難雜癥能推就推,能轉則轉,許多醫療創新的機會白白丟失了。醫療責任保險的法制化醫療糾紛處理模式,為醫務人員開展醫療創新撐腰壯膽,有利于促進醫學事業的進步,最終既造福患者又降低醫療事故。
醫療責任保險作為責任保險中一種相對較為年輕的險種,由于主客觀的因素尚不為人們所熟知,但它作為一種醫療糾紛解決的新路徑,其所具有的適法性、公正性和預防性,目前已引起保險業界的廣泛重視。筆者有理由相信,醫療責任保險的市場前景將是廣闊的。
參考文獻:
[1]孫慕義.醫學大法學[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2]覃有土.保險法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鄒海林.保險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
[4]責任保險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