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園安全事件是指在校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其他社會成員之間發生在校園內或校園周邊具有嚴重的欺凌、體罰、傷害等性質的違法行為。校園安全事件由于其危害的特殊性而倍受關注,而且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校園安全事件并沒有消失,反而還有上升的趨勢。本文主要探討校園安全事件產生的原因,希望引起社會、教育部門、學校領導及教師對我們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反思。
關鍵詞:校園安全;成因
曾經發生在我縣的一起校園安全事件,至今還在影響著學生。某學校的學生申某和王某,在星期五下午放學時,遇到張某并向其要錢。學生張某因為沒有錢被打。當時只是鼻出血。后來死了。結果醫院證明內臟血管破裂致死,學生申某、王某被公安機關逮捕。學校作為青少年成長的搖籃和教育場所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能力培養、性格愛好與習慣的養成具有巨大的影響,然而在學校這個大家庭難免會存在不協調、不和諧的因素,由于這些原因造成校園暴力的發生。近年來各地學校不斷發生一些校園安全事件,為此研究校園安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家庭原因
1.父母教育不當導致問題。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師。學生的很多問題可以從父母身上、家庭里找到原因。家長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著孩子。比如:小孩在一起玩耍發生爭執,扭打起來,吃虧的孩子家長這樣教育孩子:別人打你你不會打他嗎?從小就向孩子灌輸在外面不能吃虧,遇到誰欺負自己就打他們錯誤觀念。等孩子上學后與同學發生爭執時很容易產生暴力行為。
2.有的是因為家庭本身就出了問題。有調查顯示,校園安全的施暴者主要是“問題少年”,他們的家庭多有不幸,或家庭暴力不斷,或父母離異,或父母有一方去世,或是留守孩子。在此情況下,他們享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平安富足的生活,加上平時缺乏關懷、幫助、引導和管教,便常常處在違法犯罪的邊緣。
3.有的是獨生子女被過分溺愛引發問題。孩子被溺愛使得其心理成熟期推遲,自控能力差而好奇心強,容易情緒激動,爭強好勝,導致突發性、隨意性和無目的性的暴力事件。而且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有較嚴重的以個人為中心的思想,養成了惟我獨尊的畸形心態,形成了遇事只考慮自身利益、漠視他人存在的性格。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立刻會采取一些極端行為來進行反擊,其中就不乏通過傷害對方身體或者生命來發泄自身憤怒的暴力行為。
二、學校原因
1.社會不良文化沖擊校園。青少年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階段,缺乏社會經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受社會不良風氣,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坑蒙拐騙、以權謀私等的影響,經受不住各種物質享樂的誘惑,致使青少年盲目的模仿和崇拜。特別是一些影視作品、網絡游戲過分渲染暴力、色情的內容,使得青少年并不自覺地模仿,學會了用以暴抗暴的方式來解決矛盾和沖突。
2.學校過于重“智”輕“德”,法制教育不到位。在升學率和就業率指揮棒的引導下,學校片面重視學生的智育,而忽視學生的德育,專業知識課開得多,文化課也不少,至于學生的德育課,則被看成是“輕點”和可上可不上的課,或者即使開設了德育課,也只是流于形式,讓學生們自習或討論,這樣加強的則是學生的應試教育,而思想品德、倫理道德等各方面的教育都被忽視了,結果是只要學生成績好,便一俊遮百丑了,就什么都好;同時,法制教育的滯后,使青少年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應有的法律知識,不懂法,不守法,法律維權更是奢談了。同時有些家長由于種種原因未能盡到教育子女的責任,還有的家長自身就行為不端,采取錯誤的教育方式。這些都容易造成學生個性偏執不和諧,極容易用自己的方式處理問題,而不是依照社會公德、法律的規則。
三、社會原因
1.當今社會的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風氣較重,倫理道德被輕視,社會生活經常出現以暴力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青少年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染。學校周邊地區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娛樂場所,不良風氣聚集,學生在離校后、到家前暫時處于無人監護狀態,很容易進入這些場所而受到腐蝕和影響。
2.大眾傳播媒體有意無意地渲染暴力,過度或過細地再現犯罪分子的作案經過和具體情節,極有可能對青少年產生不當模仿的負面效果。而且,目前社會上流傳的“江湖文化”、“流氓文化”等亞文化也是校園暴力產生的社會原因。
四、個人方面的原因
1.道德法制觀念淡薄,不能明辨是非。由于自尊心強烈,有強烈的表現欲,爭強好勝,不易受外界拘束,他們對別人的評價極為敏感,喜歡和別人攀比,有強烈的好勝心,做出成績時自高自大,產生較強的虛榮心;失敗時則灰心喪氣,易自卑,自暴自棄。同時他們又渴望成熟,不受現實羈絆,但是由于受自身知識及社會經驗匱乏的局限,他們又容易盲目蠻干,缺乏自制力。因而在外界誘惑刺激下,無力用正確的道德觀法制觀調控自己。因此暴力犯罪多呈盲目性、情緒性特征。如某職高學生冀某因在與同學甲發生口角時吃了虧,便一時激憤持隨身攜帶匕首將其刺傷。
2.青春期心理知識缺乏,沒有系統健康的性觀念,這是性暴力犯罪發生的關鍵原因。青少年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進入青春期后性意識開始萌發并走向性成熟,而在這個過程中性沖動也逐漸增強,對異性的好奇心與日俱增。但是由于其性心理的不成熟,帶有沖動性的特點,又受網絡色情影響很容易產生性暴力。
因此校園的安全傷害事件,應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我們只有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積極預防,才能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共同為學生創建一個和諧安寧的學習環境。
作者簡介:
秦建榮,男,現任教于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職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