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 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培養人才是多么的不容易,一項艱巨偉大的任務要實施起來又是多么有漫長,特別是人生萌芽的幼兒教育。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深深地體會到:幼教的辛苦,感受到其中的艱難。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教學;教學問題;解決措施
在當下素質教育改革理念不斷發展大今天,學前教育中的幼兒教學應當受到教師和相關部門的重視,同時,教師和相關部門還需要對幼兒教學的教學現狀,以及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進行細致的認識和理解,并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提出適宜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具體來講,教師或者學校等相關部門可以從多個層面入手,以不斷實現幼兒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改善。
一、學前教育中幼兒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注入式教學
做過幼兒老師的人都不難發現。幼兒教育的方工仍采取一種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式。普遍地存在一種現象,那就是“老師教幾遍,小朋友跟讀幾遍,然后小朋友整齊讀幾遍;數學課,老師在黑板上講,小朋友在下面聽,然后做作業。”這種教學過程太機械,缺乏引導和啟發作用,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少之又少,從而促使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不到發展。這種“注入式”的教學不僅存在于幼兒園教育中,也存在我們每個幼教者的身上,還存在各科教學和家庭教育中。我認為這是我們幼教行業應該深刻反思和探索的問題。
(二)教學內容欠規范化
在教學上出現隨意性和“小學化”現象。按照《幼兒園的指導綱要》來說,一日的活動內容應以游戲為基本形式,不得像小學那樣形式化,更不得隨意性的上課,講解一下就行了,但大多數幼兒園存在一種相同的情況:都不以游戲的形式來上課。幼兒規規矩矩地坐在課室內識字、算術、寫作業的情況比比皆是,再加上戶外游戲活動的欠缺,完全把小學教育提前教育了。這些現象都嚴重損害了幼兒的身心健康。
(三)片面追求知識技能,忽視學習品質的培養
就現狀來看,不管是公辦、民辦、還是私辦的幼兒園都在片面的追求知識技能的培養,開設識字、數數、背詩、唱歌、跳舞等課程,開設外語班,他們追求一種立竿見影的效果,以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顯性行為來考評幼兒教育成效,來向家長交差,卻忽視了幼兒學習品質、道德品質、身體健康的培養與發展,致使幼兒教育品質逐步下降,久而久之,不良的行為習慣就形成了。學習品質并非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必須經過長期堅持,反復強化建立穩固的動力型,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于,并且自動化。卻沒想到,幼兒應該是一個快樂的地方,卻被無形的知識壓力抹殺了幼兒臉上的天真燦爛笑容。
二、解決學前教育階段幼兒教學中的具體措施
(一)建立新型優質的師幼關系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除了讓幼兒認真地聽取課堂教學內容外,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允許有不同的聲音存在。教師應理解幼兒的想象,產生師幼共鳴現象。在操作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操作探索的環境,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積極操作探索,從中發現問題。當幼兒出現困難時,教師要及時地點撥引導,給予幼兒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也可以讓幼兒之間相互交流或相互合作,在實際的動手操作探索中發現自己的錯誤,找出正確的方法,并沿著這個方向不斷前進,取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快樂。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促進師幼交流
1.分組教學,加強交流。許多幼兒園都有班額超標現象,超大班教學,教師難以關注到每個孩子,很難產生有效的互動。而分組教學能提供幼兒個體與教師交流的機會。教師可以充分關注到每一個幼兒,使能力弱或者性格內向的幼兒也有與教師互動的機會,教學中,教師評價每個幼兒的表現,使之在實踐和反思中提高活動質量。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地采用分組教學的模式。
2.在空間的設置上應力求合理、適宜。在班級人數超標的情況下,給教室的空間設置也帶來一定的困難,對師幼互動效果也有一定的影響。集體活動時,教師可以把桌子擺在教室四周,幼兒呈馬蹄形或半圓形坐在室內,這樣,教師與幼兒之間就不會因為桌子和椅子的障礙而不方便交流互動。因為空間距離的縮短,教師可以用眼神、表情和體態來關注孩子,與孩子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和身體上的接觸。
(三)以幼兒的興趣出發,全面關注
積極互動的師幼關系要求教師在互動中全面關注幼兒。并把幼兒作為學習的主體。以幼兒為主體,主要是從幼兒的興趣點進行互動學習。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教師都要做有心人,全面關注幼兒,特別是善于關注每個幼兒的興趣點,這是師幼互動得以進行的基礎。同時,教師針對一些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還要因勢利導,關注幼兒的反應。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本班幼兒的興趣點,針對幼兒的興趣開展教學活動,把幼兒作為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對日常教學活動的教學要有彈性,實施彈性課程,對幼兒的興趣給予積極回應,同時教師還要掌握良好的教學機智,挖掘幼兒的閃光點。在教學活動中成功的師幼互動,除了依賴于精心設計外,還依靠教師在課堂上對臨時生成課程以及突發事件的有效處理。
(四)因材施教,建立多元化的互動模式
在正常的師幼互動中,教師應根據每次教學內容、目標的差異,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家庭幼兒的實際情況,采用多元化的互動方式。從教學互動范圍看,可以有教師與全班幼兒的互動,也可以有教師與小組全體成員的互動,還有教師與幼兒個體的互動。上述三種互動方式形成補充。從教學互動主體的作用看,既可以采用口語方式,也可以運用肢體語言或借助教學、生活環境、教具材料為媒介的其他互動方式。每個幼兒的個性都具有個別差異,如有的幼兒獨立性強,能自主參與活動;有的幼兒依賴性強,參與活動主動性不強,因此教師與不同特點的幼兒進行交往與互動時,應取不同的方式和指導策略。
三、小結
以上是我對幼兒教育的一些思考與建議,也許寫得不夠全面,分析得不夠透徹,但是我相信,在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各屆社會人士的關心支持與幫助下,在各位幼教同仁的努力下,我們的幼兒教育會更加的科學化、規范化,孩子們也會更加全面地得到發展,成為祖國未來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