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朝信
摘 要:教具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具有教學特點,體現教學思想、教育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實物,模型等直觀教學用器具一級實驗訓練器材。自制教具(器材)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和學生利用簡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動手制作的教具(或器材)。自制教具在教具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國際上通常把自制教具稱之為“無價”或“廉價”教具。教育發達國家教育界的人士,非但不小覷廉價教具,相反,還相當推崇它,并廣為提倡。許多關于廉價教具的國際研討會都是作為教學原則和方法的學術活動來進行的。然而,在我國教具的研究卻還處于探索階段,尤其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的研究仍然很薄弱。
關鍵詞:體育器材;開發自制;農村
根據查閱《中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我們發現,在國家體育器材配備標準中,競技體育器材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而充滿童趣適合小學生用的教具非常匱乏,盡管國家專門開發出了適合小學生的教育,但這對于處于民族地區、貧困山區的農村小學來說,其高昂的造價和其競技教具的特色,不得不使得這些學校望聞聲嘆。為此本文從開發自制中小學體育器材的理論角度進行研究,說明開發自制中小學體育器材的目的意義,用理論指導實踐,激勵廣大基層教師積極開發教學器具,滿足學校和學生的需求,構建陽光體育和諧校園。
一、自制中小學體育器材的原因分析
開發自制中小學體育器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教育教學的原因,一是經濟的原因。對于處于偏遠山區的農村中小學校,選擇自制中小學體育器材其兩個方面的原因都有,后者顯得更為突出。在教育教學方面:為了實現教育目標、革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的實驗活動中,自制體育器材有時更為貼近中小學體育教學,使得整堂課生動活潑、教學氛圍濃厚,學生興趣高,這不失為教育改革中的一個突破;在經濟條件方面:隨著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雜費及日常突出的教育經費緊張問題,農村中小學,特別是地區民族地區、偏遠山區的農村中小學,其購買體育教學器材的能力尤為有限,另外,國家規定的器材在設計、制造時因要考慮成本和工藝性問題,受這些非教育性因素的影響,不然會淹沒或消弱器材的直觀性和實用性,這樣導致一些產品器材的教學效果反而不如自制器材效果好。為此部分中小學學校體育教師已結合地域和學校辦學特點,充分利用當地的竹木資源或廢棄物制作各種教學器材,來加強中小學生的身體鍛煉,培養中小學學生的運動參與和運動技能能力,促進中小學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
二、開發自制中小學體育器材的目的意義
1.通過自制體育小器材小玩具,培養中小學學生動手能力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現在的中小學學生從小所有玩具都是家長從商店買的,即時在偏遠的山區農村中小學生同樣也是深受家長的疼愛,家長在經濟條件有限情況下,也想盡辦法為其購買或制作,這樣導致了現在的學生動手能力非常差。相比于70后、80后出生的人來說,小時候沒有錢買玩具,只有自己動手制作,像紙飛機、紙玲瓏寶塔、紙船、陀螺、鐵圈、雞毛毽等,連打碎的瓦片、瓷碗等都能玩出多種花樣。而今,新課改不斷深入,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我們多對中小學生進行小體育器材制作方面的要求,多鼓勵他們自制開發創作新的體育器材及玩具(如沙包、跳繩、保齡球、呼啦圈、毽球等),這樣不僅可以培養中小學生的動手能力的,更可促使他們養成愛護器材的習慣。
2.自制體育器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
發明創造并不遙遠,任何人都可以進行發明創造。自制體育器材的設計是應用科技知識與教學經驗進行的創造性活動。任何一種體育教學器材的設計發明者都是經過一番思考,然后出現創意、構思和設計。只要不是單純模仿,必然會有所創新。學生在參與制作體育器材的過程中,會有意識地多思、多問、多做,創造性的制作教具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或者把不理想的體育器材改造成更加理想的體育教學用具。
3.利用制作的器材,發掘學生“玩”的能力
現今,人們普遍認為,現在的孩子沒有以前的孩子會“玩”。那么現在的孩子到底是不是人們所說的那樣呢?其實不已為然,從中我們要認識到此“玩”非彼“玩”。現在的孩子只是在前人“玩”基礎上而“玩”,如利用網絡游戲開發商開發出來的游戲、前人流傳下來的游戲而“玩”,缺少了自主開發,自主創造、自己動手制作,革新各種器具的玩法。
4.合理使用器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器材的利用要合理,才能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比如,如果你用廢舊的排球裝滿沙子制作的“實心球”來進行低年級的學生的投擲能力訓練的話,不但會造成傷害事故,還極大地挫傷學生練習的信心,因為他們根本無法在笨重的器材中體會投擲的樂趣。相反如果你利用廢舊的軟排球或者通過指導學生制作紙飛機、沙包等來練習投擲效果就好很多。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和水平而采用不用的器材。
5.通過器材的制作,培養環保意識
環境的保護是全球都在重視的問題,現在環境破壞日益嚴重,大氣污染、水土流失、地震海嘯、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人們的生活正在飽受各種因環境破壞帶來的自然災害的影響。為此,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也是我們體育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以前的校園,不到半天時間,廢紙片就撒滿了校園,喝完的飲料瓶、吃完零食的包裝帶隨處可見,如何把學生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處理好是學校滿頭疼的問題,讓學生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不光要靠口頭的教育,還應該實際行動起來。自從我們學校在大課間活動中展示了一件學生的作品——“降落傘”,即利用四根線把廢舊塑料帶扎起來,在下面吊著一塊小橡皮或短鉛筆,用力的拋上天空,讓它自由下降。很快“火箭”、“花盆”、“貼花”等許多的手工制品都展示了出來,校園里的垃圾也有人主動揀走了,學生知道如何利用廢舊的物品自然就舍不得隨便仍掉了。
綜上所述,通過巧妙的使用小件體育器材和自制中小學體育器材,不僅彌補了學校體育器材的不足,保證了教學任務的實施,而且通過各種小型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們動手能力和環保意識,促進了學生們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所以在教育現代化的今天器材的開發還有很大的價值等待我們去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