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方圓
【摘要】上訴不加刑原則是刑事訴訟法的重要原則之一,是被告人的上訴權的重要保障。但是關于該原則的立法尚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希望今后通過對該原則進一步的研究和完善,使其價值能夠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
【關鍵詞】上訴不加刑 刑事訴訟法 完善
一、上訴不加刑原則概述
上訴不加刑原則,是第二審法院審判只有被告人一方上訴的案件,在作出新的判決時,不得對被告人判處重于原判刑罰的一項原則。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自訴人提出上訴的案件,不受該原則的限制。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26條第一款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審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近親屬上訴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實,人民檢察院補充起訴的以外,原審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边@是我國上訴不加刑原則在法律上的具體體現。同時,最高法《解釋》第325條、第327條和第238條闡述了“不加刑”的具體情形,包括:同種刑種不得在量上增加;不得改變刑罰的執行方法;不得在主刑上增加附加刑;不得改判較重的刑種;不得加重數罪并罰案件的宣告刑;不得加重共同犯罪案件中未提起上訴和未被提起抗訴的被告人刑罰。上訴不加刑原則由“禁止不利變更原則”演變而來,歷史上由1808年的《法國刑事訴訟法典》最早確立。《法國刑事訴訟法典》規定:“上訴法院不得僅僅因為被告人,應負民事責任人,民事當事人或者保險人提起上訴或者其中之一人提起上訴而加重上訴人的處罰?!?877年和1891年,德國和日本先后在本國的訴訟法典中確立了上訴不加刑原則,隨后,廣大大陸法系國家和英美法系國家陸續采用了該原則,直至今日,該原則已被世界現代文明國家所普遍采用。我國在1979年的《刑事訴訟法》中正式確立了上訴不加刑原則,2013年新《刑事訴訟法》在原條文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項限制:“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實,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以外,原審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對上訴不加刑原則予以了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
二、上訴不加刑原則評述
(一)上訴不加刑原則的積極作用
在刑事訴訟中,控方象征著國家權力,主導著整個訴訟的全過程,而辯方只有防御權,這種防御權不能與控方的追訴權同日而語,因此,針對控辯雙方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的對比,應當賦予辯方足夠的權利,使其有能力與控方對抗。而我國的刑事訴訟模式接近于職權主義訴訟模式,雖然在刑事訴訟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一定的訴訟權利,但是還沒有實現控辯雙方的平衡。上訴不加刑原則使那些想要通過提出上訴使第二審人民法院對其作出無罪或罪輕的裁判的被告人不至于因為擔心上訴后被加刑而放棄上訴,使他們能夠毫無顧慮地行使上訴權,充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有利于貫徹刑事訴訟法的控辯平等原則。
(二)上訴不加刑原則的缺陷與不足
首先,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90條規定,上訴不加刑原則只在僅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訴的案件中適用。如果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者自訴人提出上訴的,則不受上訴不加刑原則的限制。這就導致司法實踐中,如果人民檢察院是為了被告人利益而提出抗訴,被告人的刑罰卻可能因此被加重。抗訴本是人民檢察院行使監督權的體現,如果此舉可能導致被告人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則與法律法規的設計初衷背道而馳。另外,雖然現實中鮮少存在自訴人認為被告人刑罰畸重、為維護被告人利益而提出上訴的情況,但是這種情況畢竟是存在的,在現行規定和該情形下被告人的刑罰也可能被加重,這顯然反映出上訴不加刑原則的適用范圍需要進一步的修正。
其次,上訴不加刑原則在司法實踐中被審判監督程序架空。最高院的《解釋》第257條規定,對于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但判處的刑罰畸輕,或者應當適用附加刑而沒有適用的案件,不得撤銷第一審判決,直接加重被告人的刑罰或適用附加刑,也不得以事實不清或者證據不足發回第一審人民法院重新審理。必須依法改判的,應當在二審判決、裁定生效后,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司法實踐中,第二審法院雖然不能在二審中直接判決對被告人處以加重的刑罰,卻可以以為由啟動審判監督程序,以審判監督程序對被告人處以加重的刑罰,實現“曲線加刑”。這實際上是一種重實體正義、輕程序正義的體現,它破壞了上訴不加刑原則的設計理念和設計價值,暴露出再審程序的啟動具有一定的隨意性,不利于維護人民法院法院裁判的既判力,也不利于保障我國社會的整體安全和穩定。
三、關于上訴不加刑原則的建議
(一)在立法中明確規定控審分離原則
控審分離原則為現代刑事訴訟立法所普遍遵循,其核心是不告不理,即審判以起訴為前提,未經起訴的案件,法院不得徑行判決。控審分離原則要求法院只能對起訴書中載明的內容審理和判決,對于未被指控的犯罪嫌疑人或犯罪事實且檢察機關或自訴人一方未追加,審判機關不得對其審理和判決。對于人民檢察院為被告人的利益提出抗訴或者自訴人為被告人的利益提出上訴的,應當遵循控審分離原則的要求,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二)對審判監督程序的啟動予以進一步的限制,規定再審不加刑
目前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對審判監督程序的設計略顯原則和寬泛,啟動標準較低,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法院的判決的權威性,背離了現代司法的理念。因此,應當在立法層面對審判監督程序的啟動進行嚴格的限制,防止以審判監督程序對抗上訴不加刑原則的現象,使審判監督程序向著更加程序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同時,要明確再審不加刑,即規定凡被告人一方上訴、檢察院未提出抗訴或自訴人未提出上訴且在二審后進入審判監督程序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以更好地保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陳光中.刑事訴訟法(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宋英輝.刑事訴訟原理導讀[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
[3]梁玉霞.刑事訴訟法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
[4]丁翠英,馬力群,韓平.刑事訴訟法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
[5]方福建.上訴不加刑原則的困境及其對策[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8,(2).
[6]王玉棟.試論上訴不加刑原則之存廢[J].法制與社會,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