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堃
摘要: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工會需要從創新思維、強化維權職能作用、創新建設職能作用、創新教育職能作用四個方面尋求突破。在職工思想多元化、訴求多樣化的大背景下,企業工會組織只有努力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去除“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做強基層,著力創新,才能真正承擔起引導職工聽黨話、跟黨走的重大政治責任,在服務職工群眾、維護職工權益和助推企業發展的實踐中體現新價值、展現新作為。
關鍵詞:工會工作;創新機制;工會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指出:“工會必須牢記黨的重托、不忘工會職責、增強對職工群眾的感情、密切同職工群眾的聯系,為他們排憂解難,始終同職工群眾心連心。”長期以來,企業工會堅持繼承傳統和創新創造的統一,堅持一手抓組建、一手抓規范,在組織體制、運行機制、活動方式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不斷增強工會活力,賦予工會工作新的時代內涵。
一、企業工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工會工作方式創新不足
在開展工作上,仍習慣于任務布置、檢查督導、評比表彰的傳統工作模式,許多工作僅僅停留在傳達上級精神的層面,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工會工作人員也往往忙于日常事務工作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少,習慣于沿用舊的方法分析處理現實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缺乏新思維和工作魄力;組織文體活動,開展勞動競賽,搞共性工作能力較強,平等協商、協調勞動關系,調處勞動糾紛,依法維護職工權益能力明顯不足,許多工作僅停留在表面上,工作質量大打折扣,未能真正落到職工群眾身上,職工體會不到自己是工會組織一員。
(二)工會組織管理制度與管理模式有待進一步優化
進入新世紀以來,黨和政府都加大了對工會的扶持力度,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的工會體制機制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管理制度與管理模式還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如地方工會提出的一些具有特色的管理實踐只具有區域性價值和階段性價值,缺乏普適性。另一方面,我國工會普遍缺乏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許多工會只能完成普通的常規性工作,缺乏體制創新和工作方式創新的條件和能力,這些問題使得廣大職工遇到問題時難以向工會尋求有效的幫助。
(三)企業工會的工作作風、工作方式有待優化
在很多企業中,工會的作用僅僅是發放福利,開展一些娛樂活動等,缺乏對職工具體生活情況的了解,對職工的心理和工作狀態也知之甚少。在這種情況下,解決職工的實際困難,疏導職工的不良情緒更是無從談起,存在脫離群眾的問題。工會在工作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一些職工幾乎遺忘了工會的存在,甚至完全不了解工會的作用和價值。此外,還存在一些影響工會發展的問題,例如基層工會活力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亟待增強;服務職工群眾的精準化程度和水平還有待提高;考核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工作推動力需要強化提升等。
二、增強企業工會活力的建議
(一)完善“組織起來”的工作機制
一要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堅持依法、科學、規范的建會思路,努力實現企業工會組建與不斷發展變化的企業狀況相適應,堅持“哪里有企業,哪里有職工,哪里就要建立工會組織”的工作機制;工會組織形式由以工會委員會為主要形式轉變為建立工會委員會與按區域、行業組建工會聯合會或聯合基層工會相結合;工會組建模式由一種模式轉變為多種模式;工會組建力量由縣以上地方總工會為主,轉變為鄉鎮(街道)、村(社區)工會共同組建;工會組建方法,由先組建后服務轉變為先服務后組建、邊服務邊組建;工會組建方式由自上而下為主轉變為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二要創新職工入會方式。探索與新的工會組織形式相適應,符合不同職工群體特點的入會方式,采取“會員登記入會方式”“靈活會員會籍管理方式”“一張表的職工入會方式”“勞務輸出地入會方式”“勞動力市場入會方式”等,實現入會方式的多樣性、便捷性,最大限度地把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
(二)大力拓展工會服務渠道
一是要充分體現在關注職工的實際需求方面,此為工會服務工作關鍵點。工會的重點是與職工利益息息相關的實際問題。在當前新媒體提供給所有職工的“知情權”和“表述權”。工會可借助于新媒體有效的起到緊密聯系干群關系的作用,適時的了解職工在工作與生活當中各種的實際需求,可在網站上設置工會服務指南、職工心聲、意見建議等多種欄目,有效的拓展職工合理化的建議渠道,使職工關注的諸多的問題都能有效的獲得解決。二是要構建起工會網站服務職工的平臺。為職工的工作與生活排憂解難,并要對職工加強政治思想教育,進一步提升工作的效率與質量。三是應體現在選擇趣味性、生活化的內容方面。現今,工會的微信公眾號在進行信息推送時,大都添加了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三)創新教育職能作用,加強職工素質
在創新教育職能方面,企業工會強化了“三注重”,即注重思想引導、注重學用結合、注重先進引領,并以加強“6S”班組建設為載體,多措并舉,強力推進職工教育。一方面,加強“軟件”建設。舉辦班組長、巾幗班組長管理知識培訓班,開辦班組管理知識大課堂,開辦“金牌工人”素質提升課堂等,通過教育培訓提高班組長的管理水平和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加強“硬件”建設。通過加強職工書屋建設、充實基層班組“小書櫥”等,為班組發放配置書籍資料,鼓勵職工自學成才,并經常組織職工開展讀書演講、讀書心得交流等活動,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氛圍,激發了職工的工作熱情,凝聚了職工隊伍。
三、結束語
總之,當前伴隨著新媒體的高速發展的趨勢,使傳統的社會信息交流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也使工會組織的輿論引導工作面臨著嚴峻的發展形勢,但同時也具有全出了新的機遇。想要讓工會工作真正獲得全社會的廣泛支持,以及促進全體職工的積極主動參與,就必須與時俱進的來進行發展,充分展現出新信息技術下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優勢,進一步整合與利用好各項資源,讓工會工作真正起到匯合眾力、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彭新文,李俊.關于工會工作機制創新的幾點思考[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0,03:42-43.
[2]毛桂茹.新形勢下創新工會工作機制的思考[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1,09:58.
[3]鄭武華.新形勢下企業工會工作機制創新思考[J].東方企業文化,2014,06:80-81.
[4]朱茂勝.工會工作機制創新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4,12:30.
[5]馮以平.推進工會工作機制創新之我見[J].工友,200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