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韻楠
摘要:“大學生村官”自實施以來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它是國家的導向性政策,實施這一計劃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曲折的發展進程,因此在制度層面、管理層面存在著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管理問題;意見和建議
選聘高校畢業生到社區任職,是中央作出的一項具有長遠戰略意義的重要決策,具有長遠戰略意義,對于改善基層干部隊伍結構,提高基層干部整體素質,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等方面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一、背景
為把大學生村官隊伍培育好、管理好、使用好,堅持把做好大學生村官工作作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培養儲備黨政機關后備干部的重要舉措,積極探索大學生村官工作長效機制,為政府和社會有效輸出了大量人才,實現了大學生村官培育管理與社會建設的互動“雙贏”。
二、存在問題
(一)大學生村官定位不明。一是“跳板”思想。不可否認,在就業形勢日益嚴重的今天,不少大學生把當村官作為求職跳板,帶著“過渡”思想,伏案桌頭,苦心研讀,隨時準備考入公務員的隊伍。二是“迷茫”思想。每一位大學生村官既要完成街道所在部門或社區工作,又要承接團委、組織、村官、聯誼分會等其他一系列與之相關的工作,最終導致分不清本職,理不清重點,面對各級領導,幾頭為難。于是,大學生村官產生了失落感,找不到歸屬感,主人翁思想缺失、責任感無處安置。
(二)大量工作疲于應付。大學生村官分布在各個街道人數較少,素質較高,工作能力普遍較強,特別是省聘村官成了各社區、各街道爭著需要的“香饃饃”。但當一個項目名氣打響后承接越來越多各級、各部門的工作任務,出現了人員調配不到位、工作協調有矛盾、任務完成壓力大的瓶頸現象,沒有過多時間去完成本職工作。
(三)積極性調動困難。待遇差別化,身份定位不明,收入不高,激勵機制優勢不明顯,在與事業單位、公務員年輕干部一起活動時,心理上習慣性出現不積極情緒。
(五)考核制度不完善。考核方案浮于表面,打分制度不能切合實際情況,考核辦法不能與街道考核統一標準,聯系不緊密,缺乏實際意義。
三、意見和建議
(一)緊密結合區、街道中心工作。一是研讀大政方針。應緊密結合區委、區政府下達的中心思想、文件要求,組織召開思想學習和方向性指導會議,共同研讀大政方針,在全局性角度上看細微工作,確定目標總思想。二是合理制定任務。在學習大方向文件以后,認真研究街道下一年度工作計劃,結合各街道實際,制定大學生村官的各項目標任務。三是主要領導把關。將目標任務書上報區、街道有關領導,把會工作計劃和任務融入街道整體工作中,盡量避免由于目標任務過于獨立,而導致活動成效不佳的現象。
(二)引導每位成員尋找合適定位。一是采取鼓勵和支持態度。對于大學生村官想考公務員問題,很難回避。盡量依靠政策擴大村官在公務員招錄中的比重,也可試點讓大學生村官在進口關即通過公務員考試,以公務員身份到村任職,規定任職時間,期滿后考核合格方可調整崗位。也可延長村官聘期,解決大學生村官的后顧之憂,做好大學生村官“引得進、下得去、干得好、流得動”的問題。二是采取定期約談制度。作為政治上關心愛護、工作上指導幫助的有效方式,開展大學生村官約談活動。對每位村官的思想動態、工作進展、所處狀況等及時掌握、及時疏導,主動幫助協調,也可以從大局勢上掌控和調整,更有效地發揮大學生村官在基層工作中作用。
(三)開展活動講究便捷和有效性。對于聯誼會中每一位村官的表現,不是獨立地只看聯誼會中參加活動的情況,而是要看一個村官在整個工作中的狀態。一是活動時間安排合理。吸取上一年的經驗和教訓,依然從全局角度入手,盡可能將聯誼會工作避開年中、年底等特殊繁忙的時段;盡量合理分布每個活動間隔,避免出現活動“擁堵”;適當減少規定活動次數,有利于聯誼會內部活動開展,體現特色性。二是內容結合本職工作。各街道開展活動體現“就近”原則,根據本職工作特色,進行資源整合,實行村官互動模式,有目標地選擇三、四個部門,梳理部門全年工作中一項特色重點工作,“駐扎”部門內部,由部門負責人帶領村官隊伍完成一項任務。這樣既能減輕工作負擔、不重復工作,提高工作質量,又能得到部門領導支持,避免不支持現象,凸顯村官作用,形成“雙贏”機制。
(四)完善有利于成長的激勵機制。一是完善考核制度。聯誼會考核制度依然要結合區、街道對大學生村官的考核辦法,體現全面性、整體性。對于聯誼會考核,依然要交辦區組織部統管,體現權威性、統一性。考核制度由區組織部統一制定,可以采取街道自評,區組織部審核的辦法施行。二是強化激勵機制。加大對大學生村官的激勵和提升,加大干部選拔機制,提高青年人的工作積極性。要充分體現“多勞多得”的優勢,讓每一位村官堅信“付出總有回報”這句話。大力宣傳先進典型事例,感染村官內心,不斷鼓舞工作勁頭,幫助村官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馬馳知,關曉光.大學生村官政策的發展歷程和階段特征[J].中國林業教育,2015(06).
[2]江蘇省委組織部、江蘇省委研究室課題組,劉國中,趙永賢,莊同保,苗成斌,高顏,胡宏,程亮.大學生“村官”工作長效機制探究——以江蘇省為例[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0(03).
[3]姚東瑞.大學生村官成長環境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