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摘要:推行分級診療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合理分流患者、均衡醫療資源等問題的有效措施。文章從目前就醫現狀出發,分析了實施分級診療的必要性,介紹了分級診療的具體模式。基于分級診療模式,從五個方面重點討論了實施分級診療后如何對醫院進行績效考核,提出了操作性較強的推進和保障分級診療順利實施的手段和方法。
關鍵詞:分級醫療;診療模式;績效考核;醫療服務能力
一、我國目前的就醫現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群眾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國家為了充分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權益,陸續啟動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目前已覆蓋96%以上人群。各項醫保政策的實施減輕了群眾就醫的個人負擔,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仍無明顯改善,一方面,城市三級醫院服務數量猛增,遠遠超過其服務承載能力,而三級以下醫療機構診療人次逐年銳減,工作量嚴重不飽和。大醫院人滿為患和基層醫療機構資源利用不足的問題并存,既浪費醫療資源,影響醫療服務體系的整體效益,也推高了醫療費用,加重患者負擔和醫療保險資金的支付壓力。
二、實施分級診療勢在必行
為解決上述問題,2015年8月國家出臺了《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將逐步推進分級診療。到2017年,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逐步完善,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基本形成,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明顯提升,就醫秩序更加合理規范。到2020年,分級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機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層級優化、職責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醫療服務體系基本構建,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三、分級診療具體模式
(一)基層首診,鼓勵并逐步規范常見病、多發病患者首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對于超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和服務能力的疾病,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患者提供轉診服務。
(二) 雙向轉診,堅持科學就醫、方便群眾、提高效率,完善雙向轉診程序,建立健全轉診指導目錄,重點暢通慢性期、恢復期患者向下轉診渠道,逐步實現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的有序轉診。
(三)急慢分治,明確和落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急慢病診療服務功能,完善治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鏈,為患者提供科學、適宜、連續性的診療服務。急危重癥患者可以直接到二級以上醫院就診。
(四)上下聯動,引導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建立目標明確、權責清晰的分工協作機制,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為重點,推動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縱向流動。
四、加強績效考核,積極推進和保障分級診療順利實施
推行分級診療后,主管部門需要制定一系列科學、實用、靈敏、獨立的績效考核指標,并定期對醫療服務體系進行績效考核,以保障分級診療制度長期穩定實施。
(一)醫療服務數量指標考核
服務數量績效考核指標主要包括:年門診人次、年住院人次、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轉次數、年手術人次、平均每門診人次費用、平均每住院人次費用等。
1.二級醫院和一級醫院及社區醫院的年門診人次、年住院人次、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轉次數應有明顯提高,年手術人次逐年增長,平均每門診人次費用、平均每住院人次費用逐年下降。
2.三級醫院的年門診人次、年住院人次、病床使用率相對下降,病床周轉次數加快,年手術人次下降,主要是難度小的一、二級手術人次下降明顯,而復雜的三、四級手術應逐年增長,平均每門診人次費用、平均每住院人次費用逐年下降。
(二)醫療服務質量考核
進行醫療服務質量績效考核的指標主要包括處方合格率、入出院診斷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大型醫療設備檢查陽性率、急危重癥搶救成功率、醫院感染率、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率、平均住院日等。各級醫院應采取多種措施,持續改進服務質量,提高處方合格率、入出院診斷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大型醫療設備檢查陽性率、急危重癥搶救成功率;降低醫院感染率、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率;縮短平均住院日。
(三)醫療服務范圍考核
分級診療就是根據患者病種和病情選擇到最適宜的醫療機構進行恰當診治。分級診療制度明確了各級醫療機構收治患者的范圍,即城市三級醫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的診療服務。城市二級醫院主要接收三級醫院轉診的急性病恢復期患者、術后恢復期患者及危重癥穩定期患者。縣級醫院主要提供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以及急危重癥患者搶救和疑難復雜疾病向上轉診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康復醫院、護理院等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提供治療、康復、護理服務。
(四)醫療服務能力考核
各級醫療服務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考核評價側重點不同。
1.一級醫院及社區醫院主要從基礎設施及設備配備和人才隊伍建設兩個方面考核。首先,評價基礎設施、醫療設備的數量及技術先進程度能否滿足日常工作需要,并按計劃引進先進醫療設備,不斷提高診療服務能力,另外加快信息化工程建設,建立醫療衛生信息平臺,開展遠程診療服務,讓患者在一級醫院及社區醫院就能分享二級或三級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其次,考核一級醫院及社區醫院技術人員的配備,檢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情況,康復治療師、護理人員等專業人員培養情況,上述人員的數量及技術水平能否滿足轄區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另外,衛生主管部門制定政策,規定二級和三級醫院主治以上醫務人員每年到一級醫院及社區醫院工作不小于一定時間,以幫助其培育一支穩定、實用的醫療隊伍。
2.二級醫院除了考核基礎設施及設備配備和人才隊伍建設之外,重點考核臨床專科建設情況。對原來沒有的專科要組織力量創建,對已建立但技術力量薄弱的專科要通過引進培養人才、購買配置設備等措施提高專科醫療水平。通過完善臨床專科建設,提升醫院綜合服務能力。
3.三級醫院應重點考核其在醫學科學、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方面的成果。實行分級診療后,三級醫院的就診量會較大幅度下降,醫務人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醫學科學、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工作中,研發新技術,開展新項目,攻克醫療領域難題,提高對急危重癥、疑難雜癥的診斷水平和治療效果,按要求積極開展見習生、實習生、進修生等人員的帶教工作,為國家培育優秀人才。因此,上述幾個方面是三級醫院的考核重點。
(五)分級診療社會滿意度調查結果評價
實行分級診療的目的是讓廣大人民群眾患病時能得到及時治療,并且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基礎上,節省醫療費用支出。分級診療推行后是否達到了上述目的,應該由廣大人民群眾作出評價。醫療服務體系主管部門設計與確定分級診療社會滿意度測評指標體系,開展評價活動。
五、結束語
分級診療能在引導患者進行有序流動、切實有效地降低醫療費用、充分利用醫療資源、均衡和豐富醫療資源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是解決我國目前就醫現狀的一劑良藥。為了讓這劑良藥更好得發揮作用,對其進行科學地績效考核必不可少。
參考文獻:
[1]楊堅,盧珊,金晶等.基于系統思想的分級診療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6,36(1): 1-4.
[2]付強.促進分級診療模式建立的策略選擇[J].中國衛生經濟,2015,34(2):28-31.
[3]呂鍵.論深化醫改進程中分級診療體系的完善[J].中國醫院管理,2014,34(6): 1-3.
[4]方少華.全民醫保背景下實現分級診療的路徑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14,321(1):19-21.
[5]余紅星,姚嵐,李瑩等.基于分級診療的醫療機構分工協作機制探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4,34(7): 1-3.
[6]王虎峰,王鴻蘊.關于構建分級診療制度相關問題的思考[J].中國醫療管理科學,2014,4(1):28-30.
[7]劉達灝.多元績效考核方法在公立醫院的實踐與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6,36(6): 66-67.
[8]馬新麗,徐磊,高彥兵.新形勢下公立醫院績效管理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現代醫院,2016,16(5): 7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