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妍+杜甜甜
摘要:2017年“五四”青年節前夕,中國4億多青年收到了一份厚厚的節日大禮包——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發布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青年發展計劃,它也是黨和國家青年工作的行動綱領,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青年一代的關心和對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視。如何能夠抓住這個戰略機遇?如何正確應對更多的挑戰?如何更好的凝聚青年人的思想和精力,去為單位的全面轉型和升級發展出謀獻策、獻智獻力?共青團組織首當其沖,要積極為我所青年員工成為發展生力軍提供支持和保障;而共青團組織作用的發揮永遠離不開團建工作的潤滑劑——團干。本文從當前團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入手,探討了團干部發展的對策和建議,對助推國有企業團干部隊伍健康成長具有積極指導意義。
關鍵詞:團干部培養機制;工作激情與工作資源;立足崗位加強鍛煉
毋庸置疑,青年最富有朝氣、活力,最富有夢想、闖勁,敢想敢干,開風氣之先,因此,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來。哈羅德·羅森堡在《荒漠之死》中有一句名言:“一代人的標志是時尚,但歷史的內容不僅是服裝和行話。一個時代的人們不是擔起屬于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負,便是在它的壓力之下死于荒野。”轉型期中國社會,我們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跨越式走過了西方社會長達幾百年的發展歷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人間萬事出艱辛,“奮斗”二字,既標注著美好夢想的實現途徑,也永遠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當然,更是今日中國戮力前行的主基調。
為全面而準確地掌握團干部隊伍情況,增強團干部隊伍建設和團干部素質培養的針對性,通過專題座談會、團干部培訓會、團干工作交流會等多種形式對團干的基本現狀、自我成長需求等進行了調研分析,基本探索出了共青團服務青年團干成長成才的新形式。
一、當前團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團干部培養工作機制不夠健全
1.培養教育單一。目前,對團干部的培養教育基本采取單一的理論知識培養,形式主要是由團委組織開展各種類型的培訓班;缺乏多方式、多渠道的培養機制。
2.團干部選拔缺乏備用結合機制。目前,團干部的選拔主要是采取基層支部團員青年選舉方式,沒有考慮團干部后備隊伍建設,沒有在基層團干部選拔中做到基層支部推選與團干部后備隊伍建設的有機結合,這就導致一些新上任的基層團干,實踐經驗嚴重缺乏,在進入團干部隊伍后,對于團委安排的工作常常是一頭霧水,無法有序開展基層團支部工作,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對整體團干部隊伍建設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二)團干部自身要求不嚴
1.思想覺悟有待提高。個別團干部雖已進入團的隊伍,但是其思想層次仍停留在我是一名普通團員的定位上,對于團的工作主動性不高、或者只當團委的“傳聲筒”,上級安排什么任務,基層團干部就照原樣安排下去,不考慮支部青年特點,無創新,無亮點,導致團建活動不出效果,不出成績;在加上當前社會各類“亞文化”盛行,有的基層團干部思想堅定性較差,在團支部內部釋放消極情緒,傳播消極言論,從而對整個團支部團結性、團員青年的思想狀態產生不良影響。
2.急功近利,心浮氣躁,工作作風還不夠扎實。一些團干部在工作上表現為對容易出成績、得榮譽的事情比較熱衷,對眼前的、現實的成績比較看重,在工作中剛開始干勁十足,一遇困難和挫折就垂頭喪氣,甚至對基層團支部工作失去信心和動力,消極開展工作,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和意志。有的團干部工作作風浮躁,干團建工作流于形式、浮在表面,對待支部的團員青年、對待自己缺乏謙虛、嚴格的精神和風范。
3.工作經驗少。經調查,不少團干部的工作經歷比較單一,從學校到單位,“從學生干部到團干部”,缺乏其他崗位的鍛煉,因此個別方面的經驗較欠缺,思考問題時不夠全面。
4.組織協調能力差。一些團支部書記在團建工作中遇到困難,不主動與上級領導溝通,尋求幫助和支持,而是自己捂著、壓著,不上報,不解決;有的團支部書記在接到團內工作任務后,不分配、不開會、不動員、不調動基層團支委共同分擔,而是將所有任務自己一個人去做,導致的結果是團支委沒事可做,而團支部書記十分疲累,最終工作效果也不理想。
(三)團干工作激情與團建工作資源之間仍存在矛盾
1.基層團的工作力量和工作資源比較薄弱,團支部無固定工作經費,無合適的活動場地等客觀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團干開展工作的激情。
2.團干部出口機制不健全。出口不暢,是制約團干部進一步成長的瓶頸,尤其是對于一些有能力的優秀團干部,一旦離開團組織,基本上又回歸到普通青年的序列中,使他們不能得到更好的鍛煉,影響了他們的進一步成長。
二、關于進一步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的若干對策、建議
(一)立足團的崗位,加強團干的鍛煉
共青團組織對于團干而言是提升自我的很好平臺,首先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政治屬性能使團干部在政治品質上得到很好的鍛煉,政治理論水平得到提高,責任意識不斷加強,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講效能、講服務的自覺性大大增強;其次團的工作內容廣泛,能使團干部在組織協調、寫作表達、應變交際等方面得到很好的鍛煉,知識面不斷拓寬,分析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水平不斷提高,綜合能力不斷加強。
因此,在這樣的平臺下,加強團干的鍛煉工作就要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有針對性的開展,首先是鼓勵和策劃由團委主導,基層團支部承辦開展團建活動,幫助基層團干部在實踐中增強才干,提升其組織協調及把控全局的能力。
其次是通過對基層團建工作的量化考核,監督和敦促基層團干主動鍛煉,主動提升,以“五四評先”活動為依托,將團干部隊伍建設與基層團支部考核工作相結合,通過“基層團支部書記述職及答辯”的方式,一方面加強、培養團干部應變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同時也考核團干部的領導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同時將此次考核結果作為團支部評先和優秀團務工作者評選的重要參考和依據,更能加大對基層團干工作的鼓勵和促進意義。
(二)著眼未來,培養團干部
一是對于團干部的培養不能僅僅滿足于做好眼前的共青團工作,無論是團干部個人,還是組織,都要樹立起著眼于黨的事業未來發展需要的意識,有針對性的加強對團干部的培養。部分團干部思想觀念方面的模糊,很大程度上源于理論上的不成熟。建議黨組織能將團干部作為黨的后備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團干部的特點,加大培養力度,加速培養步伐,培養出不僅能滿足共青團工作現實需要,而且能適應黨的事業長遠發展需要的團干部。
二是要立足團的事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加大對團干部政治素養和思想覺悟等多方面的培養和教育,以專題培訓和素質拓展訓練活動為依托,從多角度、多渠道培養團干部的各項基本素養和能力。同時,單位應對優秀的團干部給予及時的有效的培養,完善優秀團干的推優和出口機制,從而促進團干部的有序健康成長和發展。
三是在做好團干培養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思考提升團干工作活力和熱情的途徑和方法,保障團建工作的經費額度,建立團建經費管理辦法,逐步緩解基層團干開展工作“有炊無米”的情況。同時單位也將積極搭建與兼職團干所在部門行政領導交流與溝通的路與橋,從多方面為基層團干開展工作提供資金支持和政治保障。
(三)心系團干,整體提升青年工作效果
加強對團干部隊伍的建設,最根本的目的還是服務青年工作,真正提升青年工作效果。一是要在服務青年上下功夫。心系青年、服務青年是共青團工作的基本要求。共青團開展工作必須以為青年辦好事、辦實事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深入分析青年的具體需求,開展一系列貼近青年、服務青年的活動,增強服務青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當前面臨著轉型改革發展帶來的一系列新要求,青年人是未來和希望,共青團作為青年組織,應該深刻思考,如何去真正了解青年人的呼聲和需求,在抓好青年服務上投入更多精力,切實為青年人的成長成才、建功立業,發揮生力軍作用提供平臺和支撐。
二是要在務求實效上下功夫。“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共青團事業現在面臨著寶貴的發展機遇,只有埋頭苦干,務求實效,才能把握機遇,開創共青團工作的新局面。要做到務實,就必須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面對共青團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如何確保青年工作能為團員青年所接受和歡迎呢?只有通過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全面客觀掌握基層工作情況,要經常到基層一線去聽青年言、解青年難、幫青年富、安青年心,與青年打成一片,只有幫助青年解決實際問題,才能贏得青年歡迎。同時還要以基層實際為出發點開展共青團工作,切不可從主觀愿望出發,脫離基層實際和青年實情,好高騖遠,與基層實際狀況背道而馳,導致活動開展沒有效果或效果不佳,甚至引起團員青年的不滿和抱怨,則得不償失。
《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之所以不回避現實問題,就是從國家的層面體恤青年、關懷青年,以青年為本,強調創新青年工作的內容、模式以及方法、途徑,用青年愿意聽、能聽懂的話題和樂于接受的方式,更有針對性、更務實有效地進行引導和培養青年。
歷史,由人民書寫。大時代、大歷史,乃至大國崛起,必將離不開青年的熱情與奉獻,“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