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摘要:鋼鐵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由于需求下降,產能過剩矛盾日益突出,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鋼鐵全行業虧損嚴重,現已到了壯士斷腕去產能的關鍵時刻。國有企業在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任務艱巨,要想實現質量效益型發展,必須要靠自身努力,著力攻堅克難,從優化品種、提高質量、拓展市場、科技創新、挖潛降本等方面下功夫,搶占市場制高點。由粗放型經營轉化為集約型產業經營,力求實現鋼鐵行業度過寒冬。
關鍵詞: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鋼鐵業
一、影響職工工作積極性發揮的主要因素
(一)職工的權利不能得到充分體現
一些單位只強調承包經營者權利的集中,而忽視了職工的民主管理,職代會權力沒有真正落實,年年搞提案,年年不兌現,導致工作任務繁重、工作強度加劇,因而對企業失去信心,使職工產生一種失落感,其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
(二)物質分配不公,職工有怨氣
有的單位沒有堅持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存在著嚴重的平均主義;有的企業班組在職工績效考核方面不公開或公開程度不透明,導致分配不均;有的利用人情世故放不下面子,進行亂分配。
(三)風氣不正,思想政治工作弱化
近年來,管理人員和職工比例的嚴重失衡,一個職工所創造的效益要養活多位管理人員。部分領導者、管理者一味追求物質刺激,忽視精神刺激,淡化和削弱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在處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時,不充分發揚民主作風,不耐心傾聽職工意見和建議。
(四)后顧之憂多,職工有泄氣情緒
目前,一些職工看到國內外鋼材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社會上的企業頻頻破產倒閉,下崗人員增多,從現實中真切地感受到市場競爭的強大壓力,因而危機感普遍增強、責任感有所強化。
(五)領導干部不廉潔,職工有想法
如一些黨員干部認為,只要勤奮工作,做出政績,廉潔奉公、不貪不占,關心群眾,為民造福就保住了大節。至于吃喝一點、玩樂一會是生活小節,無礙大節。有的甚至認為“吃喝可以推動經濟發展,玩樂能夠增進相互感情”。在這種思想支配下,至今有不少領導干部揮霍公款吃喝,巧立名目玩樂等。職工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因而勞動積極性受到影響。
二、怎么才能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要搞好企業生產,提高經濟效益、充分調動起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工作做起:
(一)用共同目標構建凝聚力,凝聚力就是生產力
首先,必須使職工享受應有的政治權力,參加企業重大問題討論,讓職工做主人,讓職工密切關注企業發展方向,讓職工覺得自己是企業的合伙人。其次,要完善利益分配機制。認真貫徹多勞多得、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進一步完善內部分配制度,使職工勞動所得同其勞動成果相聯系,既要克服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又要防止分配懸殊。為此,必須做到三公開:一是分配來源公開;二是分配方案公開,讓廣大職工參加討論班組績效分配方案和實施辦法;三是分配結果公開,體現獎優罰劣、獎勤罰懶、公開合理的原則。要充分信任職工,積極支持職工放開手腳工作,做職工們的"贊助人"。
(二)建立賞罰分明的利益分配機制
多元化的分配要素在當今社會,價值分配的內涵遠遠超出了薪酬本身。每一位企業職工進入企業都會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可能是物質的回報,也可能是能力的提升,價值的體現,發展的空間。當一個人被要求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時,他們往往興致索然,無法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要挖掘每一位職工的內在動力,提升、激勵職工工作的欲望。則要讓職工在自己的工作中有發言權,管理層要尊重職工,最重要的是要因人善用。
(三)淡化權利,強化人文關懷
未來在哪里,是每個人時刻思考的問題。人們為了一個屬于自己的遠景奮斗時,他們能忍受目前自己種種不快和逆境,而始終積極。強權的鼓勵模式、一言堂的管理體制在企業管理中都已經失去了其地位。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與職工間建立彼此尊重的環境尤其重要。
一是各級領導干部以身作則,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領導干部的一舉一動對職工的思想影響最大。因此,領導干部要有“職工選我當干部,我當干部為職工”的思想,要廉潔自律,率先垂范,艱苦創業,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與職工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積極創造條件為職工排憂解難,使職工感受到企業的溫暖,從而調動職工干好本職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是充分了解職工需求,聆聽職工的心聲。作為管理者,要能充分的認識了解職工的出身、學歷、經驗、家庭環境以及背景、興趣、專長等。同時還要了解職工的思想,以及其干勁、熱誠、誠意、正義感等。
(四)引導職工合理競爭、激發職工的潛能
在任何企業中職工之間也是存在競爭性的,競爭有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的區別。正當競爭就是采取正當手段或積極方式正向攀比。不正當競爭就是采取不正當的手段制約、壓制或打擊競爭對手。作為一名管理者,關注職工心理的變化,適時采取措施,防止不正當競爭,促進正當競爭是其重要的職責。
(五)強化民主管理,建立領導干部率先垂范機制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企業的任何一項生產經營活動都需要通過每一位職工去實現。因此,只有把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才能促進企業生產力的提高和生產的發展,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企業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