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
摘 要:作文教學要努力使學生成為寫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讓給學生。而要實現這樣的追求,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本文就筆者近年來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嘗試,歸納為這樣幾點:作文要在統一中體現自由;作文要在規定時間中放大范圍;作文要在傳授中體現發散性思維。
關鍵詞:高中;作文教學;技巧
作文教學要努力使學生成為寫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讓給學生。而要實現這樣的追求,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近年來筆者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嘗試,歸納為這樣幾點:作文要在統一中體現自由;作文要在規定時間中放大范圍;作文要在傳授中體現發散性思維。為此,本文中筆者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作文要在統一中體現自由
從我們自己的寫作體會看,要按照一個比較狹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這一方面恰好有所積累,要寫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學生的情況各不一樣,我們有什么理由要求他們寫自己并無積累并不想寫的文章呢?當然,也許有的教師會說,考試都是統一要求的作文啊。不錯,考試作文總有一個統一的要求,但我們必須要弄清楚考試作文與平時作文的區別。我個人認為:考試作文的目的是為了測量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寫作能力,而平時作文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寫作能力。考試作文是看結果,平時作文是重過程。如果學生根本不想寫、無法寫,又怎么能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證學生的寫作自由,倡導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義的。
如果我們再聯系近幾年來的高考作文命題,不難發現近年來高考作文都盡可能地給學生更大的選擇自由和寫作空間。當然,我們所說的學生作文自由,也不是對學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問,而是努力給他們寫作的自由空間和選擇的自由,不愿意寫的不必逼著他寫。更多的時候,是提供一個寫作的情景或話題。如:高二的文言文教學,我就布置學生聯系實際談感想寫評論;小說板塊,讓學生嘗試寫寫微型小說。
筆者一直認為學生作文是其在進行藝術創作,而不是在教師嚴格標準下的“現代八股”。既然學生作文是其創作的藝術品,那么就必然允許他自己的作品張揚個性,表現自我。從教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饋量更大,發現的問題也更多更真實。
二、作文要在規定時間中放大范圍
語文老師,一般都會注重在規定時間作文,我們的各類考試也都是有時間要求的,我們在對學生的規定時間作文提出要求的同時,對不規定時間的課外作文也要提出一些要求。而我多年來,更重視課外作文。所謂“為主”不是指課內作文的篇數比課外的練筆還要多,而是說主要看重的還是課內作文,把課內作文看作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把課外的寫作看作是輔助手段;對課內作文花時間多,用心多,精心計劃,精心批改,而對課外作文,則任其自由發展。我對這種做法是持反對態度的。因為課內作文雖然對于培養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一定的要求作文的能力很有效,從應試這個角度講,不失為一條可行的路子,但學生在整個寫作過程中始終是被動的,思想受到限制,思維受到限制,因而很難有佳作出現。況且高中作文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應付高考,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我在作文教學中就注重了課內作文與課外作文相結合,側重于課外作文訓練。
在學生的課外作文上我花了不少的心思:首先努力豐富學生課外作文的內容。經常引導他們學會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寫作的觸發點,關注國內外焦點問題,吸收多元文化,多讀報刊雜志等時文,培養現代意識。從生活中找素材,提醒他們要特別關注自己,要以敏感的心去體察生活中的每一個微小的變化,更要對自己內心的微妙變化時時刻刻予以關注,因為文章都是心靈的產物。而這些在課內作文中不可能都一一涉及到,引導學生在課外將自己一時的感悟,點滴隨想用語言文字的形式再現出來。既能使學生感到有內容可寫,又能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事實證明學生的課外習作中往往比課內作文質量更高,內容更充實。
三、作文要在傳授中體現發散性思維
作文課在傳授學生如何寫作的同時,要盡量引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筆者一向不認為作文知識和能力之間有著必然聯系。姑且不舉那些什么作文知識也沒有的大作家為例,也不引用魯迅先生不要相信文章做法之類的名言,單就我們自己的體會而言,知識到底在其中起多大作用,就很值得懷疑。寫得一手好文章,而考寫作知識不及格的人絕不是個別的特例。對我們寫作有益的倒是一種沙龍式對話,能激發大家的寫作熱情,發散大家的思維,給大家寫作的啟發。基于這樣的一些基本想法,我的作文評講課就是要發散學生的思維,就一個作文題或一篇作文,展開廣泛的對話。
作者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同學們可以發表自己的評論,不同意見可以辯論,老師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對話者。不是說我就完全喪失了教師的角色,不發揮我應該有的作用,而是說我不以自己的意見為核心,學生常常和我的意見相左,而且批評我的作文評價標準“太舊”“太實用化”“框框太多”,既據理力爭,也虛心接受。我們討論的話題,既不是糾纏于所謂寫作的知識和寫作的理論,包括教材的寫作內容也絕不拘泥,甚至有時會把它作為我們批評的對象;而是以學生的習作為話題,以鮮活例子為討論的出發點。人們常說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但在課堂中具體地體現就不容易,而且要在作文教學中實現學生的主體似乎更難。這樣的作文評講課,學生卻往往能成為“主體”,非常投入,學生和我本人都覺得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