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曦萍
(廈門市火炬幼兒園 福建 廈門 361000)
摘 要:目前,以幼兒為主體的自主性教育越來越深入人心,而戶外混齡活動引入幼兒園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重視。但我們也發現有不少教師在組織戶外混齡活動時,由于場地資源劃分不合理、材料整合性不足、組織隨意性較強等問題,而使戶外混齡活動失去了它自主發展、自發形成的自主式活動本性,得不到幼兒真正的喜愛。本文著重論述了通過科學合理利用場地資源創設活動場地、優化整合戶外活動材料、細化戶外混齡活動管理等來開展自主式戶外混齡活動,順應幼兒自主性、游戲性、活動性的意愿,使活動更具有層次性,讓幼兒在自主式戶外混齡活動中獲得不同層次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自主式;戶外混齡活動;組織
自主意味著主動的學習與主動的發展。以育人為本和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促進每一位幼兒的主動發展,已經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和實施,不斷深入人心,而新《綱要》與《指南》的頒布,也在幼兒園掀起了一股自主性教育研究的熱潮,并成為幼教改革的主旋律。作為能夠高度促進幼兒社會性交往和自主性發展的戶外混齡活動被紛紛引入到幼兒園的課程中。但如果在戶外混齡活動中老師還只是注重技能,滿足于形式,以成人的功能性的角度來開展幼兒園的混齡戶外活動,活動將無法順應時代要求,想實現幼兒自主學習和主動發展的教育理念,顯然是天方夜譚。因此,我們必須在幼兒園中不斷嘗試和改進戶外混齡活動的組織與實踐,強調以幼兒為主體,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珍視游戲的獨特價值,重視兒童的體驗,通過戶外混齡活動真正體現幼兒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教育目標。
一、科學合理劃分戶外場地資源,創設開放自主的游戲活動場地
(一)科學合理劃分戶外場地資源,保障幼兒自主活動質量
《指南》《綱要》和《規程》都提到“幼兒園要因地制宜為幼兒創設活動與游戲場所”,但這個要求和目標,并不是幼兒園有創設幼兒的游戲活動場地就可以了,而是要求幼兒園要研究場地的適宜性、科學性、合理性,特別是戶外混齡活動場地。因為是一種打破班級界限,打破年齡界限的戶外活動形式,幼兒園應該更加重視所創設的活動環境是否充分利用了場地資源,以有效保障幼兒活動的質量。
目前不少幼兒園的戶外混齡活動中,表面上孩子活動得很熱鬧、很自主,但是實際各個場地間幼兒活動是雜亂無序的,不少教師忙于在到處“救火”。如:騎著小車的小朋友在各大場地中穿梭,不時就會有孩子來報告“***小朋友又撞到我啦!”拍皮球孩子的球四處滾,經常滾到幼兒的平衡區、跳繩區,極易發生危險。
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本園幼兒園場地的實際情況來創設,如窄長的通道適合創設為幼兒的騎車區,適合投放各類車輛;大操場大又沒有遮擋,適合投放竹木材料、油桶、輪胎等較大型的游戲材料;跳格子、跳繩、玩皮球適合在場地的邊角地帶等。;而投擲游戲是不適合放在場地中央等,根據幼兒戶外活動的內容及項目來選擇合適的活動區域,既有助于保證幼兒活動的自主性,又能夠使幼兒活動不互相干擾,有序進行,最大限度維護幼兒活動安全,提高幼兒的自主活動質量。
(二)因地制宜創設情境性活動場地,激發幼兒自主活動興趣
根據幼兒直觀性和游戲性特點,為幼兒創設富有主題情景的活動場地,能夠激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而興趣是幼兒自主性發展的基礎。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活動興趣,挖掘場地資源創設富有情景的游戲活動場地。如:幼兒的騎車區可以創設成馬路,設置斑馬線、紅綠燈,及各種交通安全標志,還可以在“馬路”邊設置“房屋”等,幼兒就可以玩“馬路上”的交通游戲;可以玩送“快遞”的游戲、“旅游光觀”的游戲、“上下班”的游戲等,使“騎車區”的功能從單一到多元,賦予了更多的活動目標,幼兒在玩騎車的過程中,隨著興趣點的不同,游戲情景也階段性變換著,呈現出豐富多樣性,激發了幼兒自主活動的興趣。
二、優化整合戶外活動材料,滿足幼兒自主探索熱情
(一)改變以單一目標為主的材料投放方式
單一的材料往往極易讓幼兒對活動失去興趣,材料的單一性既無法滿足幼兒好探索的特點,也無法激發幼兒的主動學習及持續自主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組織戶外混齡活動時應該時常思考:哪些材料是幼兒每天喜歡玩的?哪些材料是幼兒極少去取的?并思考區域材料存在材料單一、目標單一的情況嗎?
因為戶外混齡活動的組織形式,必然存在同一個區域來活動的孩子的年齡段的是不同的,材料單一不夠豐富,自然容易使幼兒玩一兩次就不想玩了。而投放功能單一的材料,如跳繩區只提供跳繩;拍球區至提供皮球等這種按照單一運動功能來投放材料的區域,自然無法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因此,教師在投放區域材料時,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避免材料單一性和功能單一性這兩類單一性材料的投放,應該在一個活動區域中投放各類滿足小中大不同年齡階段的材料,以吸引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活動興趣,真正達到混齡活動的目的。
二是允許幼兒自主選擇不同區域的材料,并在活動中重組游戲活動。也就是幼兒可以在戶外活動中根據年齡興趣點和不同的發展水平,選擇不同區域的材料,組合在一起游戲活動。
(二)注重高低結構材料的相輔相成
目前幼兒園在組織戶外混齡活動中除了存在材料單一性和材料功能單一性外,還普遍存在戶外區域材料目標單一的問題。老師們習慣于將高結構材料和低結構材料分類放置,而由于不同年齡的幼兒對材料的理解及使用能力等方面都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材料對不同的幼兒產生的挑戰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單純的高結構或是低結構活動中,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上都難以滿足幼兒進一步的活動需求。如同樣是一條竹梯,對于小班,可能就是放在地上走,對于中班,就要把梯子橫架著高走,而對于大班,可以適當加入一些高結構的材料,如平衡木等,讓幼兒將竹梯與平衡木做組合,適當加入坡度,增加難度和挑戰性。”
每個孩子,他的能力、情感、關注的需求是不同的,在有限的高結構活動或低結構活動中都無法一一得到滿足。為幼兒提供不同層次、具有更大選擇性和探索性的活動材料,才能滿足并促進不同孩子的自主性發展。只有當游戲或活動的難易程度真正適合幼兒時,幼兒才能夠喜歡它并真正獲得發展。
三、細化戶外活動管理,保障戶外混齡活動有效實施
(一)實行教師人員管理交叉制
應該不少老師都有發現這么一個現象,如果活動區域場地是按班級來包干負責的話,那么老師們會發現自己負責的場地內總是聚集著自己班的孩子,這是因為幼兒年齡特點所致,特別是低齡幼兒普遍比較缺乏安全感,所以他會不自覺地選擇自己本班老師在的場地活動,長期這樣,也就無法達成通過戶外混齡活動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和自主性發展的目的。因此,要讓幼兒在戶外活動中“混”起來,首先全園的教師也要“混”起來,在每一塊活動區域場地上都應該有小中大三個不同年齡段的老師來負責,由于孩子對本年齡段的教師較為熟悉,因此能夠減少幼兒對老師的陌生感,增強安全感,有利于幼兒在戶外活動中真正地“混”起來。
(二)實現幼兒發展管理“欣賞式”
自主性活動及游戲能最大程度地符合幼兒的最近發展情況,幼兒在自主性游戲中主動學習和自主發展的表現尤其突出。教師在組織中應該以觀察為主,學會欣賞兒童的自主游戲行為,做到“幼兒在前,教師在后”“敏銳觀察,及時出手”。為了便于教師識別來到自己場地上的孩子是哪個年齡段哪個班級,教師可以通過為每個幼兒做一個特制“手環”,如粉色X—101,表示的是小段小一班1號的孩子;藍色Z—101表示的是中段中一班1號的孩子;紫色D—101,表示的是大段大一班1號的孩子,用手環上的顏色、數字來識別幼兒,幫助場地上的老師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支持幼兒的游戲進展,并通過欣賞式點評鼓勵和激發幼兒的自主游戲行為,保障幼兒自由、快樂地開展游戲。
欣賞式點評可以是即時的鼓勵肯定,也可以由場地上的老師講述幼兒在戶外混齡活動中的“哇”時刻,用相片或記事貼進行簡單記錄,然后在戶外活動后,張貼到各班班級“來信啦——我的哇時刻”欄中。而班級教師則利用每天離園前的談話時間,將今天的“來信——我的哇時刻”以故事的形式讀給孩子聽,從而推動幼兒的發展。《指南》中也明確指出: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創設游戲環境和幼兒一起游戲,“學會認同”是前提,而“快樂共享”是保障,游戲中,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就是教師的一份欣賞和支持。
戶外混齡活動因其獨有的教育價值,受到許多幼兒園的推崇,并紛紛引入幼兒園的自主性活動課程中,但戶外混齡活動如何讓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混齡活動中“混”出興趣,“混”出能力,“混”出水平,需要教師充分挖掘戶外環境中有利于幼兒學習與活動的有利因素,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多元的,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的游戲活動材料,并整合幼兒園園本環境特點,追隨幼兒的腳步提供適宜的支撐力量,讓戶外混齡活動真正成為能夠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自主探索和自主游戲的樂園。
參考文獻:
[1]華愛華.幼兒園混齡教育與學前教育改革[J].學前教育研,.2006,2
[2]陳汝男.中國混齡教育研究現狀及發展展望[J].教育文化論壇,2016,10
[3]管國瑞.幼兒園戶外活動中師幼互動行為分析[N].華夏教,.2016.7
[4]季曉英.幼兒自主性游戲的環境創設與引導[M].學前教育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