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然++惠麗紅++王春海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在輸血管理持續改進中臨床用血量及規范性改善情況。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輸血患者160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根據《臨床輸血技術規范》、《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來為其制定管理辦法,而實驗組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管理辦法,然后對兩組患者的用血指標、復診率和輸血文書規范性進行對比。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人均用血量(0.63±0.018)U、手術人均用血量(0.74±0.052)U及各成分血用量(0.37±0.027)U等指標均低于對照組(0.87±0.034)U、(0.91±0.063)U、(0.46±0.033)U,同時實驗組患者的復診率(31.88%)輸血文書不合格率(6.25%)和明顯低于對照組(66.75%)、(35.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輸血管理過程中,根據臨床用血情況為其制定系統性的管理制度,并對其進行持續性的改進,可以有效解決輸血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提高輸血科的工作效率。
【關鍵詞】臨床用血;輸血管理持續改進;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5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1.0.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輸血患者160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給據《臨床輸血技術規范》、《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來為其制定管理辦法,其中,男423例,女376例,年齡19~77歲,平均(48.5±1.8)歲;而實驗組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管理辦法,其中,男441例,女359例,年齡20~75歲,平均(48.1±1.7)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臨床方面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用血量情況、各成分血用量,回院復診情況和輸血文書規范性進行回顧性分析。
1.3 輸血資料統計
根據我國衛生部提出的計算公式對其進行計算,用血量單位為U,全血制備的血漿100 mL=1 U,紅細胞懸液200 mL=1 U,全血制備的冷沉淀200 mL=1 U,通常情況下1個治療量所需要的機采血小板為10 U。
1.4 評定指標
(1)對兩組患者的人均用血量、手術人均用血量及各成分血用量進行記錄和對比;(2)對兩組患者的重復來院就診人數進行記錄和對比;(3)對兩組患者的輸血文書規范性進行評價,主要評價內容包括輸血同意書、輸血核查記錄單、輸血申請單、不良反應回報單、輸血病程記錄,任何1項內容未按照規范來進行填寫都被確定為不合格。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人均用血量、手術人均用血量及各成分血用量對比
統計發現,實驗組患者的人均用血量、手術人均用血量及各成分血用量等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如今,隨著我國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為了更好的滿足患者輸血治療需求,各大醫院相繼成立了輸血科,有效的推動了輸血行業的發展。目前,輸血行業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需要改進,如輸血核對規范和標準有待完善、輸血從業人員專業水平比較低、輸血申請管理制度不完善、臨床輸血醫師缺乏對于輸血的全面認識、未對病患輸血前后所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記錄和評估。為了更好的保證臨床用血效率,就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解決上述問題。
3.1 完善新型輸血管理制度
根據醫院自身的特點和國家出臺的相關規范和標準來制定和完善輸血管理制度,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血液的利用效率,而且還能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輸血工作人員要多與獻血站進行交流和溝通,從而更好的滿足臨床用血需求。加強對購買血液的檢查力度,一旦發現不合格嚴禁入庫。對輸血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以確保血液得到科學、合理的利用。
3.2 輸血科的職責及注意事項
近些年來,隨著各大醫院輸血科的相繼建立,相應的條例建設還不夠系統、完善,此時醫院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制定一些基本職責。如要完善臨床用血的技術扶持工作,以實現科學用血。輸血之前需要對患者進行肝功能、免疫血液學檢查和感染性疾病篩查。同時要求輸血科按照一定的需求做好輸血患者的管理工作,系統的收集和整理患者的不良反應和臨床表現,并及時上報。對于輸血量超過1600 mL的患者,需要找相關醫師申請,經簽字同意后才可以輸血。對于血型不匹配或血型特殊的患者,要及時與患者技術進行交流和溝通,如果堅持輸血,則需要簽字確認。輸血之前,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資料進行詳細的核對,如性別、年齡、家庭病史等,核對完成之后才可以進行輸血治療;同時,還需要對所用血液進行檢查,如果血液中發現不明成分,則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的更換,從而確保患者的證明安全。輸血完成之后,輸血人員要將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記錄和上報。
3.3 意外輸血的應急處理
在對患者進行臨床輸血治療的過程中,對于意外輸血情況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給予處理。輸血科工作人員還需要在原有輸血單上進行相應的批注。在進行手術過程中,如果遇到病情突變,需要大量血液進行搶救時,則需要立刻與輸血科進行聯系,申請用血量,從而確保患者對血液的需求。對于一些應急用血同樣要提前做好預案,如對于比較特殊的Rh(D)陰性患者,在對其進行緊急輸血處理過程中,要求輸血人員對臨床醫生、輸血科、上級和病患家屬給予提前告知。在治療過程中,如果輸血科有該血液可以直接利用,反之如果無該血液,而患者及家屬無法等待的,要告知其輸Rh(D)陽性血的利弊。
3.4 確保輸血記錄的整體質量
在對患者進行輸血治療的過程中,輸血記錄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其是臨床醫生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書面記錄,可以作為后續一系列治療的關鍵。同時,輸血記錄是開展科學有效輸血的核心部分,屬于輸血科比較重要的備案文檔,具有非常大的真實性,能夠為患者的治療和醫療事故評定提高法律依據。
綜上所述,隨著輸血行業的快速發展,為了有效提高輸血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就需要對輸血管理體制和制度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完善,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然后對其進行持續性改進,從而為患者的治療及康復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梁銀娜.臨床用血在輸血管理持續改進中的應用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6,4(13):83-84.
[2] 袁明生,黃健云.回顧性持續改進法在臨床用血漿管理中的作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5,2(17):121-122.
[3] 鄒秋瓊,任 俊,周振海.運用PDCA循環持續改進臨床用血申請單審核[J].現代醫院,2016,9(4):38-39.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