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瑜華
初中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屬于關鍵的三年.由于沒有經過篩選,所以學生的個體差異比較大,尤其是農村初中.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如何實施教學呢?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此,教師要分析所教班級學生的具體學情,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分層要求、分層布置學習任務.唯有如此,才能保證所有的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都能得到最大化的發展.下面對農村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進行研究.
一、隱性分層,異質分組
分層要求的前提是,教師要對學生的學情有很好的把握,但是又不能給學生貼標簽.教師可以將分層與合作學習相聯系,即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隱性分層,然后打亂分到各個學習小組中.教師可以結合班級學生的人數劃分學習小組,每個小組6個學生,6個學生屬于3個不同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A層,這部分學生是優秀生,他們平時學習興趣強,作業態度好,而且正確率高.學習小組內部需要有這樣的學生,讓這部分學生來帶領和幫助其他學生合作完成學習任務.B層,這部分學生在初中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是中等生,基礎性知識學得較為扎實,對于教師講解的常規性思路和方法掌握的比較好,但是創新意識不強,很少能夠完成知識的遷移.C層,這部分學生在初中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屬于學困生,有的學生主動放棄了爭取上普高的努力,對數學學習毫無信心,甚至可以說有些畏懼感,需要其他學生的監督和幫助.分層后,再分組,讓學生的合作學習、任務分工變得更為明確,為作業布置和講評環節的分層設計提供了基礎.
二、因材施教,分層設計作業
教師要明確布置學生作業的目的.對于這個問題,有些教師并不明確,將布置作業的目標指向中考.這樣的認識是有問題的.教師布置作業是為了幫助學生及時地鞏固和消化課堂上所學的數學知識,但是不同的學生課堂上能夠接受的知識質、量都不一樣,而且應用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水平也不同.這就需要分層設計作業,將作業設置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之內,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幸福感.
教師設計初中數學作業要體現以下原則.(1)內容精練化原則.在命制作業的過程中,教師要思考:這道題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哪一個知識點?這個知識,學生是否需要鋪墊?這個問題的解決,能夠給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素養帶來什么提高?這道題,是給哪個層次的學生來完成的?只有這樣的思考,才能確保作業適量,同時讓不同的學生每解一題,都有所獲得.(2)形式差異化原則.分層布置作業,不僅體現在作業難度上的差異化,在作業的形式上也可以差異化.對于A層次的學生,作業形式應該適當開放,借助于開放性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對于B層次的學生,作業形式應該半開放.這部分學生的基礎扎實,思維能力和水平偏低,這時提供開放式的問題作為作業,他們就會感到難度比較大,但是如果提供基礎題,則這部分學生的思維又得不到有效提高.對于C層次的學生,可以采用選做題的方式,即只要求他們完成作業中的幾道題,可以自由選擇,不規定他們選擇最簡單的,也不規定他們不可以做較難的題,這有助于C層次學生學習情感的提高.如果教師規定他們只能做最簡單的,他們的心理上會有一種被默認學困生的感覺,邊緣化效應會進一步驅使他們放棄努力,而自由選擇做題充分體現了作業的自主性.在實踐中發現,有些學困生開始選擇的是最簡單的問題,后來他們會選擇難點的中檔題作為作業.好勝心人人都有,他們也想“脫困”.
三、作業分層批改
在分層布置作業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分層對待.(1)批改形式多樣化.傳統的作業批改方式,只有對錯,沒有其他.這樣單一的批改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情感,尤其是學困生拿到作業時,看到的都是“紅叉叉”,顯然是不行的.筆者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多樣化的作業批改形式,如面批、評語激勵、追問等方式.(2)作業評價層次化.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學生完成作業經歷了自己的辛苦和探索,自然也期待著教師客觀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切忌以答案的正確與否一刀切評價,應該關注學生的作業完成過程和態度,還應該兼顧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評價過程中注重層次化,保護所有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總之,對于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教師要思考與探索的方向還有很多.本文僅僅是從作業分層設計的視角進行了思考.筆者相信,只要教師都勤于思考,必定對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優秀學生發揮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祁慧淵.關于初中數學作業布置與批改的嘗試與思考[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