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秋
【摘 要】本文以案例及工作過程的各種情境作為載體,通過整體化的單元課程設計,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學會交流與溝通,使學生具備綜合職業能力。
【關鍵詞】護理工作 單元課程教學 實踐及反思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B-0091-03
為避免傳統教學理論與實踐分離的弊病,充分體現現代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筆者對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的“內科護理”課程展開基于護理工作過程教學探索和實踐,以真實的案例和工作過程情境為教學載體,整合相應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下面以《腦血栓病人護理》這單元課程教學為例,進行闡述。
一、設計策略
(一)教學內容
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技能水平,選用真實案例及工作過程的各種情境作為教學載體,形成健康評估、發現問題并報告醫生、及時解決問題并指導病人、執行醫囑實施藥療、專科護理等工作化內容。內容涵蓋國家執業護士(初級)水平的內容,難度呈現螺旋上升的疾病護理案例集。同時為了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在不影響護理過程和質量的前提下,對某些學習情境進行個性化設計,以便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腦血栓病人住院期身心狀況特點,能解釋腦血栓病人的病因、誘因及發病機理,熟練肢體癱瘓級別評估技能及肢體早期康復訓練技能。
2.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真實病例為載體通過收集資料、決策與計劃、實施計劃、評估、反饋這完整的工作過程進行學習,讓學生在過程中自主學習,與小組交流討論工作計劃,并分工合作,扮演護士、患者、家屬等角色,在模擬的工作情境中體驗真實的工作過程,達到學會整體性解決護理問題的目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情境教學中,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體驗學習,并學會細心觀察、體察患者疾苦,能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準確完成各種護理操作,并在過程中能耐心地給患者提供健康指導,進行心理安慰等,讓患者獲得滿意的護理,獲得患者的認同和贊賞,體驗到關愛患者,認真工作的成就感和價值,促進學生在身心等各方面的健康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疾病護理的熱情。
(三)內容安排
運用項目教學法設計的教學過程應維系學科知識的完整性,教學過程設計要體現學科知識、技能、能力、思維及各學習環節的目的及意義。
二、教學過程設計
以腦血栓病人護理為例,教學內容及過程見表 2。
三、實施教學
(一)分組學習
學生分組進行練習,在教學過程中采取資料收集、計劃與策略、實施與控制、評價與反饋等手段組織教學,靈活運用角色扮演法、小組討論法。在學生進行學習中,教師巡回指導,對在情境練習中有困難的小組提供幫助,必要時進行現場演示,注意及時發現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提煉成有效的差錯教學資源,及時進行總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嚴格按照操作規范和安全要求執行,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二)課堂教學片段實錄及評析舉例
以發現并及時解決腦血栓病人護理問題情境為例。
生 1(家屬):護士,我媽感到全身發熱、頭痛,該怎么辦?
生 2(護士):啊,知道了,我先給您媽媽測體溫,也請您不要太著急好嗎?……您媽媽的體溫是 38.9℃,是低熱,我馬上通知醫生,醫生會很快過來處理的,請您放心。
生 1(家屬):護士,您為什么用溫水擦浴降溫呢?用冰水擦浴降溫不是好得更快嗎?
生 2(護士):因為您媽媽現在腦血管有血栓阻塞,冰水太冷,容易引起腦血管收縮,加重腦血栓病情,所以不能用冰水來降溫處理。
生 1(家屬):住院期間我護理她應注意什么問題呢?
生 2(護士):這幾天主要是防止腦血栓病情加重,除了不能用冰冷東西刺激頭部外,還應避免轉動病人的頭部,最好不穿圓領衣服,因為穿圓領衣時病人會更容易轉動頸部,會加重腦血栓病情。
生 1(家屬):護士,腦血栓是怎么形成的呢?
生 2(護士):護士床邊畫圖向家屬及患者解釋腦血栓形成過程……
生 3(觀察員思考提問):老師,如果發現病人頭痛加重,嘔吐,神志模糊不清,雙側瞳孔不等大,提示病人發生了什么情況呢?應怎么辦呢?
生 4:病人發生顱內高壓,護士應立即報告醫生,協助醫生用甘露醇快速靜滴。
師:病人很滿意,在溝通操作方面表現很自信,效果不錯。(評析:鼓勵性評價)
師:能說說自信的原因嗎?(評析:注意分析成功或不足的原因)
生 3:(自評):有方法及決策思維。(評析:自信的保證)
師:操作過程中有些做得不完美,如目的、測體溫的時間、甘露醇的滴速這些細節(負性評價),能分析忽略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嗎?
生 3:沒有掌握技術性思維、評判性思維的方法。(評析注重從方法及觀念的培養上來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師:通過學生與患者或家屬溝通、降溫操作護理、及時健康指導、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并報告醫生的情境教學,把病因、發病機理、病情變化等知識工作化、情境化,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學習,促進知識與技能的高度融合,促進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的提高,同時解決了如何理解腦血栓發病機理,如何學會把控住病情動態變化這兩個難點。
四、教學反思
(一)教學成效
1.目標制訂合理
案例需解決的問題能基于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層次及發展的需求來確定,讓學生覺得值得學、想學、容易學、能學會、有信心學。本次課的成功得益于學生課前利用學習材料做的充分準備,得益于運用基于工作過程情境教學并及時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的策略來設計、組織教學,得益于課程內容的選取、體例內容工作化。從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在各情境教學環節里學會應思考什么、做什么,師生有充足的時間觀察、思考,運用臨床護理思維及評判思維進行互動討論并制訂計劃,在互評之后提出合理化建議。學生運用技術思維按步驟完成任務中各項操作并能從實際操作中想出(下轉第94頁)(上接第92頁)一些有效辦法、技巧;在觀察中能激發思維,提出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發現及解決一些不可預測的問題并在過程中總結重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積累過程性知識或經驗。總之,課堂每個情境的展示都能讓大家有感悟、有碰撞,激發大家的思維活動,在做中學、學中做,目標達成度高。
2.達到了教學目的
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真正被激活起來,課堂充滿學生主動學習的氣息,改變教師潛意識里對學生、對課堂的控制和支配欲,改變希望學生沿著自己事先設定的思路回答問題的想法。學生在工作過程導向的情境教學策略指導下,收集資料、決策與計劃、實施計劃、評估、反饋,在情境教學活動中,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配合協調,得到了實踐和鍛煉,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應用。另外,學生通過課前進行自主學習,使其自學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并逐步掌握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最終由“學會”變成“會學”。
(二)不足及改進
1.應體現前置內容
案例中應體現前置課程的重要知識內容,這樣更能加深學生對該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2.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總結
應該啟發學生學會對不同情境進行總結,讓學生知道每個情境對應了哪些理論知識,運用什么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理解了哪些難點。應通過多媒體把各情境的知識系統總結出來,把師生共同體驗到的某些技能的關鍵要領表達出來。比如,學生覺得最難的是理論,這是難點,然后通過總結讓學生感悟,掌握方法,掌握理論。
3.應增加個性化情境的教學內容
情境教學內容的選擇除了要考慮到最近發展區,還應考慮學生個性化發展目標的不同需求,因此應增加個性化情境的教學內容。
4.應大膽演繹多種形式的學習情境
對難度大的工作情境應大膽演繹多種形式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把對事情的記憶、認識、理解、觀點通過多種形式及方法形象地表達出來。有意義的差錯教學應多一些,教師觀察時應注意捕捉有意義的差錯點。
總之基于護理工作過程單元課程教學應按職業成長及認知規律選取教學內容,對學習材料、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重點研究,以便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張小來.內科護理學(第二版)[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