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摘要】小兒厭食癥主要是指幼兒較長一段時間內出現食欲下降的癥狀,是一種消化功能紊亂現象,臨床癥狀主要包括嘔吐、便秘、腹瀉、腹痛以及腹脹等,這些癥狀不僅給患兒帶來較大的痛苦,還嚴重影響了患兒的健康成長與發育,本文研究了中醫推拿法治療小兒厭食癥的臨床療效,為兒科小兒厭食癥臨床治療提供了有效依據。
【關鍵詞】中醫推拿法;治療;小兒厭食癥;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1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1..02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in treatment of infantile anorexia
WANG Li-jun
(Gansu province Jingyuan Coun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Gansu Baiyin 730600,China)
引起小兒厭食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其根本是由于幼兒脾胃功能紊亂造成的,中醫推拿法是治療小兒厭食癥的有效方法,不僅能減輕幼兒的病痛,還具有較少的副作用,是目前兒科治療小兒厭食癥中主要推薦的方法之一,本文對該方法進行進一步研究,為增強治療效果做出貢獻。
1 中醫推拿治療小兒厭食癥的意義
首先,幼兒具有較強烈的疼痛敏感性,對臨床治療中的輸液、針劑等配合程度不夠,不僅影響治療效果,幼兒激烈的啼哭也給家長心理帶來影響,使家長產生憐憫與心疼,同時輸液過程中幼兒不能保持較長時間的安靜,容易造成再次扎針現象,此外由于幼兒各個器官發育尚未完全,一些口服制劑在幼兒體內難以吸收,導致治療效果不佳,甚至給幼兒帶來一定的副作用。中醫推拿法治療幼兒厭食不需要特殊的醫療器械,治療地點也較隨意,減少了幼兒的畏懼心理,同時用恰當的力度進行推拿,使幼兒身體感到舒適,有利于幼兒的配合,推拿時間控制在20分鐘左右,使幼兒能夠在推拿時間內盡量保持安靜和配合,由此可見,中醫推拿法是適合幼兒身體發育特征與心理成長特征的重要治療方法之一。
其次,中醫推拿治療法在治療小兒厭食癥時,需要對幼兒背部各個經絡進行按摩,還要揉足三里、按揉脾經等部位,不僅有效的增加了消化液的分泌,還刺激了神經末梢,促進淋巴以及血液循環,使幼兒新陳代謝水平逐漸提高,增強了幼兒的機體抗病能力,對提高幼兒免疫力有較大的幫助。
2 研究對象
選擇近半年內在我院兒科治療的厭食癥患兒86名進行研究,包括46名為男孩,40名女孩,患兒的年齡均在3周歲至6周歲之間,平均年齡在4周歲,這86名患兒均在臨床有嚴重的食欲不佳表現,同時還伴有腹痛、嘔吐以及腹瀉等癥狀,研究征得患兒家長同意,并簽訂監護人同意協議,研究將這86名患兒進行隨機分組,平均分成兩組每組患兒43名,其中一組采用西醫治療法,簡稱西醫組,另一組采用中醫推拿法治療,簡稱中醫組,對西醫組和中醫組兩組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具有較強的對比性,研究對象完全符合本次研究標準,具有研究意義。
3 治療方法
對西醫組患兒進行口服藥物治療,為患兒提供腸胃康顆粒,使患兒口服,用量為每次一包,每天三次,用藥七天為一個療程,治療需要三個療程[1]。對中醫組患兒進行推拿法治療,主要推拿手法以及推拿經絡包括:點穴,雙手捏患兒脊背以及足三里、天書、脾俞、氣海、胃俞、腎俞等經絡,推拿主穴:補脾經、運八卦、大腸經、揉足三里、掐揉四橫紋等,同時對胃陰不足引起的厭食患兒進行加分手陰陽、揉三陰交、二馬、涌泉等穴位,對脾胃虛弱引起的厭食患兒進行七節骨推上治療、加補大腸以及腎經,在推拿按摩過程中保證每一穴位按揉三分鐘之內,每天一次,治療時長為一個療程三周。
4 治療效果
效果判定標準:將治療效果按照以下三個標準進行劃分,第一,顯效,觀察患兒的食欲情況,經過三周的治療,如果患兒出現食欲大增,能夠逐漸恢復進食量并且患兒的體重逐漸增加并很快恢復正常為顯效。第二,好轉,如果在治療三周之后,患兒出現食欲與食量均有所增加,但患兒的體重增長還比較緩慢,這時為好轉。第三,無效,治療三周之后,患兒的食欲與食量都沒有明顯變化,體重成下降趨勢為無效[2]。
實際結果:86名厭食癥患兒經過三周治療后,厭食癥狀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西醫組,有11名患兒治療效果為顯效,15名患兒治療效果為好轉,17名患兒為無效,總有效率達到60.5%。中醫組,有29名患兒治療效果為顯效,有11名患兒為有效,有3名患者為無效,總有效率達93.0%,由研究結果可以明顯看出,中醫推拿法治療小兒厭食癥的效果要明顯好于西醫組。
5 研究討論分析
小兒厭食癥是兒科臨床常見疾病之一,一般情況下會采取西醫給藥治療,而由于幼兒身體發育特征,部分西藥會引發幼兒不良反應,甚至會影響幼兒的成長發育,因此,目前中醫治療法在臨床治療小兒厭食癥治療中得到推廣[3]。
中醫主張治療小兒厭食癥要采用推拿治療法,中醫推拿治療法在治療中要找準主管脾胃的穴位,從穴位開始延伸各個經絡,以達到調節脾胃的目的,其中捏脊治療法為應用最廣的推拿手法之一,主要是對患兒的足太陽經脈進行推拿,以此達到調和氣血、調整陰陽的作用,促進小兒脾胃功能盡早恢復。
6 結 論
綜上所述,小兒厭食癥是兒科常見疾病,中醫推拿治療法治療小兒厭食癥效果要明顯好于常規的西醫治療,不僅適合幼兒治療需求,便于幼兒配合,還能有效減少因治療對幼兒產生的副作用,是兒科臨床治療小兒厭食癥的首選方法,應得到臨床的廣泛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春序.使用中藥臍療配合小兒推拿法治療小兒厭食癥30例的療效觀察[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4(11).
[2] 楊 敏,韓云發.小兒推拿配合四磨湯口服液治療兒童厭食癥療效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16(03).
[3] 杜文俊,宿洪昌,馬新超.簡介徐氏小兒推拿法的特點及應用[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5(03).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