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花
【摘要】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制定完善的思維能力培養教學方案,根據相關標準開展培養工作。在實際教學中,要求教師加強小學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奠定扎實的英語基礎,以適應更深層的英語學習。那么,怎樣通過英語閱讀課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以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呢?本人在設計英語閱讀教學課時就以下方面進行了嘗試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英語 閱讀教學 學生思維能力 培養措施
根據《新課程標準》,小學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和自主的閱讀習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閱讀自信心,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讓他們能讀懂簡單的文章并掌握一些閱讀技巧與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教學作為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惠州市現使用的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在第一冊開始有“Start to read”的閱讀課型,第三冊開始有“Read and write”的教學板塊。
一、閱讀前
1.趣味熱身,巧妙導入、激發閱讀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是值得每一位老師探討的問題。熟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否被調動起來,閱讀初始的熱身和導入新課的方法尤為重要。但平常上課有些老師不重視這一點,上新課單刀直入,沒有熱身,沒有導入,那些沒有預習習慣或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常常聽不懂,久而久之,對英語失去興趣,干脆自己玩自己的,老師講老師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課堂導入環節里經常通過說唱、游戲、圖畫、圖片、實物、競賽、角色扮演等學生喜聞樂見有趣的方法,使學生主動、大膽、愉快、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其次,教師的啟發、引導在閱讀教學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教師要善于運用技巧,如:設疑法,表演法等巧妙地帶領學生愉快地走入文章之中。在教PEP7《 Unit 5 What does he do? Part B Lets read》一課時,我用學生們所喜愛的音樂老師(teacher)和明星成龍(actor)、姚明(player)、王菲(singer)等照片來導入新課,同學們看到自己熟識喜愛的明星照片,都急著想知道下一個是誰,學生學習的欲望和興趣馬上被調動起來。而在在教學PEP8 《 Unit 4 My holiday Part B Lets read》一課中,我先用課件出示學生喜愛的動畫人物、自己同學、老師或父母等假期生活或出游的的照片,并以對話的形式復習舊知識。如: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Da Xiong? I went to a park with my parents. 等一連串的對話討論,從而引出有關大雄假期生活的小短文,這時學生學習興致一下被調動起來,急著想知道大熊的假期活動,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2.布置任務,明確目標,激發閱讀思維。閱讀如果沒有目標,如同走路不知該往何方迷茫。因此,教師應在閱讀教學前精心備課,設計好本課要解決的問題,提出具體任務,確定每一個教學階段的閱讀目的及方法,每一個閱讀階段都帶著具體目標和任務去閱讀。如在講授:PEP8《My holiday? B Lets read.》時,首先展示問題:Where did Zhang Pengs family go on their holiday? 然后讓學生聽后回答問題。接著讓學生快速閱讀后回答第二、第三個問題:When did they get to Harbin? What did Zhang Peng do on the first day?找到這兩個問題答案的同時,學生已對全文有所了解。接下來的閱讀順著一個個問題迎刃而解。而在課本的每單元的“Story time”故事閱讀中,都有卡通配圖,語言簡短,故事詼諧有趣,借助配圖和教學光盤學生也不難理解故事,是學生最喜愛的教學內容之一,教師應用好這一材料,閱讀前提出一兩個關鍵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解決問題的同時理解了故事,無意識中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只要學生感興趣,就會更愿意學,閱讀效果更佳,更易激發學生思維。
二、閱讀中
1.整體感受。這一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脈絡,理解課文大意,找出關鍵詞和中心句,使學生對文章內容、結構和作者寫作意圖有一個整體印象。并通過正誤判斷、選詞填空、簡單問答或選出與課文內容相對應的標題和圖片等來檢測學生的理解程度,以達到整體感受課文的目的。
2.略讀質疑。通過閱讀標題、第一段或中心句,形成對全文的內容的預測,引導學生圍繞問題who,where,what,when,how等去閱讀,而且帶著自己猜測的可能答案去理解閱讀內容,把文字閱讀變為印證活動。如:在教學 PEP8《Unit 4 My holiday? B Lets read》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帶著問題 ① When did they leave Beijing?② When did they get to Harbin?等去閱讀并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學生通過思考和猜測問題的答案再進行閱讀,以增強他們閱讀文章的自信心。
3.細讀賞析。閱讀的最終目的是有所得,有所悟。要有得有悟就要對文章的好詞好句進行品味賞析。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細讀短文、理解短文,并設計一些練習讓學生完成,以檢測學生的理解程度。接著教師還可通過聽力與閱讀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去欣賞短文,通過模仿朗讀、自我朗讀,小組朗讀等形式,達到鞏固語言的目的。
三、閱讀后
1.拓展閱讀。拓展閱讀是課文閱讀的發展和補充,是增強教學效果,提高閱讀能力,培養閱讀思維的重要教學環節和手段。在設計拓展閱讀環節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內容的趣味性、適宜性和匹配性。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盡量選擇接近學生生活、難度適宜,閱讀生詞量不多,內容不深奧,閱讀難度不大,且在題材和內容上與教材內容基本匹配的閱讀材料,以提高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出發點,增強教學效果。如我在教學PEP6《Unit2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B Lets read》這一課時,我用了本單元的Part C部分的閱讀材料作為拓展教學,結合地理知識,通過直觀的地球儀,美麗的北京天安門和悉尼劇院兩地的畫面,使知識學習變得直觀而簡單、生動而有趣,這樣鞏固了書本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英語知識面,加強學生運用語言知識的靈活性。
2.鞏固升華。為運用和鞏固所學知識,訓練學生英語思維能力,教師通過閱讀與口語相結合的方法,例如:復述故事或編寫對話,從有教師示范到學生示范,從全體、小組到個體,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及語言組織能力;還可采用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方法,如:仿寫或改寫練習,既鞏固了文章內容,又訓練了學生的寫作和理解能力;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思維從課堂引伸到生活中去,有效地挖掘他們的語言潛力,發展學生實際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在學完PEP7《 Unit 1 How do you go there?》有關“問路”的對話小短文后,教師可用課件顯示惠州地圖,讓學生在理解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成功地自編自導自演他們的“問路”生活片段。
閱讀是人類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即是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歸根結底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良好習慣和閱讀方法,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讀寫全面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長鳳,張湘.概念圖評價在學習者英語閱讀能力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9):144-149.
[2]孫娟.牛津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教師,2014(6):45.
[3]朱海英.閱讀才能“催化”思維——淺談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6(1):33-33.
[4]黃世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問題的設計[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