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晶宇
【摘要】英語口語越來越重要的今天,雖然中國的教育不斷在改革,但中國的英語教學方法仍然傾向“啞巴英語”,致使學生的書面強而口語差的現象。本文從模仿學習理論的角度出發,提出了一些關于高中學生英語自學口語的方法,探討模仿在高中英語口語中的作用。
【關鍵詞】自學 口語 模仿
一、寫作背景
隨著關于英語高考政策的不斷改革,比較之前,雖然英語分值有所下降,但在整體成績中,依然占有不小的比例,并且越來越重視口語。但由于中國傳統英語教法的緣故,到了高中階段,部分高中生雖然口語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他們已經有自己的相對穩定的思維方式,有自己的模仿學習能力,能夠對所遇到的東西做出自己的相應的判斷,并且還未發育完全,相對成人,容易進行改變。所以他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模仿方式學習口語。
二、理論
自古以來,關于模仿的理論有很多。首當其沖的就是洛克的“白板說”,人所有的行為都是從白板般的嬰兒到后天模仿周圍的人與物逐漸習得的。行為主義的華生認為人的行為都是后天習得的,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模式,人的各種行為都是模仿學習而獲得的。模仿學習原理認為學習是通過模仿過程而產生的。
三、方法
學習者在進行模仿學習之前,都會事先選擇一個模仿對象,這個對象可能是單一的,也可能是多個的。這個要根據學習者的學習目標而定。例如,在全球最最盛行的英音和美音之間,每個學習者會都有自己的偏好和需求。在模仿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模仿單詞:當被模仿者發出一個單詞的讀音時,鑒于已有的生活經驗,模仿者會基本的了解這個單詞的發音,例如單詞的音節的劃分,模糊發音,單詞重音的位置等。但根據模仿者的水平的限制,由陳樺所述,在模仿者模仿時會存在多重音現象明顯(2005),非重讀音節的時常偏長,弱化不夠,重讀與非重讀音節的時常差異不明顯,節奏不鮮明等問題。以及對于有些讀音極其相似的單詞,如果模仿者在聽了很多遍之后,依然不能夠確定。模仿者可以具體查詢這些音在口腔內部各部分的具體發音位置、發音的口型、肌肉的緊張程度以及被模仿者的口型,加之反復地聽與模仿,就會可以更加清楚這個單詞的各部分的具體讀音、發音長短以及發音的輕重。更有一些單詞,由于內部構造,有時候會發生濁化現象,例如spring,學習者在模仿時要特別注意。模仿者還可以在不斷地英語口語的模仿中,接受一些新的單詞。
2.模仿句子:一個個單詞通過有秩序的結合組成了句子。單詞有的時候脫離了句子,就不能確定它的讀音。除了模仿整個句子的發音外,還可以模仿整個句子的整體。在讀句子的時候,我們可以首先根據句子意思的劃分意群,有停頓的進行模仿。有時候句子或者短語也會發生連讀弱讀和重讀的現象,如all over the word常常會發生連讀; the弱讀時不會發[?]而是直接省讀為[d?];句子的哪個單詞有重要作用,就會特意重讀例如:I need an apple,如果說話人想要強調是誰想要蘋果就會重讀I,想要強調做什么就會強調need。在學習語調時,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語言最佳發展時期,錯過這個時期,學習者的語調很難像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那樣自然與正宗。由于高中生已經錯過這個時期,故無法使其語調聽起來像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語調那樣正宗與自然,只能使學習者自己的語調聽起來更舒服,更有味道,并且不斷培養自己的語感;模仿時,學習者要注意句子的語氣也會產生影響。I need an apple.如果陳述語氣,就會表示一種需要,如果是疑問語氣,就會產生一種疑問;學習者也要模仿語速。若模仿的語速太快了,則所說的話不會被聽話人清楚聽到,太慢了,所說的話聽起來不連貫,所以學習者更要模仿被模仿者的流利程度。
3.正如某品牌的廣告語是“我們只做大自然的搬運工”,許多學習者誤以為模仿學習實際就是生搬硬套,其實不然。由于中西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都有不同,而學習者又并沒有處在一個純正的英語環境中,所以使學習者的口語模仿學習大受限制,并且在中國的傳統英語教材中,許多書上提示的詞語,以英語為母語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會遇到。下面我來舉一些例子,在以英語為母語者的口語中,常常會用coz代替because:Where is the head?實際意思是“衛生間在哪里?”而不是“頭在哪里”,“answer the natures call”是上廁所的意思。“你舞跳得真好。”這句話大部分中國人會翻譯成 “You dance very well.”而大部分外國人會說成“You are a good dancer.” 因此,學習者在平時,可以多看一些英語的生活劇,電影,多對劇中人物進行模仿,學一些地道的語言。
四、啟示
首先要提到的是模仿信息的提供。正如中國古語所講“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習者需要尋找大量的有意義的信息,然后來進行模仿,這樣,才會得到一定的信息輸出。其次,像中國古代詩人陸游曾經說過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信息輸入與信息輸出之間存在信息溝,所以學習者在聲音的輸入與輸出中更要有對比,這樣才能更快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關于這點,語言學習大師喬姆斯基曾提出的competence和performance,索緒爾提出的langue和parole與之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最后,長時間的模仿可能會被別人的思想牽著走,以至于沒有了自己的風格,千篇一律。雖然基本句子結構與發音需要模仿,但是內容需要創新,說話方式要有屬于自己的風格。
參考文獻:
[1]陳樺,畢冉.中國英語語調音系構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59-78.
[2]王樂平.英語思維是這樣煉成的[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