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潔
【摘要】大量流動人口流入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就業生活,家長往往也將子女帶至東部地區的暫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目前看來,不論是學生本人、家長及接收地學校教師、學校都出現了對新情況的不適應。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合理的學習期待,并開展學習方法教育,對于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英語 教學方法 教學質量
在工業化時代大變遷背景下,出現了新的學情和教情,即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涌入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接受義務教育,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面對與中西部原有的課堂教學有較大不同的學習環境下出現了種種的不適,也可以說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初中學校并沒有依據新學情而調整課堂管理措施。面對學生及教學形勢的新變化,改變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學校與教師應該充分的認識到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應該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教師應該為學生學習起到引導與幫助的作用。在上課時,教師不應該在講臺上一味的講,而是應該走下講臺,走到同學中,對他們進行引導,營造自主學習的學習氛圍,讓同學按照教師的提示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
我們可以考慮將英語課堂內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小組的構成可以考慮由成績較好的本地學生和外來學生混編,由成績較好的學生平時負責全組成員的作業完成、錯題講解及課堂監督。這樣的方式既提高了學生個體的學習效率,增加了對成績相對落后、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二次關注,還能通過小組內同學間較為平等的相互討論,彌補與老師溝通的低效問題。
在教學方法方面,老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表演、請同學到前面講題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團結同學。所以,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從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記的機械化的形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要對象,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協作能力等多種能力、提升學生英語應用的綜合素質為主要目的符合現代教學理念的新的教學方式。在上課時,教師應該結合教育局對課程進度的要求,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點,合理安排課時,根據知識的簡易程度、先后順序安排課程,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的掌握知識。在教師進行基礎的知識講解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引導學生將課堂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
二、給予學生合理的學習期待
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值要合理,懂得針對性地掌握學生的優勢。成功的期望值過高或過低均無法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若老師的期待太高,學生是無法實現目標的,過低則會導致學生的挑戰難度減弱,影響其上進心。學生在學習期間一般會虛夸挫折,不信任自己,為此老師務必要針對此情況,按照學生不一樣的學生實力,給予多元化的設定。所以例如,老師在布置作業期間,需要考慮到作業的難易程度與學生實力相匹配,能夠讓學生通過努力而實現設定的目標,這樣才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自信心。英語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組隊,組織“先進小組評比”活動,根據學生學習成績的差異和小組差異,因人而異與其定立不同的學習目標設立不同獎項。
三、開展學習方法教育
教師要對學生開展學習方法教育。假若學生并未真正地了解學習方法,那么學習會事倍功半。英語是一門外來語言,其語言構建和中文有很大不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常常會出現母語遷徙的現象。學生對英語學習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不足。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受到認知發展的限制。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稍難知識點的增加過程,最后創建出老舊知識與新學知識結合的體系,而學生對已掌握的知識點深藏在思維中,若接受新知識點,就需要對以往知識點的復習和鞏固,梳理和總結,學生在這方面很難僅僅通過自己的能力做到。所以,雖然有些學生學習非常努力和刻苦,但依舊無法取得滿意的成績,無法增加學習樂趣。所以,教師必須要知道學生對什么知識明確,對什么知識不清楚,理清知識體系,并對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和拓充。教師必須通過學習方式的指導來對學生提供支持與幫助,確保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學習技巧,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適當提高介入度,給予準確地輔導,提高其自學能力。教師應該針對不一樣的學習內容,目的給予多元化的教導與介紹,教師可以將英語聽說讀寫這四大塊內容有機結合,如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提升寫作能力,在對話中提高聽力水平。從而幫助學生盡快地構建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本文論述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問題,應該是所有東部地區中學共同面對的普遍問題。筆者認為,首先應從初中英語課堂的實際出發,不斷優化課堂環境,積極將學生,尤其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引導入課堂環境布置、制定切合學生實際的課堂規則不斷改進英語課堂教學方法,來解決英語課堂存在的問題以提升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其次,不能給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和本地戶籍子女劃分界限,對所有學生應一視同仁,尊重所有學生,也理解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學習過程中的種種外部限制,盡力幫助、鼓勵學生的學習。我們認為通過小組化學習有利于拉近本地、外地學生情感距離,同時通過引入小組間的學習競爭,構建積極有序的英語課堂秩序;第三,必須給予學生不同的合理的學習期待,教授適合學生不同學情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感受到被重視而主動配合英語課堂管理。
當然,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筆者還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本次研究的有關論述內容,力求找到更成熟有效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