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軍

“醫教結合”即特殊教育學校承擔的教育與康復雙重任務。對于聽障兒童特別是還處于語言關鍵期的聾兒來說,康復教育以及語言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以“醫教結合”為教育理念,修整現有的教育教學模式,為聽障幼兒創設輕松愉悅的氛圍,激發了他們的興趣。立足全面發展觀,促進聽障幼兒在健康、社會、語言、藝術、科學五大領域的全面發展,從而使康復訓練的成效最大化。
一、聾兒康復教學中應巧妙運用“1+X+Y”模式
“1+X+Y”模式分別代表著集體康復教育、個別化康復和家庭康復。這個模式強調的是共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在康復教育中,以生活主題教育為主要形式,運用各類康復訓練手段,貫穿有趣的康復游戲活動,最終達到一定的康復活動目標。以下以我們康復部中班主題“春天”為例,將制訂的周康復方案與大家分享。
“1+X+Y”模式以“醫教有機結合、強化口語表達、注重溝通交流、突出實際應用”為基礎要求,很好地完成了康復教育模式的有機整合,提高了幼兒園語言康復的質量和水平。
二、“醫教結合”模式下給聾兒提供輕松愉快的語言環境
引導聾兒通過各種感官來感知,并給他們創設條件、豐富內容,從多角度學習發展語言。教師既要為聾兒創設室內外的語言環境,又要為他們創設多聽、多看、多說的語言環境。
如,我們康復中心設置了諸多角區——植物角、娃娃家、超市等等,意圖是給孩子創設一個安靜的、自由的語言環境,聾兒進入區角后,只有感受到寬松自由,在活動中他們才會跟老師交流,用自己的語言嘗試表達。我們班有一名聾兒,膽小害羞,入園已經半個多月了,就是不開口,嘴巴一動不動。一天,植物角里的菊花開了,其他小朋友都高興地跑過來告訴我說花開了。她也跟著跑過來,一邊用手比劃一邊說:“花。”雖然不是很清楚,但是我能明白她的意思。在我的引導下,我們一邊看花,一邊聞花。她慢慢地開始與人交往,在小朋友面前也能大膽說話,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再就是創設多聽、多看、多說的語言環境。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與聾兒接觸的一切時機進行交談,讓聾兒多說。教師在組織聾兒集體教學時,要注意啟發聾兒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更要注意給每個聾兒“說”的機會,為聾兒創設一個“說”的環境,讓孩子練習“說”,學習“說”,在“說”中學“說”。只有讓聾兒多聽、多看、多說,才能使聾兒獲得豐富的詞匯,獲得言語練習的機會。
三、“醫教結合”模式下給聾兒創造自然愉悅的語言實踐機會
1.帶領聾兒走進生活和大自然,促進聾兒語言能力發展
情境教學是聾兒康復教學中的主要教學模式,對聾兒發展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其宗旨就是教師將學生引入或帶入一定的場景中,從而幫助聾兒學習語言,促進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這里的“一定場景”即發展語言所需的環境,在開展教學和引導之前教師應先做的是環境的創設。如主題教學“超市”,老師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超市,親身感受生活,引導聾兒認識超市里的各種物品,如餅干、面包、牛奶、蘋果、桔子……再就是可以引導孩子自己拿錢買喜歡的零食,這樣既對孩子進行了語言訓練,還使聾兒學習了日常交際;這樣在情境中邊說邊玩,既擴展了聾兒想象的空間,同時進行了對話式的語言交流,使聾兒的語言交流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孩子們玩得高興、學得開心,何樂而不為呢?其次,在活動后進行小結、評價活動時,教師和聾兒的問答,也為聾兒提供了練習說話和簡單自評的機會。
2.采用多種游戲方法,在語言環境中發展聾兒語言
比如,聾兒進入積木搭建活動區,在活動之前,老師先讓他說說今天打算搭什么。他想了一會,說:“我想搭一座房子。”老師就提示他說:“想想我們以前認識的房子里面有沒有漂亮的房子啊?你可以照著搭,也可以自己想著搭。”不長時間,一座房子就搭好了。整個操作活動是圍繞“房子”這個構想去做的,語言在這里起到了很好的指示引導的作用。采用多種游戲方法,達到提高聾兒語言能力的效果。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聾兒的語言才可能健康地發展。相信每位教師都會在教學中認識到語言環境創設的重要性,積累自己的經驗,引導學生走好每一步。
總之,聾兒康復教師在工作實踐中應逐步確立聾健合一、機構教育與家庭指導、集體教學與個別訓練等互為補充的教學組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積累主題教學、情境教學和游戲教學的推行經驗。相信通過我們特教老師的努力,聽障孩子的明天會更好,“言之有理 操之有物 行之有效”的醫教結合特殊教育新模式,會讓聾兒講得更清楚、說得更明白,縮短語言康復進程,讓更多的聾兒得到有效的言語康復,及早地融入主流社會。
?誗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