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平
摘 要: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要以生本理念為指導,構建生本課堂,采用以下三種策略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先學后教、2次作業和利用導學單先導后學。在關鍵處,放慢節奏等待學生思考,做到不霸占學生思維參與的機會,才能真正欣賞到學生思維的創新之美。
關鍵詞:生本課堂;思維參與;慢節奏
在小學美術課教學中,為了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無論是講授還是呈現,都是以“引”或“導”的方式進行,雖然這兩種方式都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常常難以大膽放手,而愿意先規定自己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習行為,再進行教學實踐。這樣往往自覺不自覺地通過各種方式代替了大多數學生的思維,學生因此失去了自主思考、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機會。學生的學習處于一種在教師或學優生的帶領下被動的“整齊劃一”的思維狀態,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學生的創新性。因此,筆者認為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要關注差異,以生本理念為指導,關注學情,構建生本課堂,采用先學后教“放—扶—放”的模式,利用導學單先導后學給每個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在關鍵處放慢節奏,才能真正欣賞到學生思維的創新之美。
一、生本課堂,有利于大部分學生的思維發展
美術課改以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為重點,踐行“以學為中心,以學定教”的理念。要求我們充分信任學生,“讓學”于生,有效地做到改教為幫扶解難,提高學習效果。
1.先學后教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教”只是實現“學”的一種服務手段,學生的“學”才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而主張“先做后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最后實現“不教而教”的目標。
2.以學定教
依據學情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在恰當的起點上選擇最優的教學方法、合適的教學內容,讓每一位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環境中達到最優化的發展。通過2次作業可讓大部分學生主動參與創作。第1次作業可以讓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基礎、興趣,從而幫助學生理清自己想要學什么?學生在教學中居于主體地位,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自己的愛好和特點選擇目標、內容和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并在第2次作業中展示他們取得的進步。
3.由導而學
生本課堂是讓學生事先有準備的教育。導學單立足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給出了大量的信息,提出能夠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知識或問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或集體討論來尋求答案。每個問題都有答案、但不是每個問題都有固定答案,允許每個學生發表意見,由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研討的能力。合理利用導學單會使學生思維更有目的性。如:孫颯老師在教學《在那不經意之間——走進涂鴉藝術》一課時設計的導學單可以說是美術課堂教學的一個突破:學生通過了解《樹洞女孩》與《梁齊齊到此一游》的新聞,對亂涂亂畫和涂鴉藝術的對比,讓學生初步的感知到了涂鴉藝術的魅力。同時,學生有了去深入了解的興趣,孫老師并不是通過自己的介紹讓孩子們知道的,而是為他們準備了一個自學材料,并提出了自學提示。把傳統的教學中老師講解的內容通過學生自學的形式達成了知識構建的目標。這樣合理利用導學單讓學生由導而學,具有啟發性、層次性、梯度性,擺脫了以往教學的弊端,讓全班的同學都參與了進來,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二、放慢節奏,有利于大部分學生的思維發展
新課改提出“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從“教中心”向“學中心”轉變,不過分糾纏課堂“技術”細節,以“生本”為基石建構全新的課堂規則,真正讓學生有所悟。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關鍵處放慢節奏,深入挖掘內涵,等待學生自己的感悟,等待學生精細創作,讓學生的節奏成為教師的節奏,才能欣賞學生思維的創新之美。
1.在疑惑處放慢節奏,給學生解惑的機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學認為:疑是容易引起探索反射的,思維也會應運而生。在教學中,學生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和問題,教師應學會耐心等待,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思考、去交流。
2.在錯誤處放慢節奏,給學生修正的過程
課堂上,學生學習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不要急于糾正,更不能直接把正確答案告訴學生,而應“等一等”,讓學生主動發現錯誤,自己修正錯誤。
3.在分歧處等待,給學生爭辯的平臺
課堂是個動態生成的過程,由于學生的性格不同、認識不同,導致思維方式不同、思考結果不同。教學中,當學生的想法出現分歧時,教師應放慢腳步,讓學生在爭辯和碰撞的過程中,達成共識,獲得新知。
總之,美術教學要以生本理念為指導,關注學情,構建生本課堂,讓美術課堂從封閉走向開放,尋找適合學生的“學法”,給每個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于關鍵處放慢節奏,不霸占學生思維的機會,才能真正欣賞到學生思維的創新之美。
參考文獻:
高新華.淺談“生本教育”理念在美術課堂教學的運用[J].學周刊,2011(2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