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穎
摘 要:幼兒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關鍵所在,人性格的很大一部分都在幼兒時期便已經定了下來,正所謂“三歲看老”,也說明了幼兒教育是極為關鍵的。現今我國環境問題越來越嚴峻,讓人們也愈發重視,生態啟蒙教育將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作為教育的根本,在使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以一種科學的方法對待自然,對人的終身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生態啟蒙教育;載體;綠色教育環境
在自然環境問題愈發嚴峻的今天,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就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建立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的要求。少年強,則國強,一個人的發展是從幼兒教育開始的,幼兒教育對兒童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設綠色的教育環境,使幼兒在一個充滿自然氣息、富有生機的環境中進行學習,使幼兒更加熱愛自然,使人與自然、動植物的和諧相處從幼兒開始。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地擁抱自然,發自內心地保護自然,也使幼兒的學習充滿活力,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幼兒從小與自然相融合,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并且主動地加以保護,才能夠使綠色教育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生態啟蒙教育與綠色教育的內涵
生態啟蒙教育的科學理論指導是科學發展觀,需要教育以人為核心,完善學生的學習結構,將生態文明中的關鍵要素與幼兒教學相融合,將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科學發展觀融入幼兒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讓幼兒在潛意識中建立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的理念,努力將幼兒培養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同時又樂于維護自然和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的人。綠色教育一詞于20世紀90年代興起,是一種現實生存教育,同樣是一種適應社會的教育,致力于人的終生可持續發展,綠色代表了生命,代表了自然,也代表了未來。綠色教育與可持續發展理念有著很大的聯系,要求人在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實現人類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使得每個人自覺地熱愛和保護環境,也是一種環境教育。
二、以生態啟蒙教育為載體為幼兒創設綠色教育環境的發展
(一)啟蒙教育生活化
幼兒學習能力強,也有模仿的天性,在這一階段的教育過程之中,要遵循幼兒的天性進行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幼兒學習能力強,但是這種學習是不拘泥于課堂的,在很多情況下,幼兒在生活中的學習更多,這也就要求將生態啟蒙教育融入幼兒的生活中去,例如,在給幼兒講故事的時候可以挑選那些歌頌大自然的美好的內容,使幼兒對大自然呈現一種向往的態度,讓幼兒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他們才能更加自主地保護環境。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幫助幼兒發現大自然的美,例如,組織學生集體看晚霞、看日出,讓他們發自內心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且適時教育,讓幼兒明白如果不對環境加以保護,這種大自然的美麗將會消失。教育不僅僅在課堂上,這種生活中的教育能夠讓幼兒更加熱愛自然,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更能讓幼兒理解,同時也自然地完成了生態啟蒙教育。
(二)融入自然的課程設計
在傳統的教學之中,幼兒長期坐在教室里,他們很難真切地感受自然,也就無法與自然相融合。在教育活動中,我們應當適當增加幼兒與大自然相接觸的機會,讓幼兒在自然的游戲過程中觀察、體驗、探索……例如,在美術活動中,帶領幼兒集體外出寫生,讓幼兒身臨其境,描繪自然的美好,增加幼兒與自然接觸的機會,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幼兒自然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熱愛自然。還可以隨著季節的變化組織幼兒進行郊游,讓幼兒在大自然中進行嬉戲,其目的都是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時又對幼兒進行保護自然的教育,這樣是事半功倍的。但是在這些活動開展的時候,教師必須要注重幼兒的人身安全問題,必須對幼兒進行保護,遠離危險的環境,讓幼兒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之中感受自然、接受教育,并且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這對于幼兒的長久發展是極為有益的,也有利于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一舉兩得。
(三)創建綠色教育環境
在現今的教學之中,雖然幼兒的學習環境很好,但是與自然的接觸并不大,我們應當增加幼兒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開展校園外的活動的機會是有限的,并不能經常開展,所以要為幼兒創造一個綠色的教育環境。簡單地說,可以讓幼兒自行照顧班級中的盆栽植物,使幼兒萌發保護植物的意識,而且能夠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幼兒自己養一個喜歡的盆栽,教師進行適當的幫助,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寓教于樂,從對自己盆栽的保護發展到對自然的保護之中。還要增加校園的綠化,讓幼兒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植物,讓幼兒了解人類自身是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鼓勵幼兒從不踐踏草坪這種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保護環境,讓幼兒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為保護環境出力,使幼兒產生成就感,也就使得幼兒更加愿意積極主動地保護環境。
幼兒是一個人發展的開始,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將綠色教育與啟蒙教育相結合,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習慣,有利于個人自身的長久性發展,也有利于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讓幼兒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熱愛環境、保護環境,擁有對環境的責任感,爭當環保小衛士,為我國的環境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趙雪靈,盧清,劉堯.淺談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生活化[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3-14.
[2]肖菊紅,周惠英.讓幼兒成為體驗與發現的小主人:幼兒探究式科學啟蒙教育的設計與實踐的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