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存+胡興海
摘 要:游戲活動在幼兒的社會領域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游戲活動可以通過其自身的性質提高兒童的規則意識和合作意識;游戲可以通過其活潑性提高幼兒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特殊的角色扮演游戲可以提高兒童對社會人際關系的認知。
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社會領域活動
幼兒時代,孩子的天性純潔,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和模仿力非常強。在這一階段,幼兒活動應當與幼兒的天性相適應。多開展游戲活動,對兒童的各領域活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探討了游戲教學在社會領域活動中的作用。
社會領域教學活動是指使教育對象在社會性方面獲得發展的過程,即完成幼兒社會教育目標的過程。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和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各項社會活動中,體驗與人交流交往過程中的樂趣,為每一個孩子提供表現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并使兒童在潛移默化中了解一定的社會行為規范,從而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游戲本身就是一種社會性行為,通過這種適合兒童年齡的活動方式,可以使兒童更快地融入社會,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表述。
一、游戲提高兒童的規則意識和合作意識
凡是游戲,必有一定的規則。兒童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也正是認識規則、接受規則的過程。所以在游戲之前,對兒童講清游戲規則是必要的,并且要在游戲的活動過程中不斷地提醒孩子遵守規則。比如,在專注力訓練中,只有按要求完成任務的孩子才能夠得到獎勵。這時候孩子會在教師的有意引導下控制自己的本能欲望,如好動、分心等,而努力向規則方向發展。通過游戲,孩子們會認識到要想參與到游戲中,與大家一起玩耍,就要遵守游戲規則。
另外,在集體活動或者小組活動中,參與游戲一定意味著與同伴的合作。尤其是在小組競賽類的游戲中,只有一個小組的每一個孩子都相互配合好,才能讓這個小組獲得成績和榮譽,而僅僅考慮自己是不會成功的。在游戲中,兒童不得不學習與他人合作的技巧,在游戲中也逐漸體會到與人合作的樂趣,讓幼兒逐漸生成一種概念,即有些事情是一個人無法完成的,需要大家一起來做,而這個過程是一個很美妙的體驗。如果能達到這一效果,就算是在幼兒的心里種下了一棵合作共贏的種子。
二、游戲培養兒童的參與意識和交流意識
剛剛入園的孩子,往往對新的環境有畏懼的心理,即使是上過一段時間幼兒園的孩子,雖然在幼兒園這個熟悉的環境中基本能夠做到活潑積極,但是一旦接觸到新環境,同樣也會產生恐懼和畏縮的心理。這其實是兒童對社會、對人際關系的參與意識不夠,而適當的游戲正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游戲,一般來說對孩子是有吸引力的,孩子為了追求游戲中的歡樂和愉悅,會自覺不自覺地參與到游戲中來,而在游戲中獲得的成就、榮譽、贊美等都可以使幼兒產生自豪感和自信。
而參與必然意味著交流。游戲活動,尤其是多人的游戲活動,必然需要兒童努力與他人進行交流,不斷嘗試體驗社會交流中的各種原則、技巧,體會其中的心理感受。在游戲之前,兒童需要盡可能地與教師溝通,聽明白游戲的規則;在游戲過程中,幼兒需要與同伴或者與“敵人”進行交流,以完成合作或者“對抗”;即使在游戲結束后,孩子依然會不自覺地通過交流來分享游戲中的歡樂與喜悅。在這一方面上,教師可以有意地準備一些偏重于交流溝通的游戲,比如側重于傾聽的“傳話游戲”,側重于表達的“講故事游戲”,側重于溝通的“猜謎游戲”等,以專門訓練幼兒在某一方面的能力。
三、游戲增加兒童對社會人際關系的體驗
在幼兒游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游戲類型就是“角色扮演類”。這也是流傳歷史最悠久,應用范圍最廣泛,也最受孩子喜歡的游戲。通過不同的角色扮演,幼兒不僅可以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個更為深刻的體驗,也能在行為模擬中完成對整個社會關系的熟悉。比如,扮演醫生、警察、教師等職業,可以使孩子對這些行業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也會對“職業”或者說“職責”有了一個最初的概念;而體驗盲人的生活,模擬老人、模擬懷孕母親的生活等扮演游戲,讓孩子對不同狀態、不同年齡的人有所感受,更讓他們在游戲中激發對身邊親人、熟悉的人乃至廣義上的所有人產生本能的關愛,激發他們如敬愛老人、感恩父母的情感。
另外,扮演本身也是一種模仿,模仿的不僅是某一種職業或某一種身份的人群,更是所有成年人共有的行為特征、思維習慣和世界觀、價值觀。比如,扮演警察的幼兒絕不僅僅模仿只屬于警察的特別行為,如抓捕犯人、偵探破案等,更無可避免地對成人世界的行為(成人所共有的行為)進行模仿,如打電話、見面問候、出行準備、溝通交流等。這些我們常忽略的行為,才是游戲帶給兒童的最為重要的社會體驗。
參考文獻:
[1]李利.幼兒園角色游戲中“模擬社區”游戲的實踐與思考[J].廣州:教育導刊月刊,2013(5):37-40.
[2]楊麗.淺談對幼兒園社會領域教學的認識和體會[J].江西:都市家教月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