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玫
美術活動中藝術審美和繪畫技能似乎一直是一個矛盾體,有的時候我們重技能而輕審美,有的時候我們又重審美而輕技能,在左右搖擺間很多老師迷失了自己的美術教學方向。我們在實踐中得出,要把美術基本技能的學習建立在充分感知欣賞后所獲得的經驗基礎上,運用幼兒感興趣的多種形式發展幼兒的美術審美。如何將技能和審美在統一中融合?下面以大班美術活動“重疊交叉的珊瑚”為例加以闡述。
一、把握藝術核心價值,在目標中做到感知和表達的統一
自然界的美麗事物總能引發孩子的強烈興趣,叢生的珊瑚交叉重疊,空間構圖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綜合幼兒美術繪畫能力上的需求以及幼兒在欣賞感知事物的特點,首先對大班美術“重疊交叉的珊瑚”的核心價值進行梳理,制定兩個層次的活動目標:
第一層次就是讓孩子進行充分的欣賞和感受,首先把圖片做成動態的畫面給孩子們欣賞,將每一棵珊瑚作為一個畫面輪流播放,最后合成一叢珊瑚叢。在欣賞顏色、形狀不同的珊瑚的過程中感受珊瑚叢的組合美。
第二層次就是多種形式的表現和表達,突出美術領域中的核心價值。在活動過程中引發幼兒嘗試用動作和繪畫的形式表現重疊交叉的珊瑚叢,在多元表現的基礎上大膽設計形態各異的珊瑚。
二、聚焦欣賞感受關鍵,在提問中達到欣賞和觀察的融合
美術活動中充分地欣賞和感受對幼兒的感官體驗是極其重要的,集體活動中老師必須聚焦欣賞感受環節的有效性和時效性,充分調動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讓孩子們發現美、感受美。欣賞感知環節設計了三個不同角度的提問,引發孩子對空間對色彩、對構圖的發現和思考。
提問一:在這片珊瑚叢中,你最喜歡哪棵珊瑚,它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
幼兒:我喜歡這棵綠綠的珊瑚,它長得像樹枝一樣。
老師:謝謝你說的顏色和形狀這么清楚,讓我一下子就找到你喜歡的這棵珊瑚。
提問二:請你也像第一個小朋友一樣說出你喜歡的珊瑚的顏色和形狀,再說說你喜歡的這一棵和剛才小朋友喜歡的那棵長得誰大誰小?
幼兒:我喜歡這棵紫色的小小的,它比××小朋友的小,還低低的。
老師:原來珊瑚長得都不太一樣。
提問三:老師喜歡的那棵珊瑚是離我們大家最遠的那棵,請你找出來,這棵珊瑚你能看到它身體的全部嗎?為什么?
幼兒:最遠的是那棵深咖啡色的。它被遮住了,被那棵綠色的珊瑚遮住了看不到下面的地方。
老師:原來美麗的珊瑚叢里有著五顏六色不同形狀的珊瑚,它們有大有小、有前有后,也有的交叉重疊在一起。
以上三個提問設計從顏色和形狀,到高低錯落,再到遠近關系,環環推進,幫助幼兒理解和感受珊瑚叢的組合美。幫助幼兒將視角聚焦,引發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辨析,為孩子用繪畫手段去表達表現重疊交叉奠定了觀察基礎。
三、關注多元表達需求,在過程中追求審美和技能的和諧
對美的事物表達和表現的方式應該是多元的,重疊交叉的珊瑚內容不僅適合用繪畫形式,也適用于幼兒用動作來表現造型和組合,從立體和平面兩個維度給幼兒帶來視覺和空間上的沖擊。
立體表達:幼幼組合展示立體的珊瑚叢。五個幼兒一組扮演五棵珊瑚迅速組合,表現出珊瑚有高有底、有分開有聚攏、有前有后有重疊。
平面表達:師幼合作表現平面的重疊珊瑚。
老師:我們一起來把這些組合的珊瑚畫下來,遇到重疊的部分怎么畫呢?被擋住了怎么辦?
幼兒1:你不要畫下去了,要跳過去再畫。
老師:遇到重疊的地方不畫,跳到哪里去呢?
幼兒2:到另外一邊接著再畫下去。
從以上可以看出,在立體表達到平面繪畫的轉換過程中老師為孩子們搭建了一個有效的支架,肢體動作的表現有重疊和交叉,并適時拋出關鍵問題,然后在老師和幼兒的相互合作中解決了這個技能上的問題。從孩子的回答中我們也看出大班孩子有個別已經具備遮擋繪畫的能力了,他們能表達出“跳過去”“接著畫”這樣的關鍵經驗。這對于老師梳理關鍵經驗并且在集體中進行有效的分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使一個美術活動在欣賞感受表達的基礎上有效融入了技能的獲得。
四、緊扣藝術情趣原則,在評價中滲透技能和情趣的一致
繪畫材料使用透明的塑封紙和顏料讓孩子再一次感受重疊,同時提供了小魚玩具增加作品重疊的豐富性和情趣。
老師:哪一棵珊瑚太大了,擋住的地方是哪些?還有誰今天也畫了遮擋住的珊瑚?
幼兒1:我的太大了,所以后面的珊瑚都擋住了,我從這個后面接上去再畫的。
幼兒2:我的紅色的樹枝一樣遮住了這個黃色的珊瑚,是這樣交叉的。
老師:今天除了珊瑚被遮擋住了,還有誰發現了小魚的有趣秘密?
幼兒3:我發現了、我發現了,我的小魚是躲到里面的,就是紙的里面去了,在外面看這里就遮住一點點了。
老師:如果要你把這個遮擋也畫出來,你們可以嗎?
幼兒5:當然,這個也可以像珊瑚一樣畫啊!
老師:好,那我期待你們下一次的作品哦!
透明紙起到一個直接看到遮擋效果的作用,小魚的加入使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幼兒把小魚放在珊瑚的外面玩,可以把小魚放到透明紙的夾層(塑封紙是兩層的)中玩,通過這樣的直接操作可以更好地感受“遮擋”,對后續繪畫能力的發展起到一個促進作用。
讓我們大膽地去談繪畫技能,只有當幼兒具有一定的繪畫技能時才能更好地表現出藝術作品的趣味性,技能和審美不是矛盾體。當我們把握住了藝術活動的核心價值,以充分的感知欣賞作為基礎,支持幼兒多種多樣的表現表達方式,在藝術情趣的促發下,美術活動的審美和繪畫的技能能夠達成和諧統一的推進。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約翰·杜威.藝術即經驗[M].商務印書館,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