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忠偉+童欣

摘 要:審題是學生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具有良好的審題習慣與方法,對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有非常大的幫助。題組設計指的是把一些相似或有關聯的習題整合在一起,整體或分步呈現,讓學生分析與練習的一種形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以題組的形式展開練習還是較多的,而且以題組的形式展開練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與比較習題之間的結構與聯系,同時通過有效題組的設計,在比較與對比中關注習題本身的變化,在變式中啟發學生對于習題本身的理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審題效率。
關鍵詞:數學;審題;實踐研究
一、題組整合,增強審題的意識
題組整合主要是指借助題組來整合一些零散的練習,挖掘習題中的共性特征,讓學生經歷比較與思考的過程,激發審題的興趣,感受審題的價值,主要分為三點來闡述。
1.整合習題內容,感受價值
整合習題內容只把一些相近的習題內容以題組的形式呈現,引導學生整體地分析與思考,尋找它們之間的共性,感受審題的價值。比如,我們可以把一些學生經常出錯的習題按一定的標準整合呈現,幫助學生整體地比較與發現,讓學生認識到審題的重要性。
2.整合敘述方式,激發興趣
整合敘述方式主要是指以題組的形式,把一些不同敘述方式的習題整合起來,以整體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的題組練習就會比較豐富,因為它可能是圖形與文字或文字與聲音等不同形式的有效整合,從而激發學生審題的興趣。
3.整合練習方式,感受樂趣
整合練習方式主要是指以題組來改變單一的習題練習形式,開展豐富多樣的練習方式如游戲、選擇、連線等,從而有效激發學生主動有效的審題,增強學生審題的興趣與意識。
二、題組聯系,清晰審題的內容
題組聯系主要是指以題組溝通不同信息之間的聯系,如問題與算式等。把一些相近的習題以題組的形式溝通起來,發現其中的內涵,從而幫助學生去審信息與關系,從而讓學生知道我們在審題時主要是審什么內容,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1.相同題組中找不同
通過題組把一些有著相同情境或者相同算式的習題整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整體的比較與思考,讓學生發現在看似相同的問題下,其實有著不同的地方,從而幫助學生更加仔細、細心地審題,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審題能力。
2.不同題組中找相同
在不同的習題中我們也可以去找習題的相同點,通過比較與歸納,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原來它們似曾相識,同時也是一種結構思維的培養。通過這樣不斷地練習,提高了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也增強了學生審類似問題的能力。
三、題組分析——熟練審題的技巧
題組分析主要是指借助題組來分析習題,通過借助不同形式的題組,采用不同方式的題組分析,幫助學生感受不同分析方法的區別與聯系,有效學習審題的各種技巧。
1.引導式題組分析
引導式題組主要是借助題組來對比習題的條件與問題,引導學生發現習題中的一些關鍵信息與問題,從而有效分析與思考。通過教師有效地引導,幫助學生理解不同分析方法之間的區別。比如,我們經常采用的比較關鍵詞來幫助學生分析問題,通過從關鍵詞入手來分析問題,從而有效解決問題。
比如,五年級上“小數除法”:
小紅去爬山,已知山路長3.2千米,它上山一共用了1.5小時,然后按原路返回下山,共用了0.8小時。那么她上山時速比下山慢多少?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圖示引導學生分析:
通過這些引導式的問題,以圖式的方法呈現出來,學生就可以慢慢模仿與運用,從而有效理解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審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內化式題組——自主運用方法
內化式題組主要是指通過創設不同類型題組,通過新穎的變式與對比,幫助學生理解與運用分析方法,達到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提高審題能力。通過自主的比較方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主運用分析法、綜合法等來解決問題,提高了審題能力。
比如,選擇題組
一段路全長1200米,甲每分鐘行70米,乙每分鐘行60米,在以上三個數量中,選擇兩個條件解決下面問題,看誰選得準?
☆甲每分鐘比乙多走多少米?
☆甲行完這段路需要多少分鐘?
☆如果甲、乙從兩地相向而行,一分鐘共行多少米?
這樣的選擇題組,其實就是讓學生從不同的問題出發,即我們要求什么,先要知道什么信息,然后自主引導學生去分析信息,從而根據信息來求出該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這種綜合法的價值,提高學生審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審題教學的研究,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非常重要,不僅是現在,將來如果能夠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掌握較好的數學審題分析的方法,這對于學生后續的發展將會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這項工作還是需要不斷去研究與思考,并付出相應的努力,爭取在審題教學的路上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曹虎.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