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紅訪談
章紅,18歲開始在《少年文藝》(江蘇)發表小說,后成為《少年文藝》的編輯、主編,現為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編審。寫過多部童書,出版有“章紅‘時光系列”六部:《放慢腳步去長大》《小豬和圓媽》《白楊樹成片地飛過》《踏上閱讀之路》《青春之羽》《木雕面具》;“章紅‘親子系列”三部:《慢慢教,養出好小孩》《楊等等的頑皮時光》和《楊等等的成長時光》;出版散文隨筆集《對幸福我怎能麻木》《你吸引怎樣的靈魂》《像毒一樣讀》,長篇小說《我的日子還沒來,臨》等。曾獲冰心文學獎、江蘇紫金山文學獎、南京市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金陵文學獎、中國書刊發行協會全行業年度優秀暢銷書獎等。系江蘇省作協簽約作家。
陳云昭:最近手頭在讀什么書?
章紅:我習慣同時讀好幾本書。最近讀的是《北歐,冰與火之地的尋真之旅》和《涉過忘川》。前者很有意思,談論丹麥、瑞典、冰島、挪威、芬蘭五國國民人格特質,相似與迥異之處,涉及北歐地理、風俗人情與政治文化經濟各方面,挺開眼界的?!渡孢^忘川》是居住在廣州的女作家筱敏的散文集,一邊讀一邊肅然起敬。她是那種磨骨為筆、捐血為墨的寫作者,她是用生命在寫作。
陳云昭:作為一個兒童出版社的編審,經你之于出版的童書中,有遇到讓你特別欣賞心儀的嗎?章紅:遇到過特別心儀的短篇作品。
陳云昭:你認為一部優秀的兒章文學著作,會有哪些特征?
章紅:我首先在意靈魂真誠與否。這是我判斷一切作品的先決條件;與此同樣重要的是,作品體現的價值觀是否與人類文明走向一致,是否對弱者有悲憫,對強權有say no的勇氣:其次才是風格與筆觸。讓兒童閱讀的作品,希望是流暢好讀的,如果能有點幽默感那就更棒了。
陳云昭:你的女兒在童年期似乎很喜歡閱讀,這是刻意引導的結果嗎?
章紅:如果說存在引導,一個原因是我和她父親都讀書,家里到處是隨手亂放的書,我們也經常在餐桌上談論書中的情節或觀點。書籍是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女兒幼兒時期每晚睡前會給她念書,記得有一個階段念的是《綠野仙蹤》,每天讀一個章節。那是一段特別美好的記憶。她可以獨立閱讀之后,就是給她提供書籍以及自由選擇的權力。
陳云昭:你會給她怎么選擇讀物?
章紅:讀到好的東西會推薦給她。我自己就是一個狂熱的讀者,涉獵還算廣泛,對書籍上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判斷力,我推薦給她的書她通常也會很喜歡。比如《大地之歌》、《布魯諾與布茨》都是我推薦給她的。但更多的出于她自己的選擇。念小學以后她就會一個人泡在新華書店,在選擇書籍上有了自己的一些主張。除了內容,她會在意書籍裝幀是否合心意,封面和插圖能否打動她;她會看看作者介紹,翻閱前言后記,也看看書籍獲得的獎項,把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做出判斷。《可怕的科學》和《大森林里的小木屋》都是她自己在書店發現的,先買了一兩本,覺得好看,便陸續購買同一系列的書籍,慢慢收集起全套。
陳云昭:我在做閱瀆推廣的工作中,經常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我的孩子不愛閱讀怎么辦?你會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章紅:除非個別有閱讀障礙癥的孩子,我認為童年期的孩子是天生的閱讀者。人從出生開始,就被賦予了求知與探索的本能。嬰幼兒動用一切感官來感知這個世界,當他們習得一些文字后,讀書便成為了探索世界最有效的途徑。當然隨著科技發展,手機與電子產品在爭奪孩子們的注意力。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但小孩不愛讀書,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成年人的責任。我不妨列舉幾條:
其一、屬于小孩子的閑暇時間太少。
他們的每一天都充斥著各種計劃好的活動:上課、寫作業、練習才藝、上補習班……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他們疲于奔命,屬于自己的時間少之又少。這時候被“逼”而讀的書自然成為負累的一部分,責任與義務的一部分。當童年期孩子表示出對書本的厭倦與冷漠,成年人就需要考量對他們生活的安排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當父母苦惱于學齡孩童不愛讀書,首先應反躬自問的:你真的重視他的課外閱讀嗎?父母應該意識到,一個活動內容總是以取消另一個活動內容為代價。父母想培養孩童的方面很多,有所取舍是必須面對的事實。
其二、功利化閱讀敗壞了孩童讀書胃口
有些家長對書籍的選擇特別嚴格,喜歡孩子只讀名著或者“有用”的書。名著自然不錯,但是有的名著超出孩子的承受力與領悟力,有的名著節奏緩慢、敘事冗長,如果硬要將故事內容、生活背景與表達技術都還不適合孩子閱讀的名著塞給小孩,他們不喜歡看就斷言“我家孩子就是不愛看書,真讓人發愁啊”,這完全是家長的強人所難。古人說“開卷有益”,有的家長或教師強調“開有益卷”,希望孩子得到正面的教化,選擇的書根本就是講道理,印教條,結果自然是敗壞了孩子閱讀的胃口。成年人如果想在閱讀上幫助小孩,就得加強自身的人文修養,首先自己當一個讀者,廣泛地去讀,去思考,去選擇。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教育后方能形成書籍上的鑒賞力。
陳云昭:還有一個問題,也被經常問起,很多孩子會喜歡讀玄幻、偵探、懸疑類的讀物,但家長會認為這些讀物大多沒有“審美”和“思想”價值。你怎么看對孩子的閱讀趣味的引導問題?
章紅:閱讀行為貫穿一生,我們沒有必要讓孩子們從一開始就完全正確。我不主張以家長的權威來要求孩子只能看什么,不能看什么。這樣做很容易壓制與扼殺孩子的閱讀興趣。我聽過一個媽媽抱怨兒子不愛看書,只愛看漫畫,當她奪走兒子的漫畫書,把《水滸傳》硬塞給兒子,男孩流下了眼淚。
當然可以向孩子談論與推薦書籍,但更多的時候還是必須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選,哪怕走一些彎路。我女兒秋秋小學時迷戀日本漫畫《百變小櫻》《名偵探柯南》,也迷戀科普讀物《可怕的科學》和歷史讀物《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多年以后談起,她說對她來說小櫻和《可怕的科學》是一回事,都是好玩的東西。上初中以后網絡小說以其快速的情節推進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讀了大量網絡小說,現在她把那段閱讀稱為她的“黑歷史”。閱讀是孩子開啟認知自身和外部世界的一把鑰匙,入門后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浪費一點時間,走一走岔路,這是成長中應有之意。讓孩子始終把閱讀視為美妙的精神享受,這才是最重要的。不在于他現在讀了什么或者讀了多少,而在于他以后自己會不會去讀。只要去讀,他們最終將把自己教育為一名對書籍有鑒別能力,能夠享受閱讀的好讀者。
陳云昭:在你的多部章書著作中,你會有一些恒定的核心的價值堅守嗎?
章紅:毫無疑問,有。借用村上春樹的話,這種價值堅守就是——“在雞蛋與高墻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這一邊”。
陳云昭:你曾寫過《慢慢教,養出好小孩》這本書,從這本書的標題來看,你認為什么足好小孩?
章紅:高自尊,有求知欲與學習的能力,習慣獨立思考,待人友善,這就是完美的小孩了;如果再加上一點有趣,那簡直就超級完美了。
陳云昭:你曾說過,這個世界是否會好(梁漱溟語),取決于我們現在如何當父母。怎么理解你這句話?是否一個孩子最終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是取決于父母?
章紅:社會是由個體組成,今天的孩童就是明天的社會成員。這些未來成員擁有怎樣的質素,將決定未來社會的面貌。兒童是人類的未來,作為新生的生命,他們天然被賦予了希望和祝福。一個孩子最終成為什么樣的人當然不僅僅取決于父母。但孩子成長得怎樣的確有賴于于成人社會的合力,這當中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的影響在其中分量尤重。教育家、夏山學校的創始人尼爾先生曾說:“要孩子做一個靈魂自由、對工作感興趣、對友誼有樂趣、對愛情感到快樂的人,或者讓他成為一個痛苦的、矛盾的、恨自己和社會的人,這大權操控在家長和老師手中?!睂Υ宋液翢o保留地贊同。
陳云昭:從育兒的角度來說,你對父母的自我教育會提出什么樣的要求?
章紅:大人多多少少都浸染了社會的丑惡而不自知,如果傲慢地;悔完全錯的東西硬往小孩頭上套,對小孩的扭曲就特別嚴重。所以,首要的,就是請父母們不要過于迷信父母的威權。人的認知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沒有關系,如果你知道自己身上肯定有偏差有問題,暫時不知道問題在哪兒,或者不具體知道,但是你明白你不可像全知全能的上帝一樣對待小孩子,就不會那么傲慢,那么蠻橫。
就算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陷或錯誤,只要不去強加,就可以讓這種錯誤最小限度地影響孩子。要有一點自省精神,管束住那個狂傲的自我。不要以有限的經驗來框住你的孩子。不要讓“我相信我是正確的”這種執念,成為禁錮自身的枷鎖,也成為劈向下一代的枷鎖。
陳云昭:如果一個小學要求孩子都背誦《弟子規》,但作為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應該去背誦這個。如何協調?當家長的價值觀念和學校教育有分歧時,該如何應對?
章紅:我不贊成強制兒童背《弟子規》。但我設想了一下,如果我的孩子在學校遇到這個局面,我可能不會強硬反對,因為不想把孩子推到對抗的第一線,她扛不起這個壓力。與此同時我也不對她撒謊,不避諱談到自己的價值觀,我怎么想的都直接告訴孩子。我們家什么都說,孩子也都能明白。
陳云昭:現在社交軟件的廣泛使用,很多學校的老師和家長之間都建立了“群聊”,在群里不斷提醒家長這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哪怕一次小測驗也會報告名次等等,有些家長不厭其煩,但又無可奈何,他們大多在感嘆仿佛自己又上了一遍中小學,甚至比自己上學時更累。自己除了應付工作,還要協助孩子默寫、背誦、填寫家庭作業意見書等等。甚至有些家長發出呼吁,學校能不能給點空間給家長;你覺得在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過程,是不是也應該對家長“減負”了,我們說家庭教育很重要,但這個家庭教育不應該只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吧,甚至是老師角色的延伸吧?畢競家長只是作為家長。你怎么看這個現象?
章紅:你這個問題我得分兩個層面來說。公布成績、排座次我覺得是很不好的做法,它把競爭、比較視為格外理所當然的東西,從正面肯定這種心理。整個社會由一種競爭心理主導,人和人之間一直在比,在學校比成績,出校門比薪水,價值觀特別單一。這種單一價值觀下的比較影響深遠,它讓我們內心失衡,不容易獲得幸福。人是完整的有機體,何其高貴,何其豐富。這種比較根子上是欠缺對人真正意義上的尊重。
協助孩子默寫背誦什么的,這個我覺得還好吧,正好讓你有個機會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陪伴。如果家長協助一下都覺得特別累,那說明作業量過大了。因為你工作一天,小孩子也學習了一天。你只是協助完成作業都覺得受不了,那小孩子恐怕就更受不了。這種感受或許可以幫助你對自己的孩子有一份體諒。
陳云昭:做了這么多年的出版編審,你是怎么理解閱讀對一個人的意義?章紅:對閱讀的感受與理解,跟我的職業沒有什么關系,跟我的人生有很大關系。我感謝書籍,它庇護了我。在書籍中我獲得美妙的感受,遇到精神上的知己與導師,它讓我保持一種智性上的成長。沒有這種成長,人生就不值一提。
陳云昭:給《讀讀書》的讀者推薦幾本章書。
章紅:《吹小號的天鵝》以及E-B-懷特的另外兩本兒童文學作品,《布魯諾與布茨》系列,《大森林里的小木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