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奇峰
1956年,世界第一所企業大學誕生于通用。由此,企業開啟了企業大學建設的新篇章。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企業大學的重要性。然而,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短暫的陣痛時期,培訓市場也曾過度分裂,課程資源、軟件技術、咨詢服務各自為戰,由此導致用戶消費體驗極差,培訓成本高,培訓效果不理想。
為了改變傳統企業教育培訓市場三分天下的局面,2011年,盧睿澤先生創立了云學堂,以云平臺的運營模式整合核心三部分,成為培訓機構、用戶企業的戰略合作伙伴,致力于打造業界一流的人才服務生態圈。他創始的云學堂,僅用5年時間就成為中國企業培訓服務行業里的領導者。云學堂服務企業高達30萬家,其中不乏華住集團、同仁堂、統一、聯想等行業龍頭企業,用戶規模高達1000萬,入駐培訓機構2000家,引入課程20000門,精品課程6000門,續費率達90%,真真正正地成為企業培訓界的領導者。
云學堂之初體驗
曾經一度被“黑”的理工男,一直以來都是以“木訥、無趣、厚鏡片”的形象示眾。然而程序員出身的理工男盧睿澤,一改被人們固定的系統設置,一手扛起技術大旗,一手捕捉行業動態。他從1998年開始創業,在軟件、教育和互聯網服務領域連續創立了3家高科技軟件企業。因此,云學堂以軟件為切入點有其自身優勢:盧睿澤曾在B端軟件領域深耕長達十余年,同時,在C端進行個人軟件教育培訓,擁有大量的市場經驗和詳實的市場調研數據。同時,云學堂不走尋常路——不賣軟件,而是打造云平臺服務商。
在與企業接觸中,盧睿澤發現企業培訓面對的難題——新員工崗位勝任力不夠,企業無法找到優質課程資源。而且課程資源、軟件技術、咨詢服務三者沒有形成閉環,嚴重影響了客戶企業培訓效果,消費體驗極差。而當時正值IBM提出“云”概念,這給盧睿澤啟示:利用互聯網,聚合課程資源、軟件技術、咨詢服務,做好云平臺。
在云學堂的樂才項目中,知識通過移動平臺和PC平臺傳播,客戶可以在兩大平臺上獲取課程知識,包括行業成果、職場大咖實踐課和講師支持,再通過線上微課、一對多直播、多人線上視頻等工具對學員進行知識沉淀,最后還要對員工提供基礎服務、課程服務和運營服務。
比如在學習交流社區中,包括有多維度交流空間,真正實現扁平化組織結構。其中的子社區有語音問答、企業貼吧、項目討論組。讓互動與成長緊密結合,形成高效的交流鏈接。通過對軟件平臺、課程資源、課程創作工具、咨詢服務整合,使企業花費更少的精力接受更好的培訓服務。
優秀產品保證高用戶黏性
作為做軟件出身的盧睿澤,他和他的云學堂在用戶體驗需求方面做足了功課,極大地節約了用戶培訓的時間成本。此外,150人的研發團隊,加之每年高額的技術研發經費投入,使得云學堂的軟件能夠不斷優化,保證用戶的黏性。
云學堂歷經五年的發展,已完成由SIG領投的2200萬美金B輪融資。創始人盧睿澤依然保持著他敏銳的商業嗅覺,提前抓住商業學習2.0時代的風口。他和他的公司會繼續研發創新的人才發展技術,助力優秀企業成功。為此,云學堂首創企業培訓BaaS模式,通過“軟件平臺、運營服務、課程內容、課程創作工具”等多維度為企業培訓提供專業的整體方案,這種模式很快就得到市場的認可。
作為企業培訓領域成長最快的互聯網公司,盧睿澤并沒有一絲的懈怠,他認為,目前仍是“培育市場”的投入階段,還無需考慮盈利問題。而云學堂會一如繼往地以產品為王,方便用戶學習。
在云學堂的產品布局中,課程服務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盧睿澤認為,在未來的發展中,企業教育培訓軟件的同質化會越來越嚴重,區別于競爭對手、留住用戶的關鍵是優質的課程服務資源。因此,云學堂十分注重聚合優質課程、優秀培訓師。
目前,云學堂有專門幫助培訓機構互聯網化的產品“課橙”,也有針對職場大咖打造線上分享專業經驗平臺的產品“咖場”,同步實現大量課程知識及經驗知識的聚合、互補。
優秀的產品是高用戶黏性的重要推力之一,云學堂產品扮演的角色是知識創作和管理工具,用戶會上傳大量的內容,而且每一次使用都會產生大量用戶行為數據,包括考試數據、培訓數據等等。數據儲備得越多,對用戶剛需的理解也就越深,因而用戶黏性高也就在情理之中。
補足企業短板
木桶理論認為,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于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因此,云學堂極其注重補足短板,增強綜合能力。為更好地服務企業,云學堂今年將重點做兩件事:
第一,完成培訓咨詢及服務能力的塑造。云學堂服務咨詢能力提升空間還很大,需要進一步地提升咨詢服務能力,使其咨詢服務能力和強大的軟件技術、豐富的課程資源優勢相匹配,提高云學堂的綜合能力,更好地為企業大學建設出謀劃策。
其次,盡快地占領大型企業市場。在全國十幾個重要城市建設規模巨大的銷售和服務團隊來提高銷售業績、完善售后服務,以便贏得更多大型企業的青睞,提高大型企業用戶市場占有率。
在未來的發展中,云學堂會用三駕馬車來驅動發展:完善平臺內容聚合能力、提升企業培訓咨詢及服務能力、建設銷售服務團隊。展望未來,云學堂會提供更加優質的知識內容,加固企業培訓聯盟圈。
責編/齊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