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強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美術藝術作品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真實而生動的反映。美術作品的創作都具有一定的商業性和藝術性,而這種商業性的創作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要想獲得更多的商業利益,就必須考慮美術作品所包含的魅力價值所在,所以使得美術作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關聯。
關鍵詞:美術作品;社會經濟發展;關系研究
中圖分類號:J5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5-0041-02
美術作品的創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某個特定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會促進美術作品的誕生,所以說這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縱觀古今,每一個國家或是地區的生活方式以及審美觀念都在發生著變化,相對應的美術作品也在不斷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美術作品的繁榮興盛在很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人們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一、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美術作品的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美術作品也在不斷的改新換代。比如古時候的代表作《漁家女》《鐘馗嫁妹》等這些美術作品都是對當時社會背景的真實反映。相比我國而言,外國的美術背景更加豐富,尤其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在新的人文思想意識的影響下,使得意大利的美術在當時取得了空前發展,為人類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美術作品,比如《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都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還有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經過一系列思想的改革推動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僅使得法國經濟得到了空前發展,還為美術發展提供了思想基礎,使得美術運動在法國得到繁榮發展,創作出了豐富的美術作品,比如《拾穗者》《土耳其浴室》以及《立法肚子》等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而我國在古代盛唐時期,由于當時國力的強盛和經濟的繁榮,使得對外貿易日益增加,在這種開明盛世的背景下,為繁榮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僅是在美術工藝方面有所體現,在樓宇建筑方面也有具體體現。目前,世界聞名的莫高窟以及龍門石窟等都是當時的特色代表作,還有《步輦圖》和《簪花仕女圖》都是那個時期的典型代表,唐朝時期為人類留下太多美術藝術精品,是對我國歷史的見證。
二、美術作品對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價值
自18世紀以來,很多國家和地區就將美術作品作為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當致力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時候,要迫切地從經濟學角度認識美術作品的經濟價值,思考美術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可能性。隨著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更加關注生活的整體質量的提高。美術以及美術設計正在向著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滲透,包括從日常生活用品到室內外環境設計、建筑物的設計以及城市規劃等,審美因素已經超越了使用功能,而觀賞性藝術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美術藝術品交易進入了空前繁榮時期。尤其是現代社會的發展已經離不開美術藝術作品的發展了,這種需求將直接帶動美術作品的生產和消費,從而推動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在我國藝術品的市場交易起步比較晚,作為美術特殊商品的交易可以說市場前景還是比較大的。美術作品的發展有利于促進藝術欣賞階層以及藝術消費階層的壯大,不僅可以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還可以有效地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讓美術作品為市場提供了豐富的精神財富,滿足不同層次以及不同愛好者的需求,促進了藝術市場的形成,它是現代工業和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必然產物。通過美術作品與旅游文化業的結合,人們在空暇時期都會去到各個地方去旅游,不僅可以放松身心,還可以了解各個地域的風土人情。而在旅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旅游景點的藝術紀念品都會同美術作品相結合,從而吸引人們的購買欲望。比如在巴黎旅游,那么在奧維和梵·高故居附近就可以買到一種特別的干花,它就是著名畫家梵·高愛畫的向日葵。還有我國有一些地方的美術藝術作品已經成為當地著名的旅游紀念品,十分受歡迎,比如蔚縣的剪紙、陜西隴東的布藝、南陽的泥泥狗、武強年畫、蘇州刺繡等。所以,這樣不僅可以讓我國的美術作品文化得到傳承,還可以通過消費者的消費帶動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當地帶來良好的經濟價值。
三、美術作品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美術作品對現代社會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從我們的日常生活就可以看出,平時我們的吃穿住用等等都包含了美術,應用了美術。雖然說與經濟、工、農業等相比,美術的作用顯得微不足道,但是它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在改革開放時期,美術以改革開放的特點為依據,通過美術作品自身的內容來體現其對社會的影響,比如在那個時期經常通過繪畫或是雕塑失學兒童,來反映學生們渴望讀書而又沒有條件讀書的心情,這種作品就通過自身強大的藝術性感染了每位有志之士伸出援手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們。美術作品具有雙重價值,一個是它的使用價值,而另一個就是它的交換價值。美術作品的使用價值主要體現在審美功能上,而美術作品的交換,價值則是通過交換作品讓美術作品成為商品而體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畫經常作為商品被拿去交換從而獲得一定的經濟價值,到國外去賣畫使得一部分畫家走上了致富之路,他們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帶動作用。而在改革開放后期,我國鼓勵很多美術生去外國留學,讓他們出國舉辦畫展或是參觀等,這樣使得外國美術作品與中國作品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使得我國了解到外國先進的哲學思想和藝術思潮,這些先進的思想對我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比如從國外帶回盧梭雕像照片,讓大家了解到盧梭提到的各種關于藝術的觀點,同時還了解到盧梭曾經提出過人生而自由、生而平等等對歐洲產生過巨大影響的觀點,這些對我國人民的思想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美術作品是對社會的反射,通過研究中西方美術藝術的區別,促進我國思想的進步和成熟。如今美術作品正在大批量的進入市場,美術作品慢慢朝著市場產業化方向發展。如何讓美術作品創造出更大的審美價值和經濟價值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所以要正確看待美術作品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作用。
四、美術作品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良性循環
要確保美術作品與社會經濟之間的良性發展,就必須正確對待兩者之間的關系。我們都知道隨著市場的發展,很多畫家都將美術創作當成自我價值的體現,紛紛夸大自身作品價值,通過舉辦各種畫展來宣傳自己的作品,而完全忽視了美術本身的藝術價值所在。當然,在這其中有較為少數的畫家的美術作品具有一定的市場收藏價值,獲得了名與利的雙豐收,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那是極少數的事例,不是每一個畫家都可以達到的高度,所以在創作的過程中,每位畫家還是要量力而為。
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都已經進入互聯網信息時代,人們獲得各種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能夠真正步入美術館欣賞美術作品的可以說是少之又少,所以對于現代人的需求同以往對美術作品所展現出來的精神風貌以及本質的需求有所不同,現代化的美術作品必須能夠滿足大眾的心理需求才能獲得相應的市場,而且在滿足市場發展的前提下,還需要添加我國傳統文化元素。比如我國的傳統剪紙藝術,可以根據生肖的不同進行合理的剪紙藝術的發揚,一方面是對我國傳統美術文化的體現,另一方面還可以滿足市場需求,比如今年是猴年,刻一只聰明活潑的猴子的剪紙貼在門上,明年是雞年,再換一種機靈小雞的剪紙。年年更換,惹人喜歡,很受歡迎。通過剪紙設計出這么多與生活相關聯的美術作品,以滿足市場需要。比如這兩年,一種兩三厘米見方的福字很流行,它是專門貼在電腦屏幕上方的。別小看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數千年的情懷一下子將當代的生活點燃起來。它還使我們明白,在時代轉型期間,其實不是人們疏離了傳統,而是傳統的情感無所依傍,缺少載體。如今,傳統節日將要成為法定休假日,傳統節日的復蘇,使美術作品有了更加廣泛的用武之地。所以在發展的過程中,要保證兩者之間的良性發展,不可以盲目地注重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美術作品真是存在的意義。
五、現代化美術作品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在穩定的市場環境以及活躍的思想氛圍的帶動下,我國的傳統藝術很好地將信息化技術相融合,這給我國的美術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就好比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辦的,為了籌辦這場奧運會,不論是在建筑物上還是在奧運會館的設計中以及城市整體環境的建設上面,都充分體現出了精湛的工業藝術性,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視覺盛宴,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美術作品。美術作品的市場離不開社會經濟的發展,它是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的一種體現,美術作品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經濟作為基礎,而社會經濟的發展也需要美術作品進行刺激。我國美術作品博大精深,面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美術作品也需要不斷轉型,這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讓美術作品的價值得到最大化的體現,成為歷史長河中永不凋謝的瑰寶,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六、小結
美術作品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經濟提供的大背景,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會在很大程度上對藝術的發展起著帶動作用。當前快速發展的經濟不斷促進美術作品的改革創新,為了能夠適應新形勢下社會的發展,美術作品既要符合它的審美價值,也要充分結合它的社會使用價值,這樣才能保證美術作品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美術作品的應運而生離不開一定的時代背景,它是對社會文化背景的真實體現。同時,它也可以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浩寧.新中國體制下的“人民美術”出版研究[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3.
[2] 杜飛.論美術傳播的理論新思維[J].美術教育研究,2012,(6).
[3] 徐超.試論美術文化傳統內涵[J].神州,2013,(29).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