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知興(領教工坊聯合創始人):有道德激情的企業走得更遠
共同的價值觀在現代組織中的核心作用再怎么強調都不過分。事實上,在中國當代知名企業中,對員工形成最重要精神激勵的,往往不是與商業結合得更緊密的使命和愿景,而是更靠近道德的核心價值觀。這個核心價值觀,于華為是“不讓雷鋒吃虧”;于海底撈是“雙手改變命運”;于萬科是“不行賄”,以職業化的方式掙取陽光下的利潤;于順豐是“讓一批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一個道德信條成為激勵創業者、高管團隊、全體員工最深層、最持久的力量來源,這就是所謂的“道德激情”。
我曾經分析做企業的人的三種初心:掙錢、做事、造就人。
第一種人,個人發財、成名,除了自己,激勵不了其他人。這種初心沒有任何道德激情的成分,成功概率自然非常小。
第二種人,很多事可以做,尋找的不僅是“商機”,還是“天機”——為大眾創造價值。他們幫助了很多人,也帶動身邊的人,從而含有一定的道德成分。
第三種人,他們成就人,造就人,讓身邊的人成功。這種初心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成分,能夠孕育強烈的道德激情。這種企業一開始步履維艱,但只要堅持住,一旦在行業和市場上形成口碑和良性循環,往往勢不可擋。
沒有道德激情,沒有遠大目標的支持,在商言商,見錢眼開,陷入算計和反算計的惡性循環,不僅繁難,就算活下來,頂多也只是過個小日子而已。
(摘編自虎嗅網)
衛哲(嘉御基金創始合伙人、董事長):匠心的核心是效率
古時候,匠心是不講究效率的,給皇上做一個杯子可以做三五年,這在現在是十分奢侈的,也做不到。匠心最重要的是“效率”二字。很多企業在商業計劃書里經常強調公司走得多快,做得多大,但很少去強調做快做大的時候效率能不能提升。很多人不知道阿里當年有多快,但都知道它對效率的追求有多高。阿里創始人馬云大學數學考三次不及格,跟這種人談數字要小心,他的算法和你是不一樣的。
前兩天我看到一句話,“不講究效率的增長不是慢性自殺,是加速自殺”。今天的匠心是有效率的匠心,有效率才可以規模化,有效率才可以有利潤。
效率不一定是靠管理管出來的,基本的流程設計很重要,要思考怎樣把一個人從管理驅動變成自我驅動,工資增長是有限的,但人的潛能煥發可能是百分之百。
真正的匠心,要有持續創新的能力。很多商業模式是可以抄襲的,抄不到的是商業模式背后的執行力,注重細節,注重效率,這是模式背后真正的精神力。如果你的模式僅停留在一次設計,沒有迭代能力,沒有產品的推進能力,這種產品終究難逃被抄襲、被復制的命運。靠一個主意變成獨角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匠”是一個“口”缺了一邊,是開放式的,匠心精神是有開放精神的,“匠”字里面是一個“斤”字,匠心精神就得斤斤計較,對效率斤斤計較。
(摘編自投中網)
林澤炎(全國工商聯研究室主任):企業家的格局決定雇主品牌的優劣
企業家的素質和格局通常通過其領導方式表現出來。領導方式會隨著時代變化而發生一些改變。當前,那些對任何企業事務都進行干預的傳統領導方式已無法適應。相反,針對知識型員工的領導方式,強調的是促進內部協調、培育員工的主動性。
研究表明,大部分企業家都認同全球50位頂級CEO的行事原則,即誠實與實干,發展成功戰略或“卓越宏偉計劃”,建立強大的管理隊伍,激勵員工追求卓越,創造一個靈活、富有責任心的企業,將強化管理與薪酬體系緊密結合起來。
同時,我國企業家也對美國專家提出的優秀職業經理人所應具備的十大品質表示了極高的認可,即激情、正常智商和清晰的思路、良好的溝通能力、充沛的精力、清醒的自我、內心的平靜、充分利用早期的生活經歷、強有力的家庭支持、積極的態度、專注于“將對的事情做對”。
采取相應的領導方式,并表現出良好企業家素質的那些企業,大多具有良好的雇主品牌,員工樂于在這樣的企業工作;而那些雇主品牌建設乏善可陳的企業,其企業家大多采取激進的擴張策略,風險控制意識薄弱,過度自信,欠缺理性思維,具有唯我獨尊的帝王情結,或者過于倚重潛規則,尤其是不健康的政商關系的生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