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兵
【摘要】思想品德課從起字面上來看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以爭取的人生觀、價值觀來洗滌學生的心靈,使其能在品德修養上得到良好發展。由此可以看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我們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除了向學生傳授基礎的知識內容之外,還要對其進行德育教育,將德育與思想品德教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以此在提供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出優秀的接班人。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065-01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為了向學生傳授更多的基礎知識和應付考試的技巧,無論是在教學目的還是教學安排上,都比較重視雙基,注重思想品德課程整體知識傳授以及知識掌握的系統性,忽視了對學生政治素養、道德品質等方面的培養,這就使得學生在知識層面有所發展,但素質方面后勁不足,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空談。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忽視了思想品德這一學科的基本屬性—德育,單純地將思想品德看作是一門知識課程,形式單一的說教模式嚴重削弱了思想品德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中心位置今天所提倡的素質教育,不再是知識基礎上的“素質教育”,而是道德修養上的素質教育。在進行素質教育的時候,其首要的就是開展德育教育。因此,我們在組織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活動的時候,首先要緊抓思想品德課程的基本屬性,將德育教育放在首位,通過整合教材內容、課堂教學等使思想品德課堂成為德育教育的舞臺。下面,我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來談一談我是如何依托思想品德課來進行德育教育的。
1.寓德育于知識教育之中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本質屬性就是德育,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首先應該立足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轉變傳統的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將知識教學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以知識教學為依托來滲透德育教育。思想品德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因此,教師為了更好地在知識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需要深挖教材已有內容,從中探尋與德育有關的內容,尋找知識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行為教育的結合點,在提高學生基礎的思想品德知識掌握水平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在對所使用的蘇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進行分析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從七年級到九年級無論哪一冊哪一課都蘊涵著豐富的德育內容,此時教師需要在講述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滲透德育教育。比如,我在講“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這一內容的時候,會利用圖片、多媒體等方式來向學生生動直觀地展示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豐富的資源以及悠久的歷史等,在多種感官被充分調動之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一草一木之情,樹立起民族自豪感。與此同時,我還會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一些我國資源浪費,環境破壞的畫面,與之前的“大好河山”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向學生傳授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如此可以使學生在強烈的視覺反差中進行深入地思考,將教材中的內容與視頻的內容相聯系,樹立起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
2.寓德育于實際問題之中
眾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門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科目,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是來源于現實生活的,但是由于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教材其編寫的時間比較長,有些內容遠離學生生活,甚至與學生生活想脫軌,難以在現實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地研究,從中探究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內容,并將現實生活或現實問題引入其中,以此在豐富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吸引學生生的注意力和探究積極性。我在組織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活動的時候,一般都會秉承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理念,有的放矢地向學生介紹一些當下的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深挖現象背后的深層含義,以此自主探究出德育內容。
3.寓德育于第二課堂之中
初中思想品德所涉及的實際問題有很多,若單純地在依靠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是無法完全解決的,此時就需要教師積極地開辟第二課堂,在第二課堂活動開展中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參與中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我在第二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一般會采取自我教育的形式,在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作用的基礎上,使其自主地獲取德育教育。比如,我會將《瘋娘》一文引入第二課堂,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在親自改編、親身體驗中深刻地體會到“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和“個人的道德觀”內容,德育教育水到渠成。
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們要將德育教學放在首位,通過在知識教學、生活實際、第二課堂活動開展中引導學生在所學的知識中探究德育,為其思想道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欣莉.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6.
[2]汪月芳.初中思想品德德育教育的幾點見解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