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軍
摘 要:根據2012年旅游統計數據,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各個省區市行政區域旅游行業競爭力,并提取出四類主要影響因子,按因子對旅游行業的重要程度來分,這四類因子分別是績效因子、規模因子、輔助因子、價格因子。隨后,根據旅游行業綜合競爭力得分,將各省區市旅游行業競爭力分為強、較強、中等、較弱四類。最后,提出改善經營績效是提升旅游行業競爭力的關鍵。
關鍵詞:因子分析;旅游行業;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5-0154-03
一、評價方法與指標選取
因子分析法,最早由英國心理學家C.E.斯皮爾曼提出,其基本思路是從多個變量當中,提取具有共性因子的,從而更加精準分析主要因子,使得分析易于操作,變量更加有說服力。通過測算行業競爭力分值判斷競爭力強弱,找出優勢,發現劣勢,鎖定影響旅游產業的核心要素。本文嚴格按照科學性、系統性、可行性、可比性與可操作性的原則,從旅游行業競爭力核心構成要素的角度,結合我國旅游行業影響因素的變動情況,對影響我國旅游行業競爭力的因素進行篩選和評價,在分類、歸納的基礎上形成評價指標體系。
二、省際旅游行業競爭力的實證研究
(一)數據來源與指標體系
本文所需原始數據來源于《中國旅游統計年鑒》。對33個省和自治區作為我國旅游行業競爭力的評價單元,對33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旅游行業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結合吳必虎(1998)關于旅游系統的基本框架,綜合考慮《中國旅游統計年鑒2013》《中國統計年鑒2013》,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庫進行資料收集,相關數據對特定系統的證明力以及可操作性。此外,內蒙古自治區、新疆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貴州、西藏自治區由于數據異常與缺失,包括因子分析法存在的問題,導致這5個省區的因子分析無法完成,所以本次分析不涵蓋以上省區。
綜合參考世界旅游組織(WTO)提出旅游競爭力評價模型,該模型主要從規章制度、商業環境和基礎設施、人力文化與自然資源等三個方面,經過對影響各省區的主要因素量化分析各省區的旅游競爭力,了解各省區旅游產業的競爭格局。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二)主因子的確定
按照累計貢獻率大于80%,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要求,從14個變量中提取出4類主要因子,這四類因子可以代表原有變量的絕大多數特征信息。STATA軟件分析結果顯示,4個主要因子的累計貢獻率為0.8037,說明4個主要因子反應在總體信息的程度為80.37%,說明分析結果具有較高可信度。
(三)因子得分和總評價得分
為了對各省區市旅游行業競爭力進行相對科學和合理的分類評價,對4個主因子采用默認回歸法計算因子得分,并對4個主因子各自的貢獻率在累計貢獻率中的比重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如下:
三、結論及分析
從數據最終得分來看,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的旅游競爭力占據了國內前三甲的位置。而天津市、甘肅省、河北省位次排名靠后,旅游行業競爭力相對較弱。排名較前的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是國內經濟強省,排名相對落后的甘肅省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對其旅游競爭力形成一定拖累。因此,經濟綜合實力與旅游行業的競爭力有較高的相關性(包括新疆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處于中部欠發達地區的各省市旅游競爭力多數處于中游位置,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地區生產總值與旅游行業綜合競爭力Z得分相關系數0.8329的事實得到證明。
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國各省市旅游行業競爭力的基本情況,本文嘗試將25個省區市分成四個段位,競爭力分別為強(Z>0.5)、較強(0 第一類(Z>0.5),旅游行業競爭力強的省區主要包括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這4個省區的綜合因子得分均大于0.5。這些省區在經營績效因子和價格因子均表現突出,憑借之優勢的經濟綜合實力,得天獨厚的區域經濟優勢,豐富的旅游資源,這些省市旅游行業競爭力相對較強。經濟綜合實力對當地旅游行業競爭力的帶動作用顯著。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對廣東省旅游行業競爭力產生突出影響的是績效因子和價格因子,規模因子和輔助因子的排位分別是第九和第十。這說明,廣東省在整體經濟綜合實力以及旅游行業經營和市場化方面表現非常突出。并且我們可以看到,真正對旅游行業競爭起到關鍵作用的必然是區域經濟的表現,也就是說經營績效是決定因素。這進一步說明,市場化發展應該是未來旅游行業發展的主導趨勢。 第二類(0 第三類(-0.5 第四類(Z<-0.5),是旅游行業競爭力較弱的省市,同時也是未來旅游業發展潛力較大的省市,主要包括天津市、甘肅省和河北省。由于經營績效因子表現較差,導致3個省市的旅游競爭力偏弱,再加上規模因子的表現也相對較差,很難扭轉其在旅游行業競爭的不利局面。值得一提的是,在旅游行業競爭力綜合表現方面較差的很可能還包括旅游資源豐富、但旅游市場條件制約、旅游企業績效低下、旅游行業競爭力較差的其他地區,它們可能是新疆、西藏、寧夏、貴州等省份。 四、進一步探討 本文主要使用的是截面數據進行分析,沒有對各省區市旅游行業的發展歷史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動態預測和分析;現有的旅游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應該更加豐富和科學,并進行動態驗證。此外,對于各個省區市旅游行業競爭力進行排序為的是更好地探索利于旅游業發展的因素,為人們提供更好的旅游產品,排隊排名僅僅是為了說明問題的需要;經濟指標和經營績效指標仍然是旅游行業競爭力的主導因素,各省份應該學習先進的經營和管理經營,提升旅游產業和旅游企業的內在經營品質和競爭能力;在關注省市旅游產業競爭的同時,也不應該忽視各省區市旅游的區域聯動和資源互補,開發戰略性旅游經濟區域。 參考文獻: [1] 侯兵,周曉倩,盧曉旭,等.城市文化旅游競爭力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證分析——以長三角地區城市群為例[J].世界地理研究, 2016,(6). [2] 祝曄.城市旅游競爭力空間格局及形成機理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12). [3] R.Mintosh,C.Rcoeldner.Tourism:Princles,Practice,Philosophies,1990. [4] E.Canestrill,P.Costa.Tourism Carry Capacity:Fuzzy Approach.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1. [責任編輯 李曉群]